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發問:“風電三峽”路在何方?
配套火電建設滯后、調峰能力不足
據記者了解,酒泉風電困境絕不僅限于通道。
“全國棄風形勢均在扭轉,酒泉情況雖也有所好轉,但為何遲遲趕不上全國平均水平?”一位資深專家說,“要知道,這些問題是在長達10年的建設中積累而成,一朝一夕怎可解決?酒泉如不正視10年來的盲目開發歷史,未來恐仍難化解消納問題。”
這段歷史,酒泉電視臺副臺長秦川等人編寫的《風起酒泉》一書或可佐證。2007年,酒泉一口氣批準380萬千瓦新增風電裝機,而當年全國新增裝機量不過344萬千瓦。“酒泉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投資開發熱潮,已成不可阻擋之勢。”
有人說,這不是“立定跳遠”,而是“撐桿跳”;也有人在建設初期便提出異議。“風電投資不是有過熱跡象,而是已經過熱。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酒泉“風電三峽”建設應先停一停,否則大量風機不能上網,閑著也是浪費。”中國風能協會原副理事長施鵬飛稱。
另外,還有專家指出,“盲目”帶來的直接影響首先是工程質量。因過度追求“大張快上”,更重視建設規模及速度,當時所用不少風機“屬于低質量甚至是最差的”,這也給后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一味追求風電裝機規模的同時,與之相配套的火電能力卻長期不足。“新能源遠距離、大規模外送,至少需70%左右火電打捆作為調峰。前些年風電上得過快,調峰火電跟不上。”該專家稱,“加之近幾年,因酒泉本地缺乏足夠多、足夠便宜的動力煤,當地火電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被壓到無利可圖的境地,有電廠被迫停產。風電外送因此進一步受阻。”
甘肅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行舟也證實,甘肅火電實際發電小時數由2010年的4600小時左右,降至去年僅2500小時(不含自備電廠)。他還指出:“為配合新能源外送,火電未來還需開展一系列靈活性改造。”
但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系統規劃部副主任劉世宇直言:“現在哪個電廠先改,哪個廠就先虧,因為現在配套機制尚還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談靈活性改造就是不負責。”
”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
嚴峻的消納問題也引起了酒泉對自身的反思。“酒泉新能源發展不再處于起步階段,而是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這暴露出前期工作中種種不足。”甘肅省發改委電力處副處長鄭忠鋒坦言。
那么,不足如何彌補?“硬骨頭”又怎么啃?劉世宇表示,國家能源局對酒泉的態度“目前就是以時間換消納”——隨著電力負荷增長、電網能力完善等,慢慢消納。“這意味著,酒泉很難再拿到其他支持政策,只能靠自己來解決問題。”
而在劉吉臻看來,解決一切消納問題的前提是,要注重自身電源建設。
“就好像賣瓜,又甜又大的瓜才有人愿意要。電同樣也是一種‘產品’,只有穩定、靈活、可靠且具備競爭力的便宜電,才真正符合市場需求。”劉吉臻指出,酒泉可建設一批具有快速、深度調峰能力的燃煤機組,周期更短、布局更靈活的抽水蓄能電站,或用好成本正在降低的儲能技術等,通過內部各種電源多能互補,把隨機波動的間歇性能量轉變為可控的連續能量。
劉吉臻進一步表示,棄風主因更多在于當地電力負荷不足。“就好像河南、甘肅都種土豆,兩地的土豆雖然一樣,但河南人多、需求多,土豆不愁賣;甘肅種得多、消費少,就會出現土豆賣不出去的情況。不是因為甘肅的土豆不好,而是供需關系問題。”對此,酒泉不妨結合實際,嘗試冬季供暖、新能源制氫、發展電動汽車等多種電能替代的新方式。
評論:大基地建設須當心欲速不達
作為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三峽”工程早在10年前便“聞風而動”,不僅成為率先推進陸上風能集中開發的典型,更被定義為“我國風電建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的重要標志,其成就有目共睹。而今,風電建設典型拉響“風電投資紅色預警”——從“十一五”期間加速建設,到“十二五”時期棄風限電愈演愈烈,直至“十三五”以來無一臺新增風機。酒泉棄風頑疾難愈,坐擁2億千瓦之多的風能儲量,建設卻已停滯近4年。
回顧10年歷程,背后的原因似乎并不難找:
本地需求有限導致電力供需失衡,主要外送通道未能如期輸送,再加上新能源與傳統火電博弈、受端市場及省間壁壘等因素,消納可謂阻礙重重。但進一步反觀,這些因素多屬老生常談,年年總結、年年呼吁加大解決力度,年年均未從根本上消除。究竟是什么讓酒泉風電消納難題“久治不愈”?
對此,或要先為過剩的電量找找來源。在我國風電發展初期,“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開發模式曾受熱捧,而酒泉“風電三峽”正是該模式之先驅。作為第一個千萬千瓦級基地,其對我國風電發展的帶動意義與示范作用不可否認。這10年左右,我國風電開啟了“跑馬圈地”的進程,裝機規模快速上漲。
“大基地”的初衷甚好,開發進度卻逐漸失控。按照甘肅省規劃,全省裝機容量到2015年要達1000萬千瓦左右,建成全國最大的風電基地之一;到2020年,裝機容量增至2000萬千瓦,建成“陸上三峽工程”;2020年以后,裝機擴大到3000萬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為世界最大風電基地。當時為完成任務,行政手段越來越多地注入市場運作,地方政府要求企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如在瓜州縣,每月對建設企業實行評比,并公開通報進度倒數的1—3名的名單,建議倒數企業更換項目負責人。
就這樣,產能上去了,有限的市場卻越來越難承受風能之重——自用,用不完;外送,送不出。發出的電不被電網公司接收,消納問題接踵而至。
因本地用電需求有限,酒泉一度寄希望于外送。然而,電網再怎么建,也趕不上電源建設速度。有人說,“我們建一條750千伏的線路差不多要兩年,而且這條線路長1000公里,技術難度大;他們建一個風電場也就半年時間,而且是多個業主同時開工。”哪怕到了10年后的今天,電源與電網建設依然存在脫節,比如,專為新能源輸送而建的首條通道——“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雖起步于酒泉,但目前距離滿送卻遙遙無期,靠它解決眼前難題的希望落了空。
“風電三峽”棄電嚴重、工程建設陷入停滯,涉及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亟待完善的機制體制。現實已然證明,依靠行政手段“大干快上”難以持續。
作為棄風限電諸多“災區”當中的一個,酒泉雖不是唯一,情況卻也足夠典型。回顧10年得失,風電產業不會因噎廢食,但不講求效益的盲目發展同樣不可取。如何保持合理而均衡的開發節奏,讓建設發展真正回歸科學、合理,應成為當前認真思考的關鍵之一。

責任編輯:蔣桂云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