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從各國能源格局歷程看我國能源發展趨勢
導讀: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刻不容緩。非常規油氣、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安全先進核能等一大批新興能源技術正在改變傳統能源格局。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趨緩,質量和效率問題突出,能源轉型任重道遠。要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國內能源轉型新形勢,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正面臨重大挑戰和重大機遇,必須立足我國資源現狀,把握發展趨勢,明確戰略目標,統籌全局,因勢利導,推動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能源保障。
1、世界能源消費現狀
世界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達135.11億噸油當量,比2007年增長了17%,持續保持增長(如圖1所示)。受經濟形勢影響,近年全球能源消費增速略有放緩。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增長2.2%,高于過去十年的年均增長率1.7%,呈現較好增長勢頭。能源消費的增長和GDP增速密切相關,可以看出中國和印度都保持了增長,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則保持了相對的穩定。目前,世界主要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圖1 全球及主要經濟體一次能源消費趨勢
石油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全球石油消費量比上年增長1.7%,高于過去十年1.0%的平均增速。目前,世界石油消費的19.5%都在美國,歐盟、中國、日本消費量占比分別為14%、13.3%、4.1%。國際油價正在緩慢回升,2017年北美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年初的約50美元/桶上漲至約70美元/桶,下半年漲幅高達40%。石油產量也在緩慢上升,在OPEC減產0.7%的情況下,全球石油產量仍有0.5%的漲幅。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低油價背景下,全球石油消費量持續走高,中、印等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保持增長,但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石油消費仍保持基本穩定,并有所下降。
圖2 全球及世界主要經濟體石油消費趨勢
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過去十年,天然氣作為新興低碳能源資源,全球總消費量增長了近25%,目前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占23%。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速3%,是從2010年以來最快的一年,占全部一次能源增量的33%,成為增量最高的能源來源。從圖3中可以看出,歐盟低碳能源需求強勁,天然氣消費量連續三年保持上升,2017年同比增長4.3%;得益于電力使用的增加,美國天然氣消費量略有下降,但近十年增速仍然接近20%;日本雖沒有天然氣資源生產,但通過LNG進口,也保持了穩定的天然氣消費;中國天然氣消費直線上升,2017年漲幅高達15%。目前天然氣市場基本平衡,天然氣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受中國旺盛需求拉動,2017年全球天然氣產量漲幅接近4%,遠超過去十年平均水平2.2%。
圖3 全球及世界主要經濟體天然氣消費趨勢
世界能源正在去煤炭化。2017年,全球煤炭消費雖然略有上漲,但其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仍在不斷下降,已經降低為27.6%,僅相當于2005年的水平。發達國家經濟體的煤炭消費保持下降,如圖4所示。
圖4 全球及世界主要經濟體煤炭消費趨勢
美國和歐盟不斷減少煤炭使用,降幅均超過英國2%;煤炭消費降幅收窄,但仍下降近20%,跌破1000萬噸油當量,目前英國煤礦已經全部關閉,并在2017年4月迎來了首個無煤發電日;日本煤炭消費相對穩定。印度煤炭消費保持增長,顯示了其旺盛的能源需求。中國煤炭消費略有上揚,但仍低于2015年的水平,如圖5所示。
圖5 中國煤炭消費趨勢
核能正在復蘇。目前,核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4.4%,基本與2016年持平,但仍低于2006年峰值時期的5.6%。2017年,世界核能消費量增長了1.1%,這是繼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后核能發展受到重挫以來,連續第5年保持增長,但仍未恢復到2011年前的水平,如圖6所示。美國和歐盟核電在全球占比最高,消費量基本保持穩定,歐盟略有下降。日本在2011年關閉全部核電站后正在逐步重啟核電,2017年增速為64.9%,正在高速增長。受價格低廉的天然氣挑戰,美國核電消費量仍然保持下降。法國擁有歐洲最多的58座在運核電機組,但也正在考慮將核電發電占比從目前的75%在2025年之前降到50%。中國正大力發展核能,2017年核能增量為792萬噸油當量,超過全球514萬噸的凈增長量。
圖6 全球及世界主要經濟體核能消費趨勢
可再生能源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中占比10.4%,占比增速達20%。2017年,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6%,如圖7所示。其中,水電產量增加0.9%,速度顯著減慢,可能是由于中國正在減緩水電開發的力度;其他可再生能源增速高達17%,超過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增長非常迅速。2017年,美國可再生能源增速達到1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顯示了美國清潔能源的強勁需求。歐盟顯著降低了水電消費,降幅達14.4%,可能反映了更加嚴厲的環保措施。中國減緩了水電開發的力度,2017年水電增幅僅為0.5%,遠低于過去10年中國水電的平均增幅10.2%;但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平衡了水電的頹勢,2017年中國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速高達31%,占全球的21.9%,高于美國的19.5%。
