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能量爆發遭遇瓶頸:技術+管理
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反欺詐、運營商利用大數據提供個性化服務、零售企業利用大數據挖掘更多銷售機會……當然還有,諸如大數據可以挽救信任危機、大數據可以減少無用功、大數據可以……大數據開啟的貌似是個全新的商業領域,而企業真正地領會大數據的內涵、利用好大數據則需要從技術和業務到意識和管理通盤考慮。
技術瓶頸短時間內難突破
張瑾在采訪時分析了一個目前很常見的現象:很多領域、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重視數據分析,而且也在各自的領域做著相應的嘗試。如平安城市的人員就會研究人臉識別、氣象領域在研究更多的氣象數據如何利用、教育領域研究如何個性化教學等等,每個領域甚至每個企業在做著自己的大數據探索。
“最后會產生一大堆特定的基于各個行業的應用。”張瑾說到。而這個現象會造成的問題就是,某一領域的研究應用成果很難放到其他領域里用,因為無論是數據類型、數據模型都會不一樣。
所有的領域之間沒有通用特定的技術模板,甚至每個企業的情況都會不一樣。這樣就很難促使大數據的能量和價值能迅速全面的發揮出來。
按照IT界的發展規律,一般這個時候會有兩種類型的“人”跳出來承擔這個責任。一是一些領域的集成商,但是張瑾認為對于集成商而言,大數據買賣很難做。“集成商更希望說做出一個項目后,可以復制到其他項目中,而不是為每一個領域、每一個企業定制一套方案出來。”還有一種是,現在很多領域都有行業廠商,這些廠商一般針對特定的行業,如電信、金融、能源等等提供IT解決方案。但是這類廠商的技術積累也沒有那么深,而大數據的應用卻從硬件到軟件技術還有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組織結構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張瑾告訴記者,大數據難的是沒有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將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同時可以建立好的模型去分析這些數據。
當然,目前來說從整體市場看,結構化數據依然占著很大的比例。這類數據的分析技術相對簡單成熟,但是其數據量也越來越大,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原有的數據處理方案也不太適用了。
IT部門失控 IT架構呈現“混合”狀態
因為很多企業開始進行數據分析,而這對其原來的IT架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張瑾認為這種現象更大的影響會是在IT部門,在某些企業里甚至會帶來IT部門對IT失控的后果。
經過多年的發展,多數企業的IT部門已經可以相對成熟地控制企業的IT運營,包括與業務部門的對接。而大數據的到來,有很多業務部門的需求現有的IT條件無法及時響應實現,業務部門只能自行尋求外包,這時必然會挑戰到內部的IT管理。
張瑾說,理論上CIO應該將企業對IT需求都會集中管理,然后具體地實施體現到IT各個環節,甚至對IT基礎架構和組織架構進行的調整。而如今,很多CIO普遍無法解決大數據帶來的需求。
與此帶來的還有一個影響是企業的IT架構會是一個并行的狀態。“有些企業為了滿足大數據的需求,會另行一套架構來做數據分析,這與原來的傳統IT架構并行存在。”張瑾說,這對于CIO的管理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面對這種情況,業界也有流傳著“CIO無用論”,因為大數據就是逼著一些不懂技術的人去干技術的活兒。對于CIO的價值問題,張瑾的看法相反。他認為,這恰恰是CIO的機遇,因為如今的環境更加說明了IT對于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重要性,CIO要做的是主動了解業務,積極迎接和勝任這份工作。
“我們并不鼓勵所有的CIO都去創新、去做吃螃蟹,但是對于新的事物,尤其新的IT部門在企業中的角色變化技術,CIO們應該主動地去迎接。而且CIO應該是更加主動地站在業務需求的角度上,去發展這些技術,讓技術優勢成為企業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張瑾說原本大數據的解決,原本是個技術問題,但是若想讓其發揮價值,CIO則不能單純地把其作為技術問題來看待。
總結
大數據促使著企業IT部門更加主動地走到業務端,而事實,未來企業的IT部門本就不會只是支持部門,其會真正地按需提供服務的部門。
張瑾在采訪中,也提到了云計算。從目前的應用來看,私有云依然會是眾多企業的選擇,公有云的障礙在于安全和服務內容的問題。Gartner日前有個統計指出,到20167年,全球企業的IT預算里面只有35%會用到分配給公有云。
對此,張瑾認為CIO們可以部分地嘗試公有云,也可以真正去理解用戶體驗的內涵。“這更利于CIO們可以很好地定位IT部門,更加重視業務部門的用戶體驗。”
因為未來的IT架構必須可以很快速地實現提供服務,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可以讓業務部門以速度和質量來取勝。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