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VS思科:王者的對決
2011年,華為的年銷售收入已經達到320億美元,規模直逼思科的430億美元。而在全球通信設備領域,地位僅次于愛立信。
但顯然,華為已經不滿足于此。2011年,華為開啟了向跨運營商網絡、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的端到端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成立三大BG。企業IT市場成為華為的戰略發展方向,新一輪對全球企業IT市場爭奪的競爭不可避免。
華為企業業務新軍團
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企業信息化革命給華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機會,推動他成立企業業務BG,全面進入企業基礎網絡、統一通信與協作、云計算與數據中心,以及企業信息安全領域。而這些正是思科的“大糧倉”--企業IT市場。眼下的思科,正面臨著過去十五年來最艱難的局面,曾經被認為硅谷最出色CEO的錢伯斯早已神奇不再,思科的利潤率一再下滑,市值也跌出了“千億俱樂部”,它會不會重蹈諾基亞兵敗的覆轍呢?
6月6日,華為在中國區推出了全新產品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可提供業界最大的單框48T交換容量。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也許是一串難以理解的數據。但對于網絡設備業界而言,這無異于一個超級沖擊波--華為終于踢開了思科“后院”的大門。在一場以大數據、云計算為基礎的企業數據中心網絡革命剛剛開始的時候,在被思科視為禁臠的企業用交換機領域,華為終于現身了。“CloudEngine
據華為企業業務CEO徐文偉稱,CloudEngine12800的交換容量三倍于業界水平,“至少領先行業1年”。他表示,華為之所以能快速推出CE12800系列,與之在IP領域的持續積累是分不開的,在芯片、軟件平臺、硬件設計、工程能力等方面華為大力投入研發,掌握最先進技術。與以前跟隨戰略不同,華為的這次來襲是以技術創新開路,這既顯示了華為作為世界500強的技術實力,同時也告訴人們華為對企業市場的高度重視。
這是一次意味深長的落子。在海量資訊和大數據背景下,全球各大企業、機構都需打造易擴展、虛擬化和融合性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以應對云時代數據中心所面臨的新挑戰,包括成倍增長的數據流量、大規模的虛擬機遷移以及不同種類網絡的融合等。云計算的大規模實施,使得企業不得不面對如下的問題:大量的應用服務器集中在一起,如何有效地運行;云計算將跨越廣域網運行,如何有效解決網絡接入問題;真正的云計算結構將會有分布式的多個數據中心,這些分布在各地的數據中心如何有效協調;龐大的數據將如何有效安全地存儲、管理。
正如ZK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Zeus Kerravala 所言:“通過CloudEngine 12800系列以及云網絡架構的發布,華為將為客戶提供一個極具參照價值的網絡結構以及擁有高度擴容性、融合性和虛擬化程度的平臺。”
從華為的公司架構設計上,我們可以看到任正非的下子之重,華為企業業務BG是華為三大業務運營中心之一。按照華為公司此前制定的計劃,到2015年,華為企業業務的合同收入將達到150-200億美元,約占全公司收入總額的20%。
現在,華為企業業務新軍團手持CloudEngine神器正開赴企業IT新戰場。
諾曼底登陸
這是一次華為的諾曼底登陸。
“英吉利海峽”的對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市場?數據顯示,企業市場規模為1萬億美元,整個產業界都在關注ICT融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的大規模推進,未來這個市場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面對如此極具誘惑力的市場,華為是下了大決心的。沖向企業市場攻城略地是華為戰略性的必然選擇。思科要面對的是一個意志堅定、行動果斷的對手。
不可否認,思科在企業市場領域有著強大的實力,近年來它把精力專注于企業市場的積累,構筑了堅固的防線。對于華為來說,這一次的諾曼底也許是一場從未經歷過的攻堅戰。
但我們也不要忘記,今天的華為已經不再是十年前那家與思科打官司的中國小企業。現在的華為與思科一樣躋身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初次亮相就能夠推出領先行業的頂尖產品就是華為今天技術和產品開發實力的佐證。
同時,華為在中國本土還有著思科不具備的優勢--渠道盟友。在剛剛結束的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渠道大會上,有1200多名渠道伙伴踴躍參會。據華為企業業務營銷部總裁何達炳介紹,目前,華為企業業務全球簽約合作伙伴已發展至2200家。近年來,華為特別強調合作共贏,在企業市場堅持“被集成”的戰略,以維持與渠道伙伴的穩定合作。強有力的渠道凝聚力和滲透力讓華為在與思科的戰爭中占盡主場優勢。
當然,華為最有力的競爭武器還是企業精神。與更具進取精神的華為相比,思科更像一個充滿優越感的美國人,以為依靠金錢和市場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正因為華為始終保持著創業的沖勁,所以它才能夠在技術上實現追趕,在成本上實現領先。所以,才會有華為奇跡。
如果僅僅用數字來定義商業,那么一切競爭中的興衰都將不會發生。十多年前輝煌一時的“互聯網四騎士”,今天只剩下思科。看似強大的思科,難道真的不可撼動嗎?別忘了,思科也在享受著美國政府的政策保護,一旦華為成功突破這道“防火墻”,思科的“巢穴”將遭到直接攻擊。別忘了,思科已經不只一次被華為在看似不可能的境地下擊破,從而退至固守企業市場。別忘了,思科與華為競爭中的“大公司病”還遠沒有痊愈,在成本上、在靈活性上、在進取性上,思科都遠遜于華為。
企業市場的思科華為大戰剛剛開始。沒有人能否認,他們爭奪的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絕不是一家能夠獨吞的盛宴。技術革命不斷在拉高著競爭的門檻,今天的世界上,有資格在未來的信息通信領域成為一攬子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公司大概只有華為和思科兩家,雙寡頭的業態格局勢成必然……
但這個世界的殘酷之處在于,王者永遠只有一個。華為和思科,誰最終會成為行業的定義者,誰最終是執牛耳的霸主?新老王者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