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趨勢之一:銀行轉型 勢在必行
銀行轉型 勢在必行 根據WTO協議,中國將于今年底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對外資銀行開放中國居民個人的人民幣業務。與此同時,銀監會放開了原來每家外資銀行每年只批準開設1家分支機構的規定,外資銀行在中國
銀行轉型 勢在必行
根據WTO協議,中國將于今年底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對外資銀行開放中國居民個人的人民幣業務。與此同時,銀監會放開了原來每家外資銀行每年只批準開設1家分支機構的規定,外資銀行在中國開設網點的進程開始大大加快。
截至2005年9月,已有325家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設立了238家營業性機構。其中,138家可以開辦人民幣業務,15家獲準網上銀行業務,41家獲準經辦衍生品業務,5家獲準QFII(境外機構投資者)業務。目前,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已經達到25個。即便如此,外資銀行依然深受網點不足的掣肘,紛紛選擇了入股中資銀行,在中國市場搶占制高點。目前,除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引進的海外戰略投資者外,匯豐、花旗、德意志、渣打也分別入股交通、浦發、華夏、渤海等股份制銀行。通過入股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不僅獲得了品牌資源、網點資源、客戶資源等,也獲得了巨額利潤。
外資銀行在經營上有明晰的市場定位,它們將產品資源主要集中在為經過選擇的客戶群服務上,而中資銀行一般都面向所有階層提供服務,產品資源使用分散。如此發展下去,要么失去對外資銀行鎖定的優質客戶群的服務優勢,從而失去客戶,要么總體資源使用的回報降低,失去長遠的競爭力。
競爭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銀行進行業務轉型和收入結構優化的動力。1948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的規模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銀行數量由原來人民銀行1家已經發展到16家全國性商業銀行,2家政策性銀行,117家城市商業銀行以及5萬余家農村信用社,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從當初的近1萬億元發展到今天的28萬億元。加上外資銀行的進入,如此數量眾多的銀行依靠同質業務模式和相對單一的收入結構越來越感到生計維艱。
除了被動接受挑戰之外,中國的銀行開始主動走入國際資本市場,迎接挑戰。中國銀行計劃于今年6月初在香港上市,募資額約為60億美元。這將是內地第二家赴海外上市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此前,建設銀行于去年10月在香港上市,集資額高達80億美元,為2001年至今全球最大的首次上市集資金額。除中行外,作為內地資產最多的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可能于9月赴港上市,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也都有意在年內登陸香港市場。
面對股東價值持續的增長和長久保持資產質量優秀的嚴峻問題,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在“2005(中國)銀行家論壇”上指出,通過改制,商業銀行每一項資產都要講收益,每一項負債要講成本,每一項投資要講回報,每一項創新要講投入和產出,每一個網點要講利潤。
中國商業銀行將經歷國際市場的考驗,由國內銀行走向國際性的銀行。
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中資銀行不僅面臨發展的問題,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業務創新成為銀行生存、發展的根本,銀行轉型勢在必行。
轉型成為我國銀行業一個最熱門的話題。無論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向國家控股商業銀行轉型,還是迎合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國內銀行走向混業經營的道路,這些體制、業務等方面的轉變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都帶來巨大的沖擊——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管理體制、營銷體系等多個方面都需要“以變應變”。
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銀行的進入對于中資銀行也有積極影響。從規模上講,國內沒有能與四大國有銀行抗衡的銀行,但外資銀行資本雄厚,它能夠刺激中資銀行的緊迫感,促使其提高效率,提升競爭力。競爭即優勝劣汰,也能促進國內銀行業的整合改革。
銀行創新 顛覆傳統模式
隨著資本監管的強化,中國商業銀行傳統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經營發展模式陷入了“兩難”困境。一方面,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銀行信貸等以資金為核心的金融服務與支持,銀行信貸資產和其他風險資產仍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并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推進器;另一方面,單純地以存貸款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所帶來的規模快速擴張,將占用較大的資本,導致銀行資本充足率急劇下降。而資本充足率達不到8%的最低監管要求,監管機構將采取嚴厲的制裁措施。
在新的監管環境下,中國商業銀行要實現業務的持續發展,必須探討經營發展模式和盈利增長模式的轉變,提高資產盈利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積累能力和對外部資本的吸引力,通過業務與盈利模式轉變,打造銀行核心競爭力,提升銀行的資本回報水平和投資價值。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指出,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全球的銀行業正在呈現四大趨勢、兩大脫媒。四大趨勢就是信息化生存的趨勢、綜合化經營的趨勢、資本市場化的趨勢和發展國際化的趨勢。兩大脫媒就是資本性的脫媒和技術性的脫媒。資本性脫媒就是銀行間接融資占主導地位的現象正在一天一天的改變,技術性的脫媒就是IT也將會占領銀行支付的領域。怎么轉型?我覺得唯一的途徑就是“金融創新”。
但是,由于歷史、制度和實踐的各種約束,中國銀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還不適應這樣的轉型,中國的銀行必須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去顛覆傳統的經營模式、優化治理結構,更新經營理念和銀行的文化。