圖7 全球及世界主要經濟體可再生能源消費趨勢
圖8展示了全球、歐盟、經合組織和美國的能源結構。全球能源結構中,34%為石油,23%為天然氣,28%為煤炭,15%為非化石能源,其中10%為可再生能源,5%為核能。歐盟方面,核能占比11%,遠高于全球5%的平均水平,煤炭比例較低,顯示了歐盟能源消費的低碳化;美國天然氣占比顯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反映了頁巖氣革命對美國能源結構的深入變革;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清潔能源消費占比45%,高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顯示了發達經濟體在能源結構變革上的發展方向。
圖8 全球及主要經濟體能源結構示意圖
綜合來看,全球及各主要經濟體能源消費仍保持增長勢頭,近年石油消費基本持平,天然氣消費穩步增長,煤炭消費逐漸降低,核能消費在安全前提下復蘇,可再生資源發展迅猛,能源結構轉型為清潔低碳。從發展趨勢上看,能源消費的清潔低碳化成為主流,天然氣作為現實可行的清潔能源,正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從長期來看,隨著技術發展和進步,非化石能源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2、中國能源資源稟賦與現狀
我國能源需求增長迅猛,過去十年能源消費增長了54.6%,2017年能源消費31.32億噸油當量,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23.2%。我國近年能源消費增長略有放緩,但2017年仍然貢獻了全球增長量的34%,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中國資源稟賦相對較差。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短缺,對外依存度高;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排名低,供給不足;可再生能源儲量充沛,但開發程度不高。
我國能源結構嚴重失衡。2017年,煤炭在全部能源消費中占比為60%,石油占19%,天然氣占7%,非化石能源占14%。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過度依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支柱作用不足,核能發展相對滯后,可再生能源發展態勢較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圖9 我國能源結構
2.1 石油
我國石油儲量較低。根據2017年中國礦產資源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1257億噸,可采資源量301億噸,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僅為35億噸,占全球的1.5%,排名第13位,小于美國(2.8%)、俄羅斯(6.4%)、沙特(15.6%)、加拿大(10%)等國家,儲量前景不容樂觀。其中,陸上石油地質資源量1018億噸、可采資源量230億噸;近海地質資源量239億噸、可采資源量71億噸。全國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量885億噸,但隨著高品質石油資源逐步開采消耗,剩余資源品質整體降低,超過70%屬于低滲、深層、深水以及稠油,勘探對象日趨復雜,勘探開發成本高。我國石油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根據2015年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數據顯示,超過90%的石油資源分布在松遼、鄂爾多斯、塔里木、準噶爾、珠江口、柴達木盆地等15個盆地中。
2017年,我國石油年產量為1.92億噸。降幅為3.8%,是連續兩年產量低于2億噸,但降幅有所收窄。究其原因,除了投資減少,在低油價背景下,國內原油生產企業普遍以進口代替生產也是原因之一。但即便據此計算,我國石油資源的儲采比(反映技術可采儲量可采年限)僅為18.2,遠低于世界石油平均儲采比50.3,石油安全岌岌可危。
我國石油消費缺口巨大。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對外依存度也逐年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為6.08億噸,同比增長5.2%,其中進口量達3.96億噸,比上年增長10.8%,對外依存度上升為67.4%,為歷史最高。需要注意的是,低油價背景下的進口量增加,可能也是對外依存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2.2 天然氣
我國常規天然氣儲量不大。根據2017年中國礦產資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常規天然氣(含致密氣)地質資源量90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50萬億立方米,剩余技術可采儲量5.4萬億立方米(折合54億噸油當量),約占全球全部儲量的2.8%,排名第9位,小于美國(4.7%)、俄羅斯(17.3%)、伊朗(18%),但大于伊拉克(2%)、科威特(1%)、加拿大(1.2%)。2017年,我國常規天然氣產量為1368億立方米,照此計算,儲采比為40年。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根據2015年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數據顯示,我國94%的天然氣資源分布在四川、塔里木、鄂爾多斯、東海、瓊東南、松遼等11個盆地。
