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供電全站保護綜自設備原屏改造工程完成
廣州供電局首個全站保護綜自設備原屏改造工程順利完成
單條饋線停電時間減少71%
圖為班組人員自主研發裝置調試平臺。
5月31日,廣州供電局順利完成110千伏林和變電站全站保護綜自設備原屏改造試點工程。該工程首次采用“原屏改造”方式,成功實現單條饋線停電時間減少71%,有效解決改造時間與停電窗口的矛盾。
探索更高效的改造方式
110千伏林和變電站投產于1998年,按照《南方電網繼電保護通用技術規范》等規程要求,保護運行年限達到12年后,需進行保護綜自設備改造。據介紹,根據廣州地區居民用電負荷特點,設備停電時間設置在9∶00—18∶00,停電窗口只有9個小時。如果使用常規整體改造方式,10千伏饋線保護測控改造工時大于居民停電窗口,安排停電改造困難,將導致設備無法按期技改。同時,林和變電站主控室面積小、屏位緊張,難以支持110千伏保護綜自設備“立新拆舊”的常規改造方式。老舊設備缺陷率較高,超期運行存在較大運行風險。
為此,廣州供電局對林和變電站試點“保護綜自設備原屏改造”,即充分利用已有電纜和屏位,僅進行保護綜自設備及其內部線更換,既達到設備更新,又能縮短設備改造時間,在保障施工安全與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改造效率,解決常規改造時間長與停電窗口時間短的突出矛盾。
與傳統改造項目“立新拆舊”不同,林和原屏改造利用了原有屏柜和外部線,因此對接線的準確性、回路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組人員牢牢把住“四個關口”,即圖紙關、設備關、施工關、驗收關,配合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綜自改造裝置調試平臺”等多個實用工具,以及“電纜不出屏”“廢料不下地”等一系列精益管控措施,有效提高了現場安全系數與施工效率,保障了工程質量。
人力成本降低75%,工程費用減少35%
林和原屏改造工程實施過程中,精益管理成效顯著。與以往的傳統改造項目相比,林和原屏改造讓單條饋線停電時間從13.5小時降低至4小時,減少71%;人力成本、工程費用分別減少約75%和35%;屏柜安裝、電纜敷設、解接線等工作中存在的施工風險大幅降低。
采用常規改造方式,改造1個110千伏變電站需4人工作128天;而采用原屏改造方法,預期3人128天可改造4個同等規模的變電站,改造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驗收關口前移、工作流程優化使施工過程對停電時間的需求降低,創造了配網停電新的優化空間,主配網協同效能得到了新的提升。
據統計,目前廣州供電局運行超過8年的110千伏以下二次設備共有9946臺,占110千伏以下二次設備的59.2%,如不能按期改造,設備缺陷率將逐年增加。為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未來5年廣州供電局必須逐步完成這些設備的改造,壓力較大,因此探索更為高效的改造方式勢在必行。
林和原屏改造是廣州供電局在提升變電站保護綜自設備技術改造策略精益管理水平道路上一個新的里程碑,為廣州供電局進一步推廣原屏改造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電力交易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