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政府將制定區塊鏈技術國家標準
馮興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導,德國維藤大學經濟學博士,正一君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媒體報道,通過工信部牽頭,官方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于2019年底完成。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并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區塊鏈技術發展或將成為我國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重要一步。”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指出,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的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核財經》App就此采訪了社科院馮興元教授。
《核財經》App: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區塊鏈技術。
馮興元:現在大家對區塊鏈技術很好奇。很多人對技術本來不感興趣,又怕在這方面跟不上形勢。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實一般人對于區塊鏈的技術沒有必要過分涉略,只要知道大概運作方式和怎么用即可。就像我們無需知道電視機的具體電路圖,只需要知道其基本運作方式和如何用電視機即可。
區塊鏈(blockchain)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08年中本聰的英文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當中。它屬于一種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多節點的電子記賬網絡,該記賬網絡把各節點之間的交易即價值轉移記入標準格式的“賬本”,每次交易形成的新賬記錄被作為一個“區塊”(block)記入,附加在此前存在的區塊之后。每個區塊均是經過加密,由此形成“區塊鏈”。因此,區塊鏈其實是一個不斷加長的列表記錄,但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存儲在網絡的所有節點。它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區塊就是中本聰2009年創造第一個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也稱“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
所謂區塊鏈技術就是在技術上實現對區塊鏈的應用。它綜合了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由此構成一種新型的交易即價值轉移應用模式。
這里共識機制就是借助計算技術實現多個節點甚至所有節點參與確認交易即價值轉移為真。只有形成共識之后,新的交易才寫入新的區塊。由于所有這些均是基于對技術的信任,而非對人際交往的信任,這一技術規避和超越了過去的交易由于依賴人際信任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比如欺詐,反悔,搶錢,高中介交易成本。
《核財經》App: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區塊鏈技術最有前景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馮興元: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比較廣泛,適合于參與者眾多,交易頻度較大的場景。可能的場景應用包括: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銀行征信管理、權益證明、交易所證券交易、供應鏈管理、保險管理、金融審計、公民投票、圖書管理等等領域。
可以用銀行信貸為例說明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到日程生活中。有一些借款人借了銀行的錢,然后想方設法“逃廢債”。如果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銀行放貸,那么“逃廢債”就很難實行。銀行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與人民幣保持1:1比例的代幣(相當于騰訊Q幣),然后向借款人放貸,借款人把資金花出,接受資金者也成為區塊鏈上的一個新的節點,由于銀行規定了借款人的借款項目用途,借款人是否遵守貸款協議也容易得到驗證。
還有一個例子是供應鏈金融的例子。據報道,幾年前美國康奈爾大學在科技園區準備修建大量太陽能發電裝置,最后則由一家中標的工程承包商建造。承包商為此需要銀行貸款。為了節約貸款成本,工程承包商希望銀行能根據康奈爾大學的信用,給工程公司提供低息貸款。在過去,傳統銀行會不愿意這樣做,因為項目信息不透明,風險太大。但一家在硅谷的區塊鏈服務開發公司對該一貸款項目設計了區塊鏈技術應用,解決了工程承包商的銀行貸款需求。其具體做法是:首先各方的合同可以通過區塊鏈管理起來,并且授權銀行能看到上下游各方簽署的全部合同。而過去銀行只能看到自己的合同,并不知道某太陽能公司生產的太陽能板的最終買家是康奈爾大學。知道了最終的買主是康奈爾大學,銀行就敢于以低利息向各方貸款了。
《核財經》App:您認為區塊鏈技術國家標準制定中最應該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馮興元:區塊鏈技術是IT行業內部自行發展出來的,屬于市場這一自發秩序運作的產物。行業標準需要產生自行業,首先是行業內企業的技術競爭,這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過程,適者的技術為行業所認同和接受,成為行業的標準,之后才確認為國家標準。這樣才符合市場發展的自然邏輯。而且標準屬于雙刃劍,它一方面規范了今后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限制了新的技術試驗和發展嘗試。所以,制定國家標準一定要小心。
區塊鏈技術的國家標準將包括基本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可互操作的標準以及信息安全標準。業界與政府之間的最大爭端可能發生在通證(Token)的使用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對通證的使用影響所有這些類型的標準,而信息安全標準的采納也會影響到其他各種標準。
目前業界與政府之間的最大差別應該是:政府絕對拒絕業界企業搞數字貨幣,或者變相搞數字貨幣;但業界多數解決手段是采用通證,而通證多多少少與數字貨幣有關。區塊鏈項目,作為分布式記賬網絡,需要有一定數量和比例的節點形成共識,確認某筆交易或者價值轉移的合法性,隨后完成在所有節點記賬,形成新的區塊。這里涉及共識機制。若要完成交易或者價值轉移,需要利用某種共識機制,目前包括: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權益證明機制(PoS)、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PoS)和POOl驗證池。前面三種都涉及通證,只有最后一種驗證池機制不依賴通證。只要是通證,就類似于數字貨幣或者準數字貨幣。新的標準不能只允許POOL驗證池,因為它也有局限性:它的去中心化程度不如比特幣,更適合于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模式。
另外,一些區塊鏈項目不允許外部人(包括政府)了解其具體細節,屬于參與者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甚至去中心化社區。這類項目與政府確立的標準可能水火不容。上述借助通證的項目大多也是同樣的情況。政府可能對之實行逐個項目審批制。其結果是大大減緩了區塊鏈的發展速度和應用范圍。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