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潛力巨大。頁巖氣儲量較高。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占全世界的20%,居世界首位。據自然資源部2017年數據,除青藏區外,全國41個盆地(或)地區地質資源量合計134萬億立方米約是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的1.5倍,其中可采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埋深4500m以淺頁巖氣地質資源量為12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22萬億立方米,具有現實可開發價值的有利區可采資源量為5.5萬億立方米。我國煤層氣儲量豐富。據自然資源部數據,埋深2000m以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為30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具有現實可開發價值的有利區可采資源量為4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滇東黔西盆地北部和準噶爾盆地南部。我國非常規天然氣仍然處在勘探早期,隨著勘探程度的加深,我國非常規天然氣的資源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非常規天然氣領域中,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和開發正領跑全球。據預測,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為21000萬億立方米,折合21萬億噸油當量,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潛力的新型潔凈能源之一。2017年7月,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連續產氣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我國已于2017年11月3日正式批準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目前,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遠景資源量為121.5萬億立方米,其中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82.7萬億噸油當量,陸域水合物遠景資源量為350億噸油當量。
我國天然氣產量穩定增長。201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487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8.5%。消費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進口天然氣920億立方米,占總消費量的38.0%,對外依存度較高。目前,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7%,雖然有所增長,但仍遠低于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24%的平均水平,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3 煤炭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根據自然資源部2018年數據,截止2017年底,我國煤炭資源總量為5.9萬億噸,預測資源量3.88萬億噸,查明資源儲量1.60萬億噸。據BP公司,剩余技術可采儲量0.13萬億噸,占全球的13.4%,排名第四位,儲采比為39年。由于政策原因,我國煤炭生產持續下降。2017年,全年原煤產量33.6億噸,比上年下降3%,這是自2013年原煤產量達到39.7億噸后,連續第四年下降,2014和2015年分別下降2.5%和3.3%,2016年下降幅度高達9.4%。煤炭進口快速增長。全年進口煤炭2.71億噸,同比增長6.06%。
我國煤炭消費占比持續下降。2017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為27.07億噸標準煤(折合18.94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0.4%,可能2017年底天然氣供給不足有關。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62%下降至60.4%,下降了1.6個百分點,但仍遠高于煤炭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占比28.1%。
2.4 核能
核能是人類最具希望的未來能源之一,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目前人類能夠可控安全利用的是核裂變,主要原料是放射性重元素,如鈾或釷?,F階段,核能利用的主要原料是鈾。我國鈾供給嚴重不足。據世界核能協會WNA數據,2015年我國鈾產量僅為1616噸鈾,而需求量則為8160噸鈾,對外依存度為80.2%。而國務院下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按比例測算,到2020年,我國鈾需求量將超過14000噸鈾,對外依存度將超過90%。
我國鈾礦資源稟賦較差。2016年,全國累計探明鈾礦床350余個,圈定各類鈾礦預測區342處,目前勘探程度較低。已探明鈾礦床平均品位在0.3%以上的資源量僅占3.38%,品位較低。但據公開發表數據,我國鈾礦資源潛力較大,遠景儲量超過200萬噸,勘探潛力巨大。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2017年紅皮書預測,中國目前的可采資源量為19.3萬噸鈾。
我國核能規模增長勢頭迅猛。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7臺,運行裝機容量為35807.16MWe(額定裝機容量),全年核電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kWh,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94%,同比上升17.6%,是自2000年有統計數據以來,連續18年保持增長勢頭。與燃煤發電相比,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7646.7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0034.60萬噸、二氧化硫65萬噸、氮氧化物56.59萬噸我國核能開發安全性良好。運行核電多年來,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的記錄,未發生較大環境事件、輻射污染事件。核電廠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
2.5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力、風力、地熱能、太陽能等。我國是可再生能源大國。根據BP數據,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3.68億噸油當量,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1.8%,同比增長7.5%,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全球第一,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的23.2%。
