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財經獨家|于魯平:數字資產的風險邏輯與監管趨勢的界限厘清
日前舉行的以太坊技術及應用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后于魯平認為,數字資產運營有數字資產的信用風險、外匯管理風險、數字運營市場風險、數字交易高杠桿風險、網絡安全風險、劣幣對運營平臺的信譽影響、洗錢風險、稅務風險、刑事風險等九個風險。
上面的邊界是眾籌,下面的邊界是IPO的監管,它有點類似現在的證券監管,如果你觸及到它就構成上線。
如此來看,《證券法》與《刑法》的規定形成了左右兩側,里面的東西是你可以進行創新的空間,但是突破了紅線、突破了上線就一定有人管你。
對此,我們有幾個建議:
第一,對中國投資者保持審慎態度。在很多項目白皮書中,尤其國內社群中應該注意。
第二,對非公開投資人的管理問題,即便是私募,這些人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風險。
第三,對集合投資者應該保持謹慎態度,現在的監管尤其對數字資產發行過程中的重要監管思路擴大了我們的風險。在座的可能有很多集合型投資者,通過批發的形式來的,再通過單點銷售的形式出去的,大家自身的風險其實是很大的。
最后說說數字資產通證化。既然我們要做這個東西就要明確,我們要考慮發行ICO過程中究竟是在做什么?你在做的是構建一種通證身份體系,就是把原來以純粹融資的由資金導向變成價值導向,有目的性的進行代幣用途的擴展,把原來的融資體系變成身份和價值體系,把現在的代幣體系置換到我們討論的通證體系當中,這種行為是可以得到支持的。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