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安全第一 還是效率第一?
這是因為數據本身必須流動,只有流動才能產生價值,靜止的數據實際上是沒有什么價值的。張韶峰表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數據的交叉融合產生的價值是遠遠大于一個行業、一個企業內部數據積累的價值。不同領域數據的融合是乘法的效應,而相同領域數據的增加只是加法效應。”
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埃森哲在2013年技術展望報告里面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企業不應該再像十年前一樣,認為數據僅僅是一個數據倉庫,而應該將其視為一個供應鏈,因為倉庫顯得比較靜止,供應鏈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流動的流水線,你的數據必須要流動起來,不流動就沒有價值,或者說價值失效得比較快。企業必須要改變和調整與你合作方的關系,雙方要共享雙方的數據。
借助于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和法國被推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借助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被推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至今依然是世界的最強國。周濤希望在這次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引領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能夠被推到世界舞臺的中央,同時借助這個契機,中國能夠產生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
威脅正在加劇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不僅有機遇還有挑戰,大數據系統本身的安全性尤其值得特別關注。有專家提醒,大數據時代要注意技術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損壞、篡改、泄露或被竊,保護公民和國家的信息安全。
近幾年企業的信息安全意識普遍在提高,相關的安全措施也在加強,但是由于所遭受的威脅正在加劇,絕大多數企業在保護數據方面所取得的進步遠遠跟不上變化的速度和復雜性,而且企業間信息安全差距持續擴大。
近日安永發布的第十五次全球信息安全年度調查顯示,2009年,有41%的受訪者注意到外部攻擊正在不斷增加,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升至72%,而2012年,這個比例又增至77%。不斷加劇的外部攻擊包括黑客行為、國家支持的間諜活動、有組織犯罪以及恐怖主義。該調查共收到來自64個國家的1836名各行業高級管理人士的反饋。
總體來看,企業信息安全受到挑戰主要來自于內外兩個因素。安永大中華區信息科技風險與審計咨詢服務合伙人阮祺康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虛擬化應用、云計算、社交媒體、移動設備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的使用增加了外部數據的輸入點,因而加劇了企業受到攻擊的威脅。而新興市場、持續的經濟動蕩、離岸業務的發展和不斷增加的監管要求令本已復雜的信息安全環境更加撲朔迷離。
外部威脅并不是全球企業面臨的唯一安全盲區,員工無意中泄露數據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加。安永調查發現,有近80%的受訪者承認風險水平正在隨著外部威脅的加劇而不斷升高,37%的受訪者認為造成企業風險加劇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粗心大意或缺乏意識的員工。與此同時,因員工在無意中泄露數據所引起的事故在去年增加了25%。
盡管這些外部攻擊和內部數據的泄露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但企業并未給予足夠重視以至于此類事件頻頻發生。為了滿足短期的信息安全需求,有的企業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修補或簡單疊加的變通方案。
但阮祺康認為,這樣拼湊起來的防御體系松散、復雜且十分脆弱,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使得變通方案也難以理解、采用或升級。將近三分之一的企業認為在過去一年里,企業架構是威脅或漏洞增加的重災區,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控制措施已經過期,且不能被簡單地修復或替代。
要想打造安全的信息防火墻,有專家建議企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吸納具備適當技能的信息安全人才,并對信息安全部門以外的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明白自己在企業的信息安全工作中應盡的義務。
有效的管理、培訓以及意識教育能夠從源頭上阻止數據丟失,但阮祺康指出,要防范那些因為惡作劇、報復或貪婪而故意破壞的人往往更為困難。要有效地縮小由移動計算、社交媒體、云計算、網絡犯罪和高級持續性威脅產生的差距,企業需要從根本上轉變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有效的信息安全轉型并不需要復雜的技術解決方案。它需要的是領導力與承諾、能力與行動的意愿。不是未來一年、兩年或者三年,而是當下。一旦有任何延誤,很多企業或許就會落后太多而無法彌補。”阮祺康說。
對于具體的措施,阮祺康建議,將信息安全戰略與企業戰略相聯系,重新設計架構,成功、持續地實施轉型,深入了解新技術的風險與機遇,這樣企業能夠根本性地轉變其信息安全部門運行的方式,并且更有效地縮小不斷擴大的信息風險差距。
此外,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有業內人士建議,我們要盡快制定信息公開法以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界定數據挖掘、利用的權限和范圍,使得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依法推進:應當既鼓勵面向群體、服務社會的數據挖掘,又要防止侵犯個體隱私;既提倡數據共享,又要防止數據被濫用。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