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內海上風電發展環境淺析
國內海上風電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由于海風資源的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近年來有了較快發展。鑒于海風資源的地理分布,海上風電可發展區...
國內海上風電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由于海風資源的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近年來有了較快發展。鑒于海風資源的地理分布,海上風電可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因而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既可以滿足東部用電需求,更會加快我國綠色發電的步伐。在此通過對國內,特別是海上風電發展較為迅速的江蘇省的經濟政策環境研究,以及海上風電項目施工、運行特點的分析,對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及發展前景進行探討。
國內海上風電發展概述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62萬千瓦,海上風電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0.96%。2009年,東海大橋海上示范風電場建成投產。201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場累計裝機接近40萬千瓦。受海域使用等因素影響,2013年海上風電發展放緩。2014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約20萬千瓦,全部位于江蘇省。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6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蘇省和福建省。2016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4臺,容量達到59萬千瓦,同比增長64%。
在電價方面,2014年6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2016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再次發布通知,為繼續鼓勵海上風電發展,規定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規劃政策方面,為了鼓勵和引導海上風電健康持續發展,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海上風電的發展提供支持。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等,提出了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項目核準、海域海島使用、環境保護、施工及運行等環節的管理和技術質量具體要求。其中,《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4省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均將達到1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江蘇省海上風電的經濟政策環境
截至2017年的6月底,江蘇省海上風電裝機是118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裝機20%,海上風電(潮間帶和近岸海域風電)裝機容量規模全國居首。從布局區域上看,江蘇省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如東縣、大豐市、濱海縣和響水縣等海域。由于江蘇省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透明開放的市場準入制度,良好的工業基礎,各電力開發企業紛紛搶灘進入,市場資源的競爭非常激烈。
資源良好、風能條件優越。江蘇省東部沿海海岸線長約954千米,海域面積37500平方千米,灘涂6500平方千米,風能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沿海灘涂和近海海域。潮間帶和近海海域80米高度平均風速在7.5米/秒左右,近海部分海域80米高度平均風速接近8.0米/秒,風能資源開發價值較好。
電網消納能力強。江蘇省電力裝機規模超過一億千瓦,電網消納能力強,具有較強大的電網系統。電網布局合理,電力輸送便利,能夠保障全額消納。新能源補貼發放及時,未出現長時間拖欠問題,保證了新能源項目的收益。
海上風電企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江蘇省風電產業鏈基本齊全,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優勢,具備了一定規模和水平的風電機組制造能力、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風電機組配套能力。江蘇省規模以上風電企業約為70家,其中風電機組制造企業10家,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10余家,配套企業30余家。節約了物流成本,同時也為后期運維備品配件的及時供應創造了條件。
經濟發展迅速,政策規劃重點培育。“十二五”,江蘇省GDP年均增長9.6%,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江蘇省預計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能源變革,優化能源生產結構,大力發展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清潔高效、低碳優質能源逐步成為增量能源貢獻主體。風電,海陸并舉、以海為主,兼顧內陸中低速風能開發,形成800——1000萬千瓦裝機。”《江蘇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優化海上風電開發布局,積極發展離岸風電。鞏固放大鹽城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效應,推動海上風電設備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發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集中監控及智慧風場管理系統、風電控制系統及設備、構建集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風場應用和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支持鹽城、南通、連云港海上風電開發,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海上風電項目的經濟性及成本控制
海上風電機組裝機成本主要受到海水深度和離岸距離影響。海水深度的增加將導致支撐結構成本上升。據測算,單獨考慮海水深度的影響,當海水深度從15米增加到45米時,支撐結構的成本將由2886元/千瓦增加到7380元/千瓦。另外,安裝成本也會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離岸距離的增加將導致海底電纜長度與所需變壓設備數量的增加,同時遠離海岸的海域環境也普遍較差。據測算,當離岸距離從5千米增加到200千米時,安裝成本將由3813元/千瓦增加到7905元/千瓦。另外,離岸距離的增加還會增加安裝船的航行距離,使得燃料成本上升。
中國海上風電場的千瓦容量投資約為陸上風電場的2——3倍左右。
就海上風電項目各部分具體來說:
風機方面,海上風電風機投資占比達到工程總造價50%,對項目的經濟性十分敏感。由于海上氣候特殊,風機設備制造過程中需考慮臺風、防腐等技術要求,需要增加設備成本。風電機組的選型并不是單機容量越大越好,應結合海上風資源、風機機型技術成熟度、機組效率、風機設備的運輸安裝和易維護性等條件綜合比較,選擇有代表性的風機及不同風機組合進行詳細的經濟比選。
樁基。不同風電場基礎造價受到海深和基礎形式的影響會有明顯的差別,應具體進行造價對比分析。以江蘇沿海為例,現階段鋼管樁制作費用在4000元/噸左右。鋼管樁鋼材價格的波動對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有較大影響,僅從2016年1月——2016年5月,價格就有30%左右的上漲。高樁承臺鋼管樁數量有6——8根,現階段制作費用在2500元/噸左右。鋼管防腐與單樁基礎相同。如果樁重在120噸以下,國內能施工的船機較多,超過120噸后,國內的施工船機相對來說較少。