我國水力資源居世界首位。根據200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我國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60829億千瓦時,平均功率為6944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54164萬千瓦,年發電量24740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40180萬千瓦,年發電量17534億千瓦時,折合1.46億噸油當量,相當于2017年我國全年石油產量的76%。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根據2010年中國氣象局數據,全國陸上70m高度風功率密度達到150W/m^2以上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72億千瓦,功率密度達到300W/m^2以上適于集中式開發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25.7億千瓦。以年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風能利用率Cp值0.45折算,年發電量可達23130億千瓦時,折合1.93億噸油當量,超過2017年我國全年石油產量。
地熱能可以分為淺層地溫能、地下熱水資源和干熱巖資源。其中,淺層低溫能指200m以淺的地熱資源指4000m以淺,溫度大于25℃的熱水和蒸汽,可以用于發電、工業利用、供暖等;干熱巖指埋藏深度在3~10千米,溫度高于150℃,不含或僅含少量流體的高溫巖體,尚未用于商業開采我國地熱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2016年數據,我國33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溫能資源年可開采量4.9億噸油當量;地下熱水資源年可開采量13.3億噸油當量,兩項合計達全國2016年一次能源消費量的50%。干熱巖初步估算資源量為599萬億噸油當量,約占全球資源量的1/6。按可開采量2%的國際標準計算,折合油當量11.98萬億噸,以2017年能源消費水平,可供我國使用3800年。
我國屬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氣象局數據,2016年全國陸地表面平均水平面總輻射年輻照量為1478.2千瓦時/m^2,略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1500.7千瓦時/m^2。按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準,全年輻射量大于5400MJ/m^2且年日照時數不小于2200小時的地區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或較豐富的地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以上,按此計算,我國太陽能理論資源量達1.44億億千瓦時。國家氣象局2006年按照未利用土地面積計算的理論資源量也達到了1.47億億千瓦時。按照發電效率15%計算,我國太陽能理論年發電量可達2205萬億千瓦時,折合1837.5億噸油當量,是2017年我國全年石油產量的900多倍。
3、中國能源發展趨勢
(1)中國能源需求仍在不斷增長,能源需求將在2030年前后迎來峰值。
我國能源需求將不斷增長。2017年,中國人均GDP僅為5.97萬元,低于全球6.73萬元/人的平均水平,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3噸標準煤/人,剛剛超過2.61噸標準煤/人的全球平均水平,僅為經合組織國家6.3噸標準煤/人的一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能源需求將不斷攀升。
我國能源需求將于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預測,到2020年,中國總人口將為14.3億人,2029年達到峰值14.5億人。如果不考慮技術進步,按照目前OECD國家人均能源消費量計算,我國能源需求將于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91.35億噸標準煤,折合63.9億噸油當量,是2017年消費量的一倍。但考慮技術突破等因素,我國能源需求將低于這個數字。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2030年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以內。
(2)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能源強度不斷降低,能源需求量總體可控。
中國經濟將長期保持低位平穩運行。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積極與不確定性并存,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動力、資源要素條件等都發生較大變化,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按可比價格計算,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6.9%,保持平穩運行。據分析,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經濟將保持較低熱度平穩健康發展。未來五年,鋼鐵、有色、建材等主要耗能產品需求預計也將達到峰值。我國能源強度將保持下降。能源強度是指創造單位GDP所需要的能源數量,直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按國家統計局數據初步計算,2017年我國能源強度為0.54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8.5%,比2007年下降53%,能源強度不斷降低,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然而,按同樣標準計算,2017年國際平均能源強度為0.37噸標準煤/萬元,美國能源強度僅為0.25噸標準煤/萬元,我國能源強度仍然有較大下降空間。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表示,到2020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以此推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能源需求量將保持緩慢增長,能源安全總體可控。