麥肯錫曾給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開了一個藥方,說你們想到中國去,最能夠賺錢的是私人銀行,是消費信貸與信用卡。其建議的策略是讓他們與中資銀行合作,但要用技術贏得利潤。
面對國際競爭環境,中國商業銀行現階段面臨經營管理的全面變革與創新,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實現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銀行經營管理的深刻變革和全面創新是不得不為之的應對之策。但由于多年來,中國的銀行所建設的業務驅動型系統之間不能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有效地進行信息資源管理,因此,深層次開發、綜合利用信息的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支持管理決策科學化的數據基礎還比較薄弱。
數據挖掘 關乎核心競爭力
2000年,工商銀行就扛起了“數據大集中”的大旗,由此在全國掀起了銀行業數據集中的建設熱潮。此后的幾年里,整個銀行業的信息化都沒有離開這個“主線”。到2002年下半年,工行率先完成了數據大集中的建設,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40多個數據中心整合為互相連接、互為備份的北京、上海兩大數據中心,后來又將兩大中心合二為一,以上海為中心,北京為備份中心,建成了全國統一的計算機系統平臺。建行和中行也相繼實現數據的集中,在全國建立了數個區域的數據中心。農行的營業網點最多,分布最廣。它通過建立區域中心,然后由大區集中走向全國集中,實現了數據集中。
2004年,是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的一年,各大商業銀行的數據大集中建設已基本完成,中國銀行業進入了信息化的第三階段,數據的深入挖掘和集成應用直接關乎服務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關乎中國金融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成敗。
中國進出口銀行科技部總經理王云生認為,數據集中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業務發展,支持業務管理和業務創新,僅僅集中顯然不夠,還要將這些數據深入挖掘,分析客戶及資金流的走向,進行風險的監控和預測等,所以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業務系統的建設。數據倉庫和災備中心的建設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還有一點,那就是通過數據利用也可以進行業務的創新,這是未來銀行業競爭力的主要內容。
數據大集中為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是銀行業務發展的后臺支撐系統,為用戶帶來最直觀感受的則是建立在各種信息技術基礎上的電子化金融業務。網上銀行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工商銀行網上銀行創辦得較早,但由于以前客戶信息和賬戶數據管理分散,業務一直處于摸索狀態。2002年年底數據大集中完成后,網上銀行取得了大發展,用戶規模和交易數額增長迅速。目前,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企業用戶達到8萬多家,個人用戶數則達到了900萬。
銀行再造 新瓶裝新酒
現代銀行業與IT向來就是魚水關系。機構要調整,治理要規范,業務要創新,管理要科學。只有那些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的金融企業,才能通過管理和業務的創新,獲得真正的競爭優勢。銀行業的歷史性進步,反映出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進入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站到了更高的臺階之上。數據大集中的基本完成,是這種歷史性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在業務創新方面,整個銀行業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下設計的核心業務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并儲存豐富的客戶基本信息和原始交易信息,在此基礎上利用數據庫技術營銷細分市場。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指出,銀行改革以后所要支撐的信息系統在總體技術上還有難點,一是如何與歷史的系統相結合,平滑過渡。二是涉及開放平臺和封閉系統如何選擇,這要照顧到銀行歷史數據的銜接。三是要兼顧到信息安全,確保有相當高的可用度。再有系統建成后的測試,以及系統開發之后整個應用系統的性能評估。這些問題都是各銀行在信息化建設中要注意的環節。
銀行揚棄過去那種按職能進行分工并設立主管部門來進行組合經營的管理模式,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并設計業務流程,變傳統的“銀行中心”為“客戶至上”,從而推動銀行在組織結構、分工格局、產品設計、激勵機制、權力配置等方面產生。這就是“銀行再造”的實質。
面臨世貿過渡期即將結束,中國銀行業將迎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都將面臨各自的考驗。我們期望,到時中國的商業銀行將以數字時代的高科技形象出現在世界面前。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昆明電力交易中心:云南電力市場管理辦法系列解讀(四)用戶側結算
-
云南公布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收費標準
2021-12-22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 -
廣西電力市場2021年5月月度競價交易價格環比上漲近9分 首次出現……
2021-04-26廣西電力市場
-
云南公布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收費標準
2021-12-222022年電力交易服務費 -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公示1家售電公司注冊信息變更有關情況
2020-10-30售電公司,電力市場,北京電力交易中心 -
重慶零售側掛牌交易操作辦法征求意見稿:采用“雙掛雙摘”模式
-
廣西電力市場2021年5月月度競價交易價格環比上漲近9分 首次出現……
2021-04-26廣西電力市場 -
【重磅披露】國家電網前三季凈利不足200億,同比降幅仍超50%!(附國網利潤表)
2020-11-03國家電網,毛偉明,電改 -
14起典型電力事故案例分析,電力人必看!
2020-11-02典型電力事故,案例分析,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