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發展如何改變城市的未來?
「創新能源」
城市是能源消費的主體,從某種程度來講決定了能源發展的格局。近年來,清潔能源高速發展,無論是天然氣的大規模推廣還是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高速發展,均在重塑新型城市用能方式。
隨著環境壓力愈發增加,對于環保的要求不僅僅落在了能源的擔上,同時也落在了交通出行領域。“能源體系的每一次創新,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在西安——殼牌2018 “殼”動未來創新能源嘉年華上表示。
低碳路徑多元化
2015年12月份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是一份標志性文件,這份協定在短短25頁內為解決社會所面臨的最艱難的一個問題提供了一份實際的藍圖,該協定的目的在于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遠低于工業化以前水平2℃以上,并努力限制溫度上升的工業化以前水平的1.52℃以上。
為達成這一目標,殼牌發布了《“天空”遠景報告》,呼吁本世紀下半葉人為溫室氣體源匯平衡,這種對“平衡”的強調——也稱作“凈零排放”——是一項重要的進展,因此認識到地表溫度升高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積累總量有直接關系。如果總累計排放量超過臨界值,那么就有必要超越近零排放實現“凈負”排放,即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而不是繼續排放,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才可能下降。
目前協定正在執行,大多數國家政府對批準和交付首筆國家捐款的呼吁迅速作出響應。由政府主導的碳定價和逐步淘汰煤炭的新聯盟也已形成。但是這項艱巨的任務才剛剛開始,成功是有希望的,但并非唾手可得。
《報告》預測2070年前可能會出現一種與當下不同的能源體系。在這種能源體系下,人類的生產生活不會對氣候產生無法彌補的后果。不同國家和行業邁向低碳能源體系的路徑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企業和政府可能會面臨艱難的選擇。
出行清潔化
《報告》以遠景的方式預測道,到2050乘用車將全部是電動汽車,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繁華大城市中,上班族們享受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所帶來的自由與方便。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成立全球清潔能源部長會議,以鼓勵全球向清潔能源經濟轉型,早期行動之一是電動汽車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在全球將會有2000萬輛電動汽車,并在2030年電動汽車銷售站新車銷售30%,英國承諾到2040年逐步停止銷售內燃機乘用車。
在“天空”遠景中,這種轉型比預期要快得多,早到2030年全球汽車銷售中就有一半是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數量快速上升的另一個原因則與這種新選擇所帶來的興奮感有關,例如在“天空”遠景中,
標準化的汽車底盤設計與電池或燃料電池結構相結合,以近乎平裝的形式運輸至本地公司本地企業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定制車身制造。
在這種情況下,受益于新的制造方式和提供完整定制的客戶價值主張,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增加,而且定制化的出現將彌補不能選擇引擎功率所帶來的損失,這一變革與裝配生產線的出現一樣意義深遠。
《報告》還指出,生物燃料將在運輸領域的能源轉型中起著關鍵作用。對高能源密度的液體燃料的持續依賴,同時響應二氧化碳減排的需要,生物燃料將得以迅速擴張,雖然第一代燃料(如甘蔗乙醇)一直到本世紀中葉才開始減少,航空、陸運和航運使用生物質合成燃料的增加,將刺激生物質能源的進一步發展。這種燃料可以從更廣泛的生物原料中獲取,從而減少對莊稼的依賴。
“殼牌目前每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在10-20億美元的規模之間,無論是能源低碳化,還是創新商業模式,都是新能源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殼牌新能源業務執行副總裁葛思博表示。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