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聯合農村淘寶推新型互聯網訂單農業,邀20萬消費者做“農場主”
位于吉林省大荒地的水稻種植區,地處北緯43度的黃金水稻種植帶。2000畝稻田日前被納入吉林省和農村淘寶合作的新型互聯網訂單農業項目。
“我們選擇了省內中部、東部、西部6個農場各具特色的農田1萬畝,首期先推出2000畝進行私人訂制。”
4月28日,在淘鄉甜訂單農業發布會上,吉林省糧食局副局長劉紅霞說,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邀請20萬個消費者來吉林做“農場主”。
當天,農村淘寶與吉林政府企業簽訂協議,首批新型互聯網訂單農業落戶當地,雙方計劃一起打造“吉林大米”的私人訂制模式,助推“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落地。
劉紅霞介紹,消費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享受到私人訂制的稻米:一是水稻播種前下單,將有專屬農戶負責選種、育苗、耕種,水稻成熟后進入專屬糧倉低溫儲藏,之后每月中旬,現磨的新鮮大米會送上家門;二是在水稻收獲前,消費者通過實地考察或網上瀏覽,選定自己中意的地塊和品種,同時還能被邀請“回鄉視察” ,確認大米生長過程的同時,欣賞稻田風光。
阿里鄉村事業部大農業發展部高級專家高子寒說,新型互聯網訂單農業搭建了種植戶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讓電商農業可視化,農民知道農產品賣給誰,不必擔心沒有銷路,而消費者也知道產品來自哪塊土地、怎么種植,“新型互聯網訂單農業不僅是連接消費者與農戶的橋梁,更從供給側改變農業生產方式。”
前不久,農村淘寶推出“畝產一千美金”計劃,高子寒表示,通過訂單農業建立供需兩端的信息通路,實現農貨品質的穩定和銷售的可持續,是實現畝產一千美金的重要途徑。
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訂單農業”今年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問題是產業興旺和村里有人。農村淘寶訂單農業落地吉林,不僅實現了鄉村創客群體和農業產業的連接與協同發展,也是雙方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打造農產品品牌化上的加碼。
去年,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與吉林省開展戰略合作,農村淘寶延邊中心倉正式開倉,提升大米供應鏈效率的同時,實現原產地大米的品牌統一。
數據顯示,產地倉建立后,當地電商流通成本降低65%,產品有了統一的出口,消費者也更為信賴,不到4個月就有超過34萬消費者下單。去年天貓雙十一至今,通過淘鄉甜官方旗艦店、吉林大米天貓官方旗艦店、盒馬鮮生等線上線下渠道,累計零售總額超過500萬元,累計發出快遞包裹近18萬個,銷售量860余噸。
劉紅霞表示,未來通過打造“我在吉林有畝田”營銷模式,培育吉林大米高端客戶的同時,也延伸大米產業鏈條,滿足市場消費需求。

責任編輯:小琴
-
“互聯網+”帶來哪些改變
2018-04-28互聯網 -
互聯網+農業 “種出”現實版開心農場
-
利用“互聯網+”打通現代農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