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集團信息化建設求同存異齊頭并進
傳化集團CIO朱向榮坦言,通過信息化建設,在共性平臺下實現個性化創造,已經成為傳化集團這樣的非相關多元化產業集團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必備良藥。作為以化工起家的民營企業,從2000年開展農業事業,到2002年開
傳化集團CIO朱向榮坦言,通過信息化建設,在共性平臺下實現個性化創造,已經成為傳化集團這樣的非相關多元化產業集團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必備良藥”。作為以化工起家的民營企業,從2000年開展農業事業,到2002年開始進軍物流行業,再到2010年全面啟動科技城創新平臺建設,傳化集團已經擁有化工、物流、農業、科技城、投資五大事業平臺,產業領域覆蓋第一、二、三大產業。朱向榮所言的共性平臺,實際上就是指信息化的治理層面、核心系統和基礎設施。比如,信息化規劃、指導思想、隊伍建設、規章制度、采購,以及財務系統、OA、視頻會議、BI和基礎網絡等等。“如果只關注共性,信息化很容易成為擺設的花瓶。”朱向榮說,“個性化的信息化建設對多元化集團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抓行業特征,抓業務特征,抓經營特征,在朱向榮的帶領下,傳化集團信息管理部對集團各業務單元展開了各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設。
化工板塊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供應鏈管理和生產的自動化。用信息化手段把生產、銷售、庫存、采購等各個環節進行整合,傳化集團實現了經營管控,減少庫存,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物流板塊致力于公路港物流,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及社會運輸車輛搭建平臺。“有形的物流園區,無形的物流電子商務。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要求就是對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公路港物流信息化的建設簡單說就是建立物流園區的ERP系統。”朱向榮解釋道。“農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條微笑曲線!”朱向榮說,微笑曲線的兩頭是科研和市場,中間是生產。傳化集團通過ERP、POS等系統,掌握市場動向和需求,指導生產經營;通過網絡、移動通訊等手段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新增的科技城將被打造成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公共性平臺,其建設重點就是打造行業尖端科技信息共享、會員企業之間信息互相交流的信息高地。投資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重點是信息搜集和投資管理,并遵循集團的信息化管控相關規定,控股企業會適時納入OA、ERP等系統之中。五大產業像五朵金花一樣,各具特色,在總部的統一規劃部署下求同存異,齊頭并進。
在挑戰中融合
朱向榮感慨:“在傳化集團這樣的多元化集團,信息化遇到的挑戰其實還是很大的。”但是,朱向榮似乎已經習慣了挑戰。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面對積累的大量數據,似乎都會經歷“數據之痛”,傳化集團也不例外。朱向榮說:“如果能夠把數據轉變成信息資源,再把信息資源轉變成知識和智慧,在經營發展中發揮其寶貴價值,公司對于信息化的投入會更有信心,對信息化的建設也會更加重視。”面對10多年積累的經營管理數據,2009年一整年信息管理部都在思考方案,并陸陸續續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對BI的需求。現在,信息管理部已經正式立項著手需求調研的準備工作,將近百名主要崗位的領導列為調研對象,預計2010年7、8月份就可以開始BI的全面實施應用,以充分發揮信息數據支持經營決策的重要作用。準確率不低于95%,數據上傳間隔不超過24小時。為了實現數據的精確完整,傳化集團還自主開發了各類考核軟件,并建立了數據倉庫。 隨著集團信息越來越集中,而且越來越多,保證信息安全就被提上了日程。但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信息安全。2007年被朱向榮視為傳化集團信息安全全面提升的元年。傳化集團專門邀請了國內著名的咨詢公司為信息安全“號脈”,2008年開始完善制度管理,2009年全面升級防火墻和上網行為管理,并于近期完成了文檔加密系統。