海纜。海纜結構特殊復雜,自重和機械強度大,為了適應海底的復雜環境,海纜的設計要考慮海水的滲漏和腐蝕,因此海纜造價遠高于陸上電纜。風電場風機之間一般采用35千伏海纜,海上升壓站至登陸的主海纜一般選用110千伏或220千伏。采用三芯海纜還是單芯海纜,剔除輸送容量因素,主要受制于施工船機設備和登陸距離的影響。
海上升壓站。電壓等級、上部建筑結構體積重量、升壓站基礎形式對所用鋼結構工程量影響較大,陸上升壓站建設規模的大小以及所有海纜敷設路由是否合理、舾裝的標準、材料采購來源的遠近對工程費用的影響程度等也是影響造價的內容。
海上風機運輸和吊裝要用專業的駁船和巨型浮吊,并需要采取相關輔助措施,遠高于陸上風機吊裝費用。目前國內專業船舶數量較少,導致吊裝所需時間偏長,增加了整體吊裝成本。
此外,海洋資源十分寶貴,風電機組布置應按照節約用海原則,在技術可行的范圍內盡量減小風電場涉海面積,以減少項目建設用海(地)費用。
通過國內特別是江蘇和福建陸續開工建設的一批海上風電項目,主機設備的可靠性、施工裝備、施工工法等都逐步成熟,為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打好了基礎。
目前海上風機機組基本已經實現國產化,隨著海上風電的迅猛發展,大量風電機組的批量生產、吊裝、運行,國內風機廠家競爭越來越激烈,機組和零部件價格會逐漸下降。另外,海上升壓站、高壓海纜等價格隨著產業化程度提高,也顯現了下降的趨勢。隨著施工技術逐漸成熟,海上風電施工成本也將大幅降低。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一般在15000——19000元之間,至2020年建設成本預計可小幅下降。
由于我國海上風電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因而缺乏專業的施工隊伍,施工能力較弱,隨著眾多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建設,我國海上風電建設隊伍的施工能力將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批專業的施工團隊。同時,根據市場的需要,未來將出現一大批專業的運維團隊,專門從事風電機組、塔筒及基礎、升壓站、海纜等設備的預防性維護、故障維護和定檢維護。海上風電的裝備標準和認證體系也將逐步完善。海上風電項目在今后的快速發展中,相關配套產業也將不斷完善。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62萬千瓦,海上風電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0.96%。2009年,東海大橋海上示范風電場建成投產。201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場累計裝機接近40萬千瓦。受海域使用等因素影響,2013年海上風電發展放緩。2014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約20萬千瓦,全部位于江蘇省。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6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蘇省和福建省。2016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54臺,容量達到59萬千瓦,同比增長64%。
在電價方面,2014年6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2016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再次發布通知,為繼續鼓勵海上風電發展,規定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規劃政策方面,為了鼓勵和引導海上風電健康持續發展,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海上風電的發展提供支持。國家能源局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等,提出了海上風電發展規劃、項目核準、海域海島使用、環境保護、施工及運行等環節的管理和技術質量具體要求。其中,《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4省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均將達到100萬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江蘇省海上風電的經濟政策環境
截至2017年的6月底,江蘇省海上風電裝機是118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裝機20%,海上風電(潮間帶和近岸海域風電)裝機容量規模全國居首。從布局區域上看,江蘇省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如東縣、大豐市、濱海縣和響水縣等海域。由于江蘇省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透明開放的市場準入制度,良好的工業基礎,各電力開發企業紛紛搶灘進入,市場資源的競爭非常激烈。
資源良好、風能條件優越。江蘇省東部沿海海岸線長約954千米,海域面積37500平方千米,灘涂6500平方千米,風能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沿海灘涂和近海海域。潮間帶和近海海域80米高度平均風速在7.5米/秒左右,近海部分海域80米高度平均風速接近8.0米/秒,風能資源開發價值較好。
電網消納能力強。江蘇省電力裝機規模超過一億千瓦,電網消納能力強,具有較強大的電網系統。電網布局合理,電力輸送便利,能夠保障全額消納。新能源補貼發放及時,未出現長時間拖欠問題,保證了新能源項目的收益。
海上風電企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江蘇省風電產業鏈基本齊全,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優勢,具備了一定規模和水平的風電機組制造能力、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風電機組配套能力。江蘇省規模以上風電企業約為70家,其中風電機組制造企業10家,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10余家,配套企業30余家。節約了物流成本,同時也為后期運維備品配件的及時供應創造了條件。
經濟發展迅速,政策規劃重點培育。“十二五”,江蘇省GDP年均增長9.6%,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江蘇省預計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能源變革,優化能源生產結構,大力發展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清潔高效、低碳優質能源逐步成為增量能源貢獻主體。風電,海陸并舉、以海為主,兼顧內陸中低速風能開發,形成800——1000萬千瓦裝機。”《江蘇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優化海上風電開發布局,積極發展離岸風電。鞏固放大鹽城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效應,推動海上風電設備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發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集中監控及智慧風場管理系統、風電控制系統及設備、構建集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風場應用和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支持鹽城、南通、連云港海上風電開發,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海上風電項目的經濟性及成本控制
海上風電機組裝機成本主要受到海水深度和離岸距離影響。海水深度的增加將導致支撐結構成本上升。據測算,單獨考慮海水深度的影響,當海水深度從15米增加到45米時,支撐結構的成本將由2886元/千瓦增加到7380元/千瓦。另外,安裝成本也會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離岸距離的增加將導致海底電纜長度與所需變壓設備數量的增加,同時遠離海岸的海域環境也普遍較差。據測算,當離岸距離從5千米增加到200千米時,安裝成本將由3813元/千瓦增加到7905元/千瓦。另外,離岸距離的增加還會增加安裝船的航行距離,使得燃料成本上升。
中國海上風電場的千瓦容量投資約為陸上風電場的2——3倍左右。
就海上風電項目各部分具體來說:
風機方面,海上風電風機投資占比達到工程總造價50%,對項目的經濟性十分敏感。由于海上氣候特殊,風機設備制造