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舉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
5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專題新聞發布會。請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王雨鋒、畜牧處處長白音、農畜產品質量監管局局長王堅、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站長楊印成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新聞發布處副處長黃海燕主持發布會。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新聞發布處副處長黃海燕:
各位記者朋友:
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媒體記者的光臨。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10大行動計劃),于2018年啟動實施。
民以食為天。高質量發展事關農牧業現代化的進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現,而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畜產品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做好10大行動計劃的新聞宣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在這里召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專題新聞發布會。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王雨鋒:
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感謝一直以來關注、支持農牧業工作的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 (以下簡稱10大行動計劃)做一簡要通報。
一、背景和意義
2018年2月6日,原農業部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全國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部署推進質量興農重大行動。為貫徹會議精神,結合內蒙古實際,我廳提出制定實施10大行動計劃。
10大行動計劃是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及自治區黨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將總書記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殷殷囑托轉化為農牧業農村牧區實踐的具體行動;是堅持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加快推動農牧業由數量優先轉向質量第一、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全面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抓手。
二、主要內容
10大行動計劃堅持把農牧業農村牧區優先發展的理念貫徹始終,即在領導力量和技術力量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
(一)農牧業生產標準化行動計劃。重點圍繞玉米、馬鈴薯、大豆、小麥、水稻、向日葵、奶牛、肉牛、肉羊、生豬、馬等11個優勢產業,到2020年,制修訂并推廣一批全程綠色種養高質量標準,建成一批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面提升農牧業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高效化發展水平。種植業,六種作物主推標準達到106項,新增標準化生產面積3000萬畝,標準化生產技術覆蓋率由目前的32%提高到60%以上。畜牧業,五大畜種為主的主推和配套標準達到108項,畜牧大縣為主的標準化生產基地存欄規模達到5000萬頭只以上,標準化生產配套技術覆蓋率由35%提高到60%以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引領模式。
(二)農牧業產地環境凈化行動計劃。重點圍繞農牧業生產環境污染防控,通過推行農業生產“四進四控”,種養環節投入品監管,秸稈、農膜、畜禽糞污等農牧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措施,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產科學、環境清潔、約束有力、綠色高效的產地環境凈化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全區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提高12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1%以上,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提高20個百分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提高2.5個百分點;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提高6個百分點;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提高20個百分點。
(三)農牧業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重點圍繞良種繁育、綠色種養、農牧業全程機械化和互聯網+農牧業,培育引進一批優良品種,研究、推廣一批提質量、保安全的農牧業生產新技術、新模式,創建一批綠色生產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農牧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服務體系,構建農牧業大數據平臺,提升科技對農牧業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畜禽良種化率由90%提高到95 %,奶牛、肉牛優質凍精實現全覆蓋;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由83.5%提高到85%;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4%提高到56%以上。
(四)農牧業品牌提升行動計劃。將品牌打造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以及綠色、有機等產品認證緊密結合,聚焦品牌宣傳推介、“三品一標”建設、優勢畜產品產地追溯、特優區建設、農畜產品加工業提升、綠色農畜產品輸出,重點打造提升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肉羊、科爾沁肉牛、烏蘭察布馬鈴薯、河套小麥、內蒙古雜糧、河套葵花籽6個區域公用品牌,每個盟市提升1-2個地方區域公用品牌,逐步構建起全區上下合力推進農牧業品牌提升的工作體系,力爭到2020年打造20個以上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內蒙古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五)農牧業執法行動計劃。緊緊圍繞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增強公信力和威懾力,努力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維護農牧業生產經營秩序。到2020年,農牧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建立自治區農牧業綜合執法機構,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農牧業綜合執法全覆蓋;各級農牧業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執法公正規范,檢打協調聯動的農牧業行政執法格局基本形成;農畜水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非法轉基因、違法違規屠宰、違禁使用、非法添加、濫開濫采等行為得到堅決遏制。
