中國企業信譽危機,我們竟被德國人當成了小偷!
二十年前,歐美企業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代表團前來參觀;十年前也只是表示謹慎接受;如今,歐美企業已經用防范心態來對待中國企業同行了。除了不讓中國人參觀德國企業,有些德國企業做得更絕,甚至連產品都不賣給中國
二十年前,歐美企業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代表團前來參觀;十年前也只是表示謹慎接受;如今,歐美企業已經用防范心態來對待中國企業同行了。除了不讓中國人參觀德國企業,有些德國企業做得更絕,甚至連產品都不賣給中國人。
即便是誠實的商業往來,德國人也已經充滿了警惕。中國人的信譽已經面臨嚴重的危機。在歐美人心目中,中國產品幾乎就是山寨的代名詞。盡管這并非事實,但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沒辦法。部分企業不講信用、不守規則,讓全體中國企業背了黑鍋,損害了中國企業的整體形象。
我被德國人當成了小偷
2015年11月,我前往德國杜塞爾多夫參加德國醫療設備展。在展會上,我發現一款腰帶,其功能是,當老年人意外跌倒時,可以迅速充氣,形成保護囊,避免老年人跌倒受傷。
我詢問講解員,為何會有這么好的功能?年輕的講解員馬上打開腰帶,讓我看里面的設備。這時,旁邊的德國總工程師馬上沖過來,嚴厲制止,我只好無奈地離開。當我再次走到該站臺時,發現講解員和工程師正打開腰帶,耐心地給另外的歐美客人講解里面的關鍵技術。
反差如此強烈,可以想見我當時的心情。作為一名經濟史學者,居然被當成了技術小偷,內心一陣陣難受。但我沒有怪罪德國人,因為他們經歷了很多和中國人打交道不愉快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沒有錯怪我,畢竟我是中德企業交流的積極參與者和促進者,間接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獲取德國技術的途徑。
有一些企業家,在德國購買了產品,回國后進行拆解,然后模仿制造。最終,德國產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道理很簡單:如果性能差不多,而價格低了好幾倍,客戶還會選擇德國原廠的高價產品嗎?
中國企業面臨嚴峻的信譽危機
二十年前,歐美企業非常歡迎中國企業代表團前來參觀;十年前也只是表示謹慎接受;如今,歐美企業已經用防范心態來對待中國企業同行了。即使答應接待,也不讓中國企業代表團參觀生產線或關鍵的機器設備。
除了不讓中國人參觀德國企業,有些德國企業做得更絕,甚至連產品都不賣給中國人。一位中國企業家了解到,德國ROTEM公司生產的檢測設備非常獨特,在中國一定很有市場。
為此,他給德國公司寫信,希望在中國銷售該公司的產品。德國人回答很禮貌:“對不起,我們還沒有中國市場戰略,不打算在中國銷售產品”。中國企業家不甘心,多次寫信詢問原因,德國人終于如實相告:“我們無法保證公司產品在中國不被仿制”。
因此,知識產權問題已經妨礙了中國企業正常的商務交流和國際合作。中國人的信譽已經嚴重下降,該是重建信用的時候了。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不僅傷害的是中國人的聲譽,更重要的是影響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
沒有原創產生,一個國家想成就大產業,是沒有可能的
盡管不守規則的企業能獲得短期的收益,但這樣的企業不會受到尊重。長期盜取國外的知識產權,不僅讓外國企業對中國望而卻步,而且也降低了本土企業的創新熱情。既然外國技術山寨的成本很低,為何還要進行自主創新呢?
”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先生說得更明白:“保護知識產權要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命題。別人勞動產生的東西,為啥不保護呢?只有保護知識產權,才會有原創發明的產生。才會有對創新的深度投資及對創新的動力與積極性。沒有原創產生,一個國家想成就大產業,是沒有可能的。即使就是成功了,也像沙漠上修的樓一樣,也不會穩固的。”
華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為了建立一個百年企業、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華為不僅要做行業的標桿,更要成為保護知識產權、尊重規則的典范。但是,華為并不僅僅停留在企業層面上,而是上升到國家和全人類的高度。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意識,華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才如此不遺余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應該為華為公司尊重規則、保護知識產權的行為點贊。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