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推進一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在工作會議上,深圳提出要緊密圍繞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發展定位,以提升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能力為重點,通過實施高速寬帶網絡、全面感知體系、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運行管理、智慧公共服務等十大重點工程,努力在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
“年輕”深圳領跑智慧城市建設
深圳4G用戶達到1931.0萬戶,WLAN AP數達到9萬個,全市重要公益性公共場所免費WLAN基本覆蓋;全市建設統一的移動惠民服務平臺,市民可用手機查詢或辦理相關社保公積金等業務……據有關數據顯示,深圳互聯網普及率、信息化發展水平連續多年領跑國內,信息化社會發展已經達到中級階段。深圳作為國內基礎條件最好的城市,理應全力推進智慧城市標桿建設,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樹立榜樣和典范。
“深圳有良好的基礎,在全球創新城市中有一席之地。第四次產業革命猶如春風,哪里是它中意的‘江南岸’呢?新型智慧城市就是深圳的發力點。”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認為,創新性的人口、人才集聚在深圳,這是深圳新型智慧城市最大的優勢。多元化、復合型的領軍人才,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是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活力之源。
作為“最互聯網的城市”,深圳是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基本形成智慧城市產業集群,“互聯網+”業態不斷創新,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高,并且擁有一批騰訊、華為、中興、平安等龍頭企業,由央企中國電科領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金融等智慧城市產業領域創新能力非常強,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
信息互聯互通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標桿市之一,深圳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建設統一的城市綜合信息數據平臺,實施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設成果十分顯著。
常年奔波于各大城市的智慧建設與研究的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東平認為,深圳起步早,基礎牢,特別是“織網工程”形成強大的城市大數據中心為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2012年開始,深圳就開始“織網工程”并進行頂層設計,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各職能部門信息,破除“信息孤島”,創新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為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提供良好保障。
目前,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接入61個市級單位和全市10個區(新區),資源目錄共4353類,信息指標項達131699個,每天數據交換量超過2000萬條,峰值數據交換量達近8000萬條,為“互聯網+政務”商事主體登記、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系統、市公安局居住證二期項目等應用提供數據支撐,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奔波。
以人為本引領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如何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城市生活需要,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讓廣大市民享受高質量的城市生活,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題中之意。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工程。”陳東平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與時俱進,需要著眼于多樣性和長遠的發展。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將“人”的實際需求作為頂層設計,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城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真正的智慧不是以系統數量和復雜程度論英雄,而是以有多少市民能為城市豎起夸贊的大拇指論英雄。”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表示,城市的發展需求來自于市民,要想使城市良性運轉,必須增強市民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深圳不斷深化改革,重構行政審批流程,優化政務服務,以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其中,福田區開發智慧福田APP移動門戶,對接網上辦事大廳、全市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和電子證照庫等,以統一標準地址為紐帶關聯數據實現數據共享,打造一站式、全天候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龍崗區實施一窗受理改革,窗口數量從92個壓縮至59個,即辦率提高29%,710類政府服務事項綜合窗口辦理等候時間縮短50%。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建議,引進市民評估,特別是在“十大工程”的重要節點,引進社會第三方評估機制來評估,同時將結果適時地公布。市民參與評估本身就是一種獲得感。同時,通過這種評估機制可以形成工作的倒逼機制,提升工程項目的質量。
深圳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熱烈擁抱,奠定了利用最新技術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深圳城市服務和城市管理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服務,讓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讓冷冰冰的工程變成有溫度的需求
業內專家建言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問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本質是什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在哪里?
馮奎:強調新型智慧城市,暗含著它與“舊型智慧城市”不同。智慧城市概念傳到中國之初,各類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這個階段的智慧城市主要是信息化投資,是以工程與技術為中心,項目投資主要來源于政府或政府平臺。如果說新型智慧城市有本質的話,那就是我們認識到,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市產生了深度的與有機的融合,城市獲得了內生的可以進化的動力。新型智慧城市回到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回到了城市的本質,回到了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上來。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就是回歸與超越。
萬碧玉:2017年是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年。各地政府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政策法規、頂層設計、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治理、信息資源、投融資模式、網絡安全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涌現出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是:方法新——科技創新。新的技術特別是國產技術與解決方案使用在智慧城市。理念新——以人為本。以市民(居民)的體驗感與實用性為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新——強調運營??沙掷m的智慧城市建設與運營模式的創新。體系新——保障體系。從數據獲取到數據運營,從政策法規到組織機構,從投資建設到工程保障等完善的保障體系。
問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對深圳有何特殊意義?