“制度建設、硬件方面、軟件方面,我們要三管齊下,全面保障信息安全。”朱向榮說。2009年,傳化信息安全實現“零事故”,一系列措施初顯成效。此外,傳化的視頻會議系統用6個月的時間收回了成本,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物流系統實現了貨和車的匹配,大大降低了回程的空車率,為周圍的工商企業節省約40%的物流成本;每月5日,大量的財務報表準時生成,管理層可以追溯到每一張原始單據,便捷的上查、下查功能實現了經營可視化……“信息化系統確實是一個工具,但是如果僅僅被當做一個工具,它的存在價值也高不到哪里去。信息化應該上升到企業生存悠關的戰略高度。”朱向榮如是說,“信息化是企業經營管理規范的有效工具,是做強做大的有力支撐,同時還應該是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2008年,傳化集團在下屬的物流園區內實現一卡通,用戶可享受信息服務、司機之家服務、商場服務等多項服務。在未來,傳化集團將要進行跨行業的數據整合。“比如說,顧客可能既需要日用品,也需要花卉,我們就可以通過會員卡、手機等形式來展開共性服務。”朱向榮說。屆時,非相關多元化產業之間的融合性就更大了,粘性也會更強。
要讓ERP越用越好
早在2001年,傳化集團就曾經上過ERP,但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2005年,朱向榮從日本回國后加入傳化集團,并重新考慮ERP這塊“硬骨頭”。傳化集團于2006年開始重新規劃ERP,朱向榮親自擔任ERP項目經理,并將ERP視為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既然要做,就下定決心好好做。從2006年開始,整個ERP建設經歷了需求調研,系統決策、系統策劃,基礎數據整理,藍圖設計,試點上線,全面上線等過程。當時,還要解決“一物多碼”和“一碼多物”的情況,要清理積累了近十年的上千萬條數據,要確保新老系統的正常順暢切換。所以,ERP上線的高峰時候,上百人加班加點,主要人員還經常晚上通宵。“今天干完了明天還干,明天干完了后天還干,平時干了周六周日還干。”朱向榮回憶說。現在,傳化集團的財務、資金、預算、采購、銷售、質檢、協同、門戶等模塊全部在一個平臺上,還實現了ERP和OA的整合。“我們現在的ERP可以稱得上是較完整的ERP了。”朱向榮解釋道。通過采購分析,傳化集團2009年的采購成本總體降低了2000多萬元。雖然朱向榮并不認為這是ERP的全部貢獻,但是ERP對此絕對功不可沒。在朱向榮看來,ERP如空氣般重要。“ERP就像空氣一樣。現在系統故障率很低,平時大家不會感覺到ERP有多大作用,但如果ERP被停用半個小時,估計所有人都會非常難熬——票開不了,貨出不了,賬結不了。”“ERP就像新娶的媳婦,越來越好。”傳化集團下屬某企業的總經理這樣說。隨后的ERP二期,經過系統優化、OA以及其它模塊的整合,ERP最終成為經營管理的必備的工具。新的ERP優化了集團庫存,實現庫存短缺提醒,最小庫存、最大庫存、安全庫存對比,訂貨余量分析,全流程監控優化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避免了因缺貨造成的損失;實現個性化流程配置,可以根據各自企業銷售模式的特性,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個性化業務流程;實現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解決企業在途商品處理方式;實現了賬套統一管理,改變單賬套、多賬套相對獨立的模式,實現“集團統一套賬”思路;實現了實時查詢,用戶可實時查詢庫存和銷售、采購等各種信息,上查下查各種單據。“采用這套軟件,能實時體現企業的庫存信息,業務操作也更加嚴密,尤其是實時的報貨、發貨數據與實際庫存的有效結合,準確地指導我們的生產計劃,有效避免因缺貨而導致的經濟損失。此外,系統合并報表的功能也非常強大,便于管理者進行決策。” 某下屬企業財務主管這樣評價ERP。2009年底,傳化集團專門對ERP系統進行了一次滿意度調查,75%的滿意度被朱向榮稱為“中等偏上”的成績,他的目標是2010年達到90%以上。
CIO為員工搭舞臺
2010年,傳化集團正式啟動建設傳化科技城創新平臺。“這是一個全新的項目,對于信息化建設也是很大的考驗。”朱向榮表示。為了應對考驗,傳化集團專門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團隊與信息管理部共同參與到具體的項目中,了解科技城的整體規劃,并到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園區參觀學習。朱向榮特地強調:“不管是科技城的信息化規劃,還是ERP的實施,都如同傳化集團這個非相關多元化企業中的其他信息化項目一樣,都是CEO(以CEO為代表的企業決策層)、CIO(信息管理部門)、CXO(具體的業務部門)三位一體的決策機制相互協調的結果。”讓CEO、CIO、CXO共同策劃、共同推進或許算是傳化集團的“六脈神劍”——只有將信息化建設上升到戰略高度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而信息管理部則需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以需促建,務求實效”的要求去落實。“我是搭舞臺的。你們是唱戲的,是主角。”朱向榮經常給信息管理部員工灌輸這樣的觀點。他直稱自己是搞后勤的,而他屬下的“主角兒”們則各有各的戲份。60多人的傳化信息化隊伍被分成三組:一個是IT服務管理小組,一個是開發小組,一個是網絡運維小組。除了這些本職工作之外,信息管理部還設立了專員制度,如培訓專員,服務專員等。其實,朱向榮是在用這樣的方法來培訓員工的管理思維。他主張信息化人員要成為交叉型人才,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業務。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