(3)中國能源結構將逐步調整,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短期內無法改變。
由于資源稟賦原因,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過度依賴煤炭,能源消費多樣化不足,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因此,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是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應當清醒認識到,在短期內我國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無法改變。煤炭是我國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儲量豐富,目前剩余技術可采儲量是石油儲量的50倍,常規天然氣的30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煤炭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保障了我國能源安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消費的支柱。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將由2015年的64%降低為58%,仍然接近六成。因此,在我國能源結構逐步調整的過程中,煤炭仍然將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煤炭消費造成的環境問題,應積極推動煤炭產業轉型發展,促進煤炭綠色消費。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加快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推進煤炭集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發展煤炭深加工,推廣煤制燃料、煤制烯烴等工程。
(4)“一帶一路”倡議將深入改變中國能源供應現狀,我國能源安全將得到充分保障。
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愿景與行動》指出,加強“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有利于帶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繁榮。
目前,我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較高。2017年,石油進口率為67.4%,天然氣進口率39.0%,嚴重依賴進口。能源進口航線單一,有數據稱中國進口石油的七成以上都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形成了著名的“馬六甲困局”。
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建設,沿線國家將不斷完善和擴大油氣互聯通道規模,形成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能源資源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增強能源供應抗風險能力,形成開放、穩定的全球能源市場,沿線國家能源供應現狀將得到有效改善。
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我國能源安全將得到充分保障。目前,我國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中亞—俄羅斯、非洲、中東、美洲、亞太五大海外油氣合作區已經初步建成,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引進境外資源的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建設正快速推進,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大油氣運營中心已初具規模。中俄北極地區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已經投產,成為北方航道上“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隨著“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加深,中國能源供應現狀將發生根本改變,能源供應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5)長期來看,中國特色的能源結構將逐步顯現,煤炭、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中國能源的三大支柱。
資源稟賦能夠造就特色能源結構。冰島地處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地熱資源豐富,因此,地熱消費占冰島全部一次能源消費量的66%,形成了具有冰島特色的能源結構。我國地理上西高東低,造山運動強烈,構造復雜多變,因此形成了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梢灶A期,中國特色的資源稟賦將造就中國特色的能源結構。
煤炭資源仍將保持我國能源消費的支柱地位。我國煤炭儲量豐富,在清潔利用和深加工技術成熟后,煤炭將作為清潔能源,重新在我國能源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天然氣是清潔能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氣能夠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可靠,也能滿足重工業用能需求,因此是最現實可行的清潔能源方案。我國頁巖氣儲量較大,探明儲量連年上升,隨著技術進步,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逐漸提高。需要特別指出,中國的“可燃冰革命”勢必將引領新一輪的世界能源發展變革。目前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全球領先,儲量較為豐富。從發展趨勢上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必將對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稍偕茉磳⒂行ПU衔覈茉窗踩?/p>