馮奎:深圳站在三個前沿,這三個前沿都需要深圳加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第一,深圳站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前沿。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取得很大成就,但現在它的新動力、新機制、新標桿體現在哪些地方呢?這需要思考。
第二,深圳站在中國城市發展的前沿。城市發展的方向之一是新型智慧城市,深圳能不能做出示范?深圳需要努力。
第三,深圳站在第四次產業革命與技術革命的前沿。深圳有良好的條件,在全球創新城市中有一席之地。第四次產業革命猶如春風,哪里是它中意的“江南岸”呢?深圳有機會,但也有壓力。新型智慧城市是深圳的發力點。
萬碧玉:作為新型智慧城市的三個“標桿城市”,深圳在城市規模、經濟發展階段、創新創業等各個方面都有標桿性、標志性的意義。
問題: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在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深圳有什么樣的突出優勢?
馮奎:創新性的人口、人才集聚在深圳,這是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優勢。
第一,深圳有領軍人才。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涉及的產業領域、技術領域、管理創新領域都有一批杰出人才。像馬化騰、馬明哲等人還橫跨好幾個領域,他們對確定深圳智慧城市的方向具有巨大作用。
第二,深圳有龐大的人才基數。深圳全市人才總量達到500萬,約占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的1/4。全職院士接近30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超過270多人,引進國內外人才將近30萬。
第三,深圳年輕人口比例大,這是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活力之源。
問題:深圳重點打造的“十大工程”,如何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馮奎:把“十大工程”轉換成“十大需求”。要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政府部門就需要站在市民角度,來重點研究與回答三個問題:什么是需求?需求如何滿足?需求有沒有滿足?
第一,什么是需求?舉例來講,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是一個工程,但它也是城市、市民長遠發展的需求。這個需求又體現在具體的生產、生活哪些方面?體現在住、行、衣、食、游 、購、娛、醫哪些領域?政府部門在新型智慧城市規劃里要研究透,講明白。這樣,冷冰冰的工程就變成了有溫度的需求。
第二,如何滿足需求?這就要多讓企業、讓市民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上來。企業參與、市民參與最實際、最實惠的要求反映在就業上,就是智慧城市發展能不能帶來新的就業崗位。另外,市民參與還可以表現在義工等形式上。因此,“十大工程”就要描繪清楚新增新拓就業崗位、志愿者服務工作量等等內容。
第三,需求有沒有滿足?“十大工程”實施在每個重要的節奏點上,要引進市民評估,引進社會第三方評估機制來評估,要將結果適時適當地公布。市民參與評估本身就是一種獲得感。更重要的是,這種評估機制會形成工作的倒逼機制,提升工程項目的質量,讓市民將來更有獲得感。
萬碧玉:智慧城市建設體驗感差是因為城市需求不明確,導致市民體驗不到位。城市的發展需求來自于市民,要想使城市良性運轉,必須增強市民的體驗感和獲得感。真正的智慧不是以系統數量和復雜程度論英雄,而是有多少市民能為城市豎起夸贊的大拇指。
問題: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未來有哪些領域會成為下一個藍海?
馮奎:有兩點比較肯定:一是藍海一定會出現; 二是藍海的出現,一定是因為針對企業、個人和城市政府用戶這三大領域有了重大的技術與市場突破。針對這三類用戶的藍海,目標可能不同,或者是促進經濟更好地轉型提升,或者是促進個人更好更多的消費,或者是促進政府更有效率地提升治理服務。
針對企業領域,尤其要關注中小企業的同類項需求。企業所需要的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化、移動服務,總量需求很大。需要找到企業的分類,以及分類后的同類需求。未來,針對細分行業領域,“小口徑的大數據”會有較大市場。
針對個人領域,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往往使得個人消費有巨變期。未來,衣、食、住、行、游、購、娛、養等等,面臨著新的升級。中國將出現一系列新興服務消費領域,包括旅游休閑消費、文化消費、體育消費、健康消費、養老消費、家政服務消費等等,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共享平臺模式方面等等,未來都有可能有突破。
針對政府領域,中國的城市、小城鎮、城市群的智慧化處于發展階段,尤其是城市政府治理的智能化還比較初級,需要各類平臺、技術予以支撐支持,這個領域將有極大市場。
萬碧玉:未來五年將是如何使用數據、城市綜合模擬和應用的時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城市仿真正迎來發展機遇期。城市仿真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真實再現城市現實,并基于城市運行數據,運用人口、交通、環境、經濟等理論,分析城市實際問題,預測城市發展,將成為城市規劃、管理、防災減災等提供科學依據的一種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城市仿真對任何一個將“可持續發展”納入發展目標的城市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深圳可嘗試在此方面率先啟動相關研究和建設工作。
人工智能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同時,也為社會建設、城市建設提供新的工具并帶來新的機遇。經過多年的發展,智慧城市大數據的原始采集與積累工作已基本完成,2018年新型智慧城市將從前幾年的充分依賴大數據驅動逐步轉向充分依賴人工智能驅動。AI對智慧城市各垂直領域的影響勢不可擋,“AI+”將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模式,會與大數據的完善工作同步混合進行,成為驅動數字中國時期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的強有力原始動力,推進城市管理運營步入“智慧”時代。
問題:新型智慧城市非常令人期待。能不能講一兩個深圳新型智慧城市面臨的重大機遇?