(六)農牧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計劃。以扶持培育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重點,服務帶動小農牧戶,促進現代農牧業發展,到2020年,全區在農牧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牧場達到3萬個以上,全區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600個以上,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穩定在600個以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每年增長10%以上,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達到8000個以上,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800萬畝以上,構建起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
(七)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縣創建行動計劃。以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升基層監管能力為核心,帶動我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升。到2020年,力爭全區創建20個國家安全縣,50個自治區安全縣;安全縣“三品一標”產品占當地食用農畜產品生產總量或面積的比重達50%;安全縣生產的重點農畜產品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安全縣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5000人;國家和自治區安全縣生產的主要農畜產品總體合格率分別穩定在98%和97%以上。
(八)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管理行動計劃。重點提升農畜產品追溯管理能力、隱患排查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到2020年底,全區年定量監測農畜產品達到3.1萬批次,速測篩查樣品達到30萬批次,主要農畜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瘦肉精”等違禁物質添加得到有效遏制。農藥、獸藥、種子、化肥、飼料等農牧業投入品經營主體實現可追溯管理,“三品一標”企業、農墾企業和國家級、自治區級龍頭企業以及農牧業部門支持建設的各類示范基地全部納入監管追溯范圍。
(九)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行動計劃。重點圍繞草原執法監管、惠農惠牧政策落實、科學保護建設與利用草原等方面,積極開展依法治草、強化草原保護政策和項目管理、大力促進草牧業發展、加強草原生物災害綠色防控和推進草原保護建設標準化等工作,達到保護和提升草原生態質量,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趨勢,促進草牧業發展的目的。到2020年,全區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蓋度穩定在45%以上,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功能進一步提升;年種草面積保持在3000萬畝以上,優質草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青貯飼草料年貯量達到2200萬噸(鮮重),年生產優質牧草種子300萬公斤,飼草料生產供給能力大幅增長,牧區防災抗災能力進一步提高;探索出不同經濟類型區草牧業發展模式雛形;我區草原保護建設總體工作繼續保持在全國領先水平。
(十)農牧業創新性、突破性工作行動計劃。這個行動計劃與前9項不同,是對前9項行動計劃的一個補充和延伸,也是整體農牧業工作的一個綜合行動,更是創新和突破的導向性工作。包括了農村牧區四項改革、推進設施農業發展、畜牧業提質增效、馬產業發展、牧區現代化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農村牧區創業創新、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牧業產業扶貧、“三區一園”建設、農牧業走出去和農牧業支持保護制度13項具體任務。到2020年,確保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550億斤左右,牲畜總頭數穩定在1.2億頭只以上,草原植被平均蓋度穩定在45%左右,農畜水產品總體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加快推進農牧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力爭本部門、本單位的整體工作進入農業農村部同行業前三位,扎實邁好鄉村振興第一步。
這10大行動計劃一定三年,分年度組織實施,年度任務年度完成,邊推進邊總結邊完善,環環相扣、年年提升。為此,我們先行制定實施的是2018年10大行動計劃,并已經印發各盟市執行。
三、保障措施
為統籌推進10大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強化組織保障,農牧業廳將成立10大行動推進領導小組,建立“一個行動計劃、一名廳領導負責、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加大技術支撐,加強統籌調度和輿論宣傳,嚴格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集全系統之力,推進10大行動計劃落地落實見成效。
10大行動計劃每一項都有詳細的任務目標、實施舉措,歡迎媒體朋友們詳細了解、深度報道,也歡迎媒體對我們的工作進行有效監督。
情況通報完畢,謝謝大家!
內蒙古日報記者:
農牧業生產標準化如何推進?將會對農牧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畜牧業方面,我區將通過以下措施,推動畜牧業生產標準化建設。一是狠抓畜牧業標準體系建設。堅持無標有標、有標提標的原則,重點圍繞奶牛、肉牛、肉羊、生豬、馬等五大畜種,主推標準70項、修訂標準16項、制定規范22項,推進畜產品生產全過程標準化,基本構建起質量興牧、綠色興牧、品牌強牧的標準體系框架。二是大力開展標準宣傳貫徹。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體廣泛深入開展標準宣傳,營造畜牧業生產標準化的氛圍。在畜牧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和時間節點,組織專家宣講團深入基層,培養一支學標準、懂標準、用標準的隊伍,推進標準落地。5月份分3個畜牧業生產標準化宣講團赴12個盟市開展宣講。印發一批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明白紙,引導農牧民按標生產。三是狠抓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畜牧業以重點項目為支撐,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要求,突出“種、料、裝、防、管、加”六大關鍵環節,在66個養殖大縣和重點旗縣,創建標準化生產示范牧場300個,建設50萬頭奶牛、200萬頭肉牛、3000萬只肉羊、400萬頭生豬的標準化基地。