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生產+加工+科技”模式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央廣網佳木斯5月8日消息(記者喬仁慧)黑龍江省佳木斯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采取“生產+加工+科技”的運營模式,實行集約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實現從種的好向賣的好轉變。
在佳木斯市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富錦市現代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上,記者看到,技術員輕輕點了下鼠標,電腦屏幕上呈現出一幅幅畫面: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內,綠油油的稻苗長勢喜人。技術員一邊演示一邊告訴記者,運用物聯網技術,現在稻田如缺水已不需要人工操作,安裝在田間的水位傳感器會自動檢測水層深度,通過無線傳輸設備,將采集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智能灌溉控制系統。系統診斷后,發出的決策指令傳輸到田間的灌溉控制裝置,之后水池內的水就會自動灌入稻田。工作人員會以云數據為平臺,實現了對農田作物長勢、養分診斷、災害預警監測與評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示范園采取了“生產+加工+科技”的運營模式,實行集約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實現從種的好向賣的好轉變。2017年訂單面積10858畝,每斤訂單價1.82元、高出市場價0.3
富錦市現代農業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始建于2012年秋,總面積4萬畝,其中核心區1萬畝,由農業、水利、氣象、農機四個部門共同參與管理,達到設施建設標準化、田間管理智能化、農資投入精細化、節水灌溉精量化、科技服務信息化。
示范園內設有黑龍江省水稻創新體系首個縣級試驗站,在土肥、植保、農機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示范園內設有國家水稻節水灌溉試驗重點站,實施水稻灌排節水試驗;示范園內設有東北地區唯一的寒地水稻生態系統野外氣象站和院士工作站,開展水稻生態系統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研究。
示范園共試驗示范新品種61個,有9個在富錦市230萬畝水田中推廣應用;應用新技術 41項,其中土地整理技術,可增加耕地面積2%,水田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超出全國30個百分點;應用減肥增效技術,采用側深施肥,鴨稻、蟹稻、魚稻共生共養,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1.6個百分點,化肥減量13%,除草劑減量11%;應用水稻節水技術,每畝由原來的900立方米降至440立方米;通過新品種引進、新技術轉化,示范園科技貢獻率達到了71%。
示范園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手段,信息服務中心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運用農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成了“富錦市現代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水稻生產全程可追溯、農業裝備智能化。平臺在土地流轉、金融服務和電子商務等十一個方面開展為農服務。在土地流轉方面,與市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有效鏈接,同步開展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合同鑒證、信息發布等信息服務。在金融服務方面,為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辟公告欄,讓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了解信貸服務和信貸產品,拓寬融資渠道,簡化信貸程序,提高貸款效率。在電子商務方面,我們積極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與黑龍江省大米網等其它農產品銷售平臺鏈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進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實現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2018年,富錦市又爭取到了國家農業部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將建成一云、一庫、三平臺,云是基于云計算的云服務中心、庫是基于大數據的綜合信息管理數據庫、三個平臺分別是北斗精準時空服務基礎平臺、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和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將進一步提高信息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