馮奎:最大的機遇來自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深圳的定位空前提高?;浉郯拇鬄硡^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成為全球創新的高地。如果說全球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那么大灣區科技與產業創新的策源地、“風暴眼”就是深圳。過去幾十年,深圳闖出一條路,主要是為內地在闖路; 未來20年、40年,深圳要為全球的科技創新探路,這是巨大的定位提升。
二是深圳的高端要素供給將更加充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然加速各類高端要素的流動與充分使用。深圳有優勢,但也有短板。比如深港比較來看,深圳高端教育資源就不夠,而香港有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學多所。未來香港的金融、教育等高端要素對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會有重大貢獻。
三是深圳的市場需求將顯著擴大。粵港澳一定會打造成為智慧大灣區,建設智慧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市民服務等等,都將會有龐大體量的需求。隨著智慧粵港澳建設,深圳企業將會積累更多更好的模式,這為深圳企業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和其他經濟體贏得更大的市場,帶來機遇。
深圳瞄準世界一流 制定總體方案
到2020年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
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利,深圳要對標世界一流,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深圳正在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數字政府”建設總體方案,瞄準2018年建成全國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總體目標,以提升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能力為重點,通過建設十大工程,努力在2020年實現“六個一”發展目標,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提出“六個一”發展目標
根據正在制定并征求意見的方案,深圳提出了到2020年智慧城市建設要實現的“六個一”發展目標:
“一圖全面感知”——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環境、網絡空間的感知網絡體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社會運行態勢;
“一號走遍深圳”——建成電子公共服務體系,個人通過身份證號+生物識別、企業通過社會信用代碼+數字證書可以辦理各類公共服務事項;
“一鍵可知全局”——建成基于大數據、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決策輔助體系,在一個地方鼠標一點即可獲取所需的來自全市各部門、各系統的所有數據,并能提供各類定制化決策支撐報告;
“一體運行聯動”——在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的各領域通過信息化手段建成反應快速、預測預判、綜合協調的一體化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軍地聯動;
“一站創新創業”——通過數據開放平臺和大數據交易平臺,釋放數據紅利,打造成基于開源數據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提升數字化產業經濟活力;
“一屏智享生活”——融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的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各類服務,建設一體化市民服務平臺,市民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可方便快捷獲得高品質生活服務。
重點推出“十大工程”
據悉,圍繞“六個一”目標,深圳將重點推進高速寬帶網絡工程、全面感知體系工程、城市大數據工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體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優化工程、智慧產業發展工程、網絡安全保障工程、標準規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其中,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將以貫穿服務市民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主線,優化整合各級各部門服務內容,建成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民生服務體系,包括構建新型衛生管理和醫療服務模式、建設面向社會需求的教育智慧服務體系、建立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構建口岸智能化便捷化通關體系等等,市民和企業服務體驗和便利程度將極大提升。
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作為廣東省“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將通過改革和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建立以大數據驅動政務創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新模式,依托“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政務服務流程, 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可100%網上申報,行政審批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50%以上,推進至少500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深圳將實現100項高頻服務眨眼辦,申請人刷臉眨眼后即完成申請;自助終端機提供超過100項政府服務;100項服務主動推送辦理;每一項便民舉措,全年必須完成100萬次的業務量,才算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同時,深圳將建設全市統一政府移動應用APP,實現政務服務貼身隨行,整合超過500項服務內容,下載量超過100萬次。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