四是加強標準化生產的監管。制定自治區農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加強標準化基地認證、產品認證,嚴格投入品監管,推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五是推進產銷銜接。積極推進“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牧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模式,探索“互聯網+標準化”等營銷模式,采取農超對接、直銷店、體驗店、博覽會等形式,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推行畜牧業生產標準化對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當前,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必須用標準化的理念和要求,不斷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建立和完善畜牧業標準體系,實施畜產品生產全過程標準監控管理,能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和消費者健康。二是有利于促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畜牧業標準化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是促進畜牧業綠色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落實標準化生產,才能有效提升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質標準水平,才能實現畜牧業綠色發展。三是有利于提升畜產品競爭力。畜牧業標準化將畜牧業產業鏈各環節緊密聯接起來,按照嚴格的標準規范組織生產管理,把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的軌道,有利于提高畜產品的比較優勢和競爭能力,有利于實現畜產品增值、畜牧業增效和農牧民增收。
北方新報記者:
舌尖上的安全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農牧業廳將會有哪些計劃和措施來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農畜產品質量監管局局長王堅:
首先,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關注。
據統計,人民群眾90%以上的食物來源是農畜產品,所以說,食品安全的基礎在農牧業,源頭是農畜產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實現全民健康,因此,保障農畜產品質量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和保障性工作。近年來,全區各級農牧業部門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落實監管責任,堅持“產”“管”并舉,我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很快,特別是近5年來,全區主要農畜產品總體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6%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國家對我區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了97%。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在從“吃飽”向“吃好”、“吃安全”、“吃營養”的轉變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短板要補齊,我廳提出的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就是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堅持高質量引領。
可以說10個行動計劃每個都涉及到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下面我著重介紹一下第七項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縣創建行動計劃和第八項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追溯管理行動計劃。這兩個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全區年定量監測農畜產品要達到3.1萬批次,速測篩查樣品達到30萬批次,主要農畜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要穩定保持在97%以上。農牧業投入品經營主體、“三品一標”企業、農墾企業和國家級、自治區級龍頭企業以及農牧業部門支持建設的各類示范基地全部納入監管追溯范圍。同時,要創建50個自治區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縣,并完成好國家級安全縣創建任務,國家級、自治區級安全縣主要農畜產品總體合格率分別穩定在98%和97%以上,把安全縣打造成我區綠色、優質農畜產品的生產樣板區和產銷對接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2018年,我們將繼續對12個盟市的70多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旗縣、菜籃子大縣和農畜產品主產旗縣4大類產品39個品種117項農獸藥和非法添加物參數進行監測,共計劃定量監測農畜水產品樣品1.5萬批次以上、農牧業投入品4700批次以上、速測篩查樣品10萬批次以上。完成養殖環節“瘦肉精”專項監督抽檢尿樣1.5萬批次以上,屠宰環節“瘦肉精”專項監督抽檢4000批次以上,生鮮乳專項監測800批次以上。全面完成第二批6個國家級安全縣命名、掛牌工作,同步開展第四批17個自治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繼續探索實施“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獎補激勵新舉措,確保 “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年增幅達到6%以上,產量增幅達到25%以上,通過增加綠色優質的農畜產品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擼起袖子加油干,同時也真誠地希望社會各界、媒體朋友更多地關注和支持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人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農牧頻道記者:
農牧業產地凈化行動包括哪些內容?化肥、農藥負增長如何實現?將怎樣推進地膜、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白音:
一、農牧業產地凈化行動包括哪些內容?
農牧業產地環境凈化行動,重點圍繞農牧業生產環境污染防控,通過推行農業生產“四進四控”,種養環節投入品監管,秸稈、農膜、畜禽糞污等農牧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措施,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為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產科學、環境清潔、約束有力、綠色高效的產地環境凈化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全區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
二、化肥、農藥負增長如何實現?
