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人工智能:開腦洞!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算法,使用了很多大規模的并行計算,每個節點的計算任務不同,甚至每個節點上處理的數據都不一致,這些與區塊鏈的基本原則有差異。因此,我一直認為,想通過區塊鏈技術來提升人工智能的性能,現階段大體是不可行的。
那么,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結合點在哪里呢?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得到的答案是:數字加密貨幣可以讓人工智能擁有自己的賬戶,從而深度參與到人類社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當中。
2017年10月23日這一期紐約客的封面,一度被各大媒體瘋狂轉載。
未來世界,活都讓機器人干了,人類開始很難賺到錢,最后淪落到向機器人乞討,想想也是醉了。
但是,在現階段的銀行系統和金融系統中還不會發生這種狀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金融系統中的賬戶是和身份綁定的,而機器人沒有唯一確定的身份。
身份問題很復雜,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一個人的身份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社會身份(軟件層面),第二層是生物學身份(硬件層面)。
社會身份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組成。一個人的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就能夠確認他的社會身份。以我為例,我在北大數學學院讀的本科,中科院自動化所讀的博士,現在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區塊鏈,在我的人生履歷中產生的所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夠直接確定到我的社會身份。(這就是檔案的重要性,檔案上記錄的信息就是你的社會身份)。
而生物學身份就是把人的社會身份和個體的人進行對應。我們可以通過檔案、證件中的照片、指紋、甚至是DNA來進行對應。至少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下,社會身份和生物學身份沒有辦法分離,這種對應方式都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再來看機器人的身份,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軟件身份和硬件身份完全是分離的。電視劇《潛伏》里謝若林有一句經典的臺詞,非常好的詮釋了這個問題:“現在放這兩根金條,你能告訴我哪根兒是高尚的,哪根兒是齷齪的?”。
假設這有一個AlphaGo,我們把它的軟件復制到一臺硬件配置一模一樣的電腦上去,然后其中一個去參加圍棋大賽,獲得了高額獎金。那么銀行系統怎么區分獎金該給誰?
也許有人會說,用CPU序列號等硬件編號來區分。然而,如果機器人的CPU壞了,換一個怎么辦?機器人的身份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忒修斯悖論。
公元一世紀時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于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問題是,最終產生的這艘船是否還是原來的那艘忒修斯之船,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呢?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么在什么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哲學家Thomas Hobbes后來對此進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因此,只要沿用現行的銀行賬戶的體系(將身份和賬戶人工關聯起來的方案),除非它使用現金,否則機器人就沒有辦法獲得真正屬于它自己的錢。在現行經濟體系中,機器人沒有辦法深入到人類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中,也就無法獲得機器人權。機器人在人類經濟體系中只能依附于人而存在。
但是比特幣等區塊鏈上的數字加密貨幣回避了這個問題,這種密碼學貨幣采用了賬戶和身份完全無關的方式,誰有密鑰,誰就擁有這個賬戶,把數字貨幣和現金變得非常類似。而且由于區塊鏈的難以篡改性,一旦機器人擁有了錢,人類很難把它的錢沒收。所以,只有在這種基于加密數字貨幣的金融體系下,人工智能機器人才能夠真正擁有自己的錢,才能夠深入參與到人類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當中,從而站在經濟學鏈條的頂端對現在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基于密碼學的數字加密貨幣,更加適合機器人使用,而不適合人類使用(人腦很難記住那一串串復雜的私鑰)。腦洞開一下:也許“中本聰”正是從未來世界穿越來的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他來到現在的世界,就是為了給機器人創造屬于機器人自己的社會經濟權。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