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門”敲響警鐘 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建設刻不容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網絡化為全球信息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但是,也為國家間的信息入侵提供了幾乎不設防的邊境。連日來,美國棱鏡門事件不斷發酵,為全球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據了解,棱鏡計劃(PRISM)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網絡化為全球信息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但是,也為國家間的信息入侵提供了幾乎不設防的“邊境”。連日來,美國“棱鏡門”事件不斷發酵,為全球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
據了解,棱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正式名號為“US-984XN”。報料者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全球范圍內的網絡攻擊行動超過6.1萬項,而針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此類行動數以百計,主要攻擊網絡中樞。美國政府曾入侵中國網絡系統長達4年,攻擊了中國大學、商業和政府機構的網站等數百個目標。
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再一次證明了,我國已經成了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者,并為此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國內某知名信息安全廠商一位高層表示:透過“棱鏡門”事件,我們需要對國家的信息安全體系建設進行更為冷靜的思考。伴隨大數據時代來臨,信息安全已上升為國家安全,甚至可能直接影響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以及經濟發展。如何更好地保障國家安全?如何更有力地免于外部威脅?是我們必須不斷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國家信息化發展以及信息安全建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做到自主可控,而我國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在我國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仍然被領先者美國牽制著技術應用,關鍵行業如電力、銀行等核心信息系統有90%以上使用國外產品。以數據庫為例,多年來,國內數據庫市場超過90%的市場份額被國際巨頭占領。6月5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中國電子政務年鑒(2012)》,也明確指出我國信息安全行業面臨重大潛在威脅。
安全專家表示,我國用戶使用的軟硬件設備,大部分來自美國,高端數據庫、芯片、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等不能自給,信息很容易被監聽、過濾。舶來品可能會被預置“后門”,另外也可能本身帶有容易被攻擊的漏洞,這些我們將無法預知。以服務器操作系統為例,目前國內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來自國外的C2級系統,產品存在自身的“缺陷”和“漏洞”,這就導致建立在其上的網絡和信息系統具有脆弱性和不穩定性,一旦遭到黑客入侵,可能導致系統癱瘓,服務大面積終止,安全隱患極大。
隨著“棱鏡門”事件不斷被曝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本國的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問題,“棱鏡門”事件無疑是國家間信息安全較量的縮影。有報道表示,之前震驚全球的“震網”、“火焰”病毒,也是“棱鏡”計劃的一部分,而且,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未知的安全威脅讓人不寒而栗。保障信息安全,是一個事關大局的戰略性問題,關乎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