1.化肥。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降低使用量為目標,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使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2018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9000萬畝以上、推廣施用農家肥4100萬畝、推廣秸稈還田面積2800萬畝,化肥使用量同比減少3.17%,實現“負增長”。重點在12個旗縣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在20個旗縣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1400萬畝,在37個旗縣開展耕地輪作500萬畝試點。開展黑土地保護整建制推進試點,完善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
2.農藥。以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為目標,重點在病蟲草鼠害監測預警、綠色防控、高殘留農藥替代、精準科學施藥、統防統治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六個方面發力。2018年,在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重大病蟲源頭區全面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整建制開展綠色防控。全區農藥使用量同比減少3.7%,實現“負增長”。重點在50個旗縣實現綠色防控面積4500萬畝,在42個旗縣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4000萬畝。
三、將怎樣推進地膜、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1.地膜。按照“源頭減量,過程管控,末端利用”思路,在水熱條件較豐富地區控制和減少覆膜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實現控膜提效。在冷涼干旱和鹽堿化嚴重地區強制采用新國標合格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加大無膜淺埋滴灌、育苗移栽替代等技術的推廣力度,減少地膜用量。依托國家地膜回收行動項目,在15個旗縣開展農用地膜回收試點,當季回收率達到85%以上,并對回收地膜進行再利用。在5個旗縣開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試驗示范,集中連片示范2000畝。增設地膜殘留監測點50個。
2.秸稈。按照農業農村部秸稈利用“五化”要求,堅持農用優先,重點開展飼料化和肥料化利用。結合“糧改飼”項目實施,進一步提高玉米全株青貯規模,通過青貯、微貯、黃貯和配方飼料生產,消納45%左右秸稈。積極推廣秸稈粉碎還田,配套相關技術,擴大補貼范圍,使秸稈還田率達到25%。推廣秸稈氣化和顆粒燃料等生產,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3.5%。依托國家東北秸稈處理行動項目,在糧食主產區12個旗縣整體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利用率達到85%以上,阿榮旗、科右前旗、突泉縣和敖漢旗等4個樣板旗縣達到90%以上,秸稈焚燒現象得到基本遏制。
3.畜禽糞污。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五化要求,推動生產設施達標,投入品科學、合理、規范使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國家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為帶動,推動全區99個旗縣區全面建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機制,以32個生豬、奶牛、肉牛主產縣為重點,通過利用畜禽糞污制作有機肥和發展沼氣等方式,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2018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0%。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
內蒙古農畜產品將如何重點打造區域公共品牌?
王堅:
品牌強農強牧是農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體現。我區有很好的發展農牧業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礎,2017年,我區的“烏蘭察布馬鈴薯”、“錫林郭勒羊肉”、“五原向日葵”、“科爾沁牛”4個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獲“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今后三年,我們將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實施品牌提升行動計劃,重點打造提升錫林郭勒草原肉羊、科爾沁肉牛、烏蘭察布馬鈴薯、河套小麥、內蒙古雜糧、河套葵花籽6個區域公用品牌,每個盟市提升1-2個地方區域公用品牌,逐步構建起全區上下合力推進農牧業品牌提升的工作體系,力爭到2020年打造20個以上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內蒙古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我們將多措并舉,推動我區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一是抓好品牌宣傳推介,我們將聘請專業團隊,設計打造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整體宣傳推介行動計劃。聘請內蒙古籍的文化名人,擔任推廣大使,發揮名人效應,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營銷能力。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介,開展以“亮麗內蒙古、綠色好產品”為宣傳主題的內蒙古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活動,二是加大“三品一標”建設力度,集中力量促進6個區域公用品牌和地方區域公用品牌的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到2018年底,全區“三品”用標企業達到1100家,產品總數達到3100個,產品產量達到1500萬噸,約占全區同類農畜產品產量的30%;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達到117個。三是建立完善優勢畜產品產地追溯體系。在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兩大牧區力爭落實100萬只左右肉羊佩戴追溯電子耳標任務,為培育壯大肉羊區域公用品牌打好基礎。四是推進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建設。2017年,我區錫林郭勒草原肉羊特優區和杭錦后旗河套向日葵特優區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今后我們將組織落實好第一批國家級特優區建設工作,并啟動自治區級特優區創建工作,為申報第二批國家級特優區做好項目儲備。五是實施農畜產品加工業提升。聚焦呼倫貝爾市牛羊和林下特色產業、興安盟糧油和牛羊產業、通遼市肉牛和玉米加工產業、赤峰市雜糧雜豆和牛羊產業、錫林郭勒盟牛羊及其副產物的開發產業、烏蘭察布市馬鈴薯及主食加工產業、巴彥淖爾市向日葵和小麥等產業,打造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六是加快綠色農畜產品輸出。以自主辦展、組織參加展會、運營精品館等為主要抓手,持續推進輸出工程,重點推介區域公用品牌及相關企業產品品牌。
中國改革報內蒙古記者站記者:
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有哪些舉措?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站長楊印成:
這次制定的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既包括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也包括傳統小農牧戶。中央已明確提出,既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又不忽視小農戶尤其是貧困農戶,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在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上,近幾年,自治區在發展龍頭企業、產業化聯合體、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農牧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等方面出臺一些列文件,經營主體也有了蓬勃發展。到2017年底,全區已認定的家庭農牧場達到10325家;注冊登記的合作社為8.21萬家;全區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為1802家;農牧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1200多萬畝。
今年我廳在全區實施農牧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一手要抓農牧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練好“內功”;一手還要抓政策完善落實,強化“外援”,不斷增強經營主體能力。
