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哪家強?專家:頂層設計+跨領域城市應用最重要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城市在人類文明已經存在上千年時間,但城市的發展卻伴隨交通阻塞、生活品質下降等副作用。如今,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賦能,各路互聯網玩家都在城市管理場景中加速跑馬圈地、“各顯神通”,杭州、蘇州、廣州等智慧城市試驗田已相繼落地。那么,究竟哪一種智慧城市建設方略最行之有效?
5月27日,在貴陽舉行的數博會上,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鄭宇分享了京東金融的智慧城市理念和愿景。他認為,城市計算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在城市里的有機結合,而除了技術本身,點、線、面結合的頂層設計加上跨領域的城市應用尤為重要。
作為數字經濟的“新能源”,大數據是數據分析、城市智能升級的源泉。統計顯示,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會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據預計,到2021年,我國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8000億元。隨著互聯網公司對大數據爭奪格局日益明晰,如今,多地政府都在積極謀求同互聯網公司合作,以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城市管理。
在杭州,阿里云ET城市大腦早在2016年10月就已進駐,運行一年多后,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不久前還首創AI機器巡邏。如今,這一技術還將在珠海橫琴新區、福州、武漢甚至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落戶。
騰訊于去年年底在廣州建立“移動支付智慧島”,通過微信支付平臺在商業消費、交通出行、公共服務等全覆蓋,并形成琶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生活圈。百度則在天津推進百度“AICITY”戰略,綜合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能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此外,滴滴還在蘇州落地了交通大腦。
據介紹,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設上有三類普遍做法,一是專注于信息化和數據收集的傳統智慧城市公司,二是云服務提供商,三是解決城市局部點問題的人工智能公司。
“現在的政府不缺做一個點的人,但是如果很多點作為孤立系統存在的話,會對智能城市管理帶來很多復雜的狀況和壓力。”京東城市計算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符合點、線、面結合的頂層設計,加上跨領域城市應用的組合最適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AI技術或將從單一行業的解決方案轉變為多場景的聯動,構建整個智慧城市的生態鏈。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城市在不斷規劃、運維和預算中迭代,方案一定不能一成不變,“通過精準預算未來與合理規劃,能幫助人們更好去運維城市,實現閉環的、螺旋式地發展”。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