我國構造運動強烈,地熱資源十分可觀,干熱巖儲量占全球的1/6;地勢西高東低,水量充沛,具有開發水電的天然優勢;西部海拔高,陽光輻射量大,風力資源豐富,太陽能和風能利用具有良好資源基礎。在技術進步和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結構將兼顧綠色發展和低碳環保,形成具有中國優勢的特色能源結構。
4、幾點建議
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巨大,資源稟賦相對較差,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內能源產量增長不快,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供應相對短缺。能源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能源科技整體水平有限,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加大勘探力度,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推動新地區、新層系、新領域、新類型“四新”油氣地質調查和勘探開發。探索深層油氣勘查開發技術,推動深海油氣勘查開發,研究提高低孔、低滲、稠油等低品位資源采收率,促進穩儲增產,夯實石油供應基礎。“常非并舉”開發天然氣。穩步推進常規天然氣持續增產,有序加強非常規天然氣大規模開發。發展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盡快摸清頁巖氣家底;開發適合不同煤階的煤層氣抽采技術,多種渠道穩妥保障天然氣供應。加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加大勘查投資,依靠科技進步,發揮制度優勢,進一步落實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研發進程,加強環境監測與保護,為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產業化奠定基礎;積極推動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采,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加大核能原料勘探力度。積極開發砂巖型鈾礦勘探開發技術,探索鹽湖及海水鈾資源低成本提取技術,超前開展釷資源勘探開發,以備技術突破,切實提高核能利用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
(2)轉變消費結構,倡導能源清潔消費
立足資源國情,實施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清潔低碳的綠色能源消費結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提高工業用煤利用效率,削減散煤使用,積極推廣煤炭清潔利用和集中利用,實施工業燃煤鍋爐和窯爐改造提升工程,推動高耗煤行業節能減排改造,有序發展煤炭深加工。推廣天然氣高效利用。加快天然氣支線設施建設,擴大管網覆蓋范圍,加強天然氣儲氣調峰能力,確保工業企業和居民有氣可用;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發展現狀、發展潛力,兼顧發展質量和社會公平,適度擴大天然氣消費規模。推進非化石能源接替化石能源。加大地熱能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大投資,超前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統籌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因地制宜開發風能、太陽能,提高風能、太陽能利用率;在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安全高效發展核能。
(3)統籌國內國際,加強能源互聯互通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方位實施能源對外開放與合作戰略,有效利用國外資源,加快重構供應版圖,形成長期可靠、安全穩定的供應渠道。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把我國能源合作戰略利益與資源國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需求充分結合起來,發揮資本優勢,推動資源開發,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能源合作項目,鞏固油氣既有戰略進口通道,加快新建能源通道,全面提升世界各國能源供應互補互濟水平,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協調推動能源市場貿易自由化,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市場融合和貿易措施,協同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加大國際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通過相互投資、市場開放等手段,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能源技術,鼓勵掌握先進技術的國外企業參與國內非常規油氣勘查開發、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等,提升科技全球協同創新能力。積極融入全球能源產業鏈,加強能源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國際合作,深化合作水平,拓寬合作領域,加大合作力度,推動能源產業對外深度融合,提升我國能源公司國際競爭力。
(4)依靠科技創新,推動能源技術革命
開發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創新研發超高效火電、硫捕集封存等技術,降低污染排放,有序發展煤炭深加工,穩妥推進煤制燃料、煤制烯烴技術,積極探索煤炭深加工與煉油、石化、電力等產業有機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研發先進核能技術。推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的規?;ㄔO,推進小型智能堆、浮動核電站等新技術示范,突破鈾資源攻深找盲技術和超深大型砂巖鈾礦高效地浸、鈾煤協調開采等關鍵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有序合理開發水電,積極推進水電基地能源外送,優化布局風能和太陽能,開發智能電網技術,有效降低棄風率和棄光率,加快地下熱水清潔開發,探索干熱巖利用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