三年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全區認定的家庭農牧場達到3萬個以上,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600個以上,自治區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穩定在600個以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每年增長10%以上,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達到8000個以上,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800萬畝以上,構建起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主要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是扶持家庭農牧場健康發展。完善家庭農牧場認定辦法,加大培育力度,評定示范家庭農牧場,開展精準管理服務試點。2018年底,經農牧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牧場達到1.7萬個,自治區級示范家庭農牧場達到350個。
二是推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推動合作社聯合與合作;指導合作社標準化生產,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強監督管理,促進規范發展。2018年,全區合作社示范社達到2200個以上,注冊商標的合作社達到1500個,認證“三品一標”的合作社增長10%以上。
三是發揮農牧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創建自治區級示范聯合體,開展重點龍頭企業評定和監測,2018年,全區培育300個聯合體,創建80個自治區級示范聯合體,與農牧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的龍頭企業比例超過50%。
四是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服務能力。2018年重點培育以合作社和集體經濟組織為主的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1000個,在耕、種、防、收等環節,新增托管服務面積200萬畝以上;同時,在11個旗縣,重點開展整村或連片地塊托管服務。
五是促進小農牧戶與現代農牧業發展有機銜接。引導農牧戶采取互換并地等方式,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提高小農牧戶生產機械化水平。支持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小農牧戶開展集中銷售,引領小農牧戶對接大市場,提高小農牧戶的自身生產經營能力。
六是加強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采取多種方式,對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和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進行培訓。2018年培訓經營主體帶頭人1.6萬人,現代青年農場主1000人
七是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扶持返鄉下鄉人員領辦創辦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培育一批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典型。
八是搞好土地流轉服務。引導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草原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全區土地流轉面積穩定在3600萬畝以上,草原流轉面積達到8000萬畝以上。
今年,還要落實《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在財政稅收、用地用電用水、農牧業基礎設施、金融信貸、保險保障、營銷市場、人才科技等7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具體扶持政策。同時,為農牧業經營主體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好服務。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蒙語廣播記者:
內蒙古草原作為我國北疆綠色屏障,地位十分重要,下一步將怎樣加強我區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
王雨鋒:
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是推進農牧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內蒙古的時代擔當。我們以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引領,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區草原生態保護建設。
在思想理念上,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美麗草原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美麗草原就是內蒙古牧區最大的優質資產、草原生態就是內蒙古牧區發展生命線的思想認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制度政策上,要大力推進草原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突出體制機制創新,筑牢北疆生態防線。嚴格實行基本草原保護、禁牧休牧輪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態保護監測評估制度,認真落實和完善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行補獎資金兌現與牧戶禁牧和草畜平衡履責情況掛鉤,建立受益農牧戶的“履責獎懲制度”,不斷強化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管。開展草原保護建設標準目錄梳理、匯編工作,完成天然草原植被破壞、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和草原大數據3類地方性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工作。
在依法治草上,要堅持嚴格的法律法規,依法保護草原,強化草原執法檢查,加大草原監督管理力度,進一步規范征占用草原審核審批程序。開展草原資源全天候遙感監測,做到草原資源底數清、情況明,草原違法行為早發現、早查處、早治理。
在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上,要將草原保護建設項目與我區扶貧工作有效結合,將任務資金向國家和自治區貧困旗縣傾斜。不斷加強草原保護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管工作,穩步推進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已墾撂荒草原治理和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等工程的落實。建立健全草原生物災害綠色防控體系,對牧業旗縣的監測預警軟件和防治隊伍進行升級更新,確保在鼠蟲害多發期不發生重大草原生物災害事件。
在產業發展上,要在科學保護好草原的基礎上,積極深化草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打造草原牧區高端畜產品生產區、半農半牧區優質畜產品生產區、農區特色畜產品生產區和呼倫貝爾農墾集約化現代草牧業示范區的布局,在全區16個旗縣和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率先開展草牧業試點工作,探索出不同經濟類型區草牧業發展模式雛形。
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行動,到2020年,使我區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蓋度穩定在45%以上,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功能進一步提升;年種草面積保持在3000萬畝以上,飼草料生產供給能力大幅增長,牧區防災抗災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區草原保護建設總體工作繼續保持在全國領先水平。
黃海燕: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5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農牧業高質量發展10大三年行動計劃”專題新聞發布會。請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王雨鋒、畜牧處處長白音、農畜產品質量監管局局長王堅、農牧業經營管理站站長楊印成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新聞發布處副處長黃海燕主持發布會。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畜牧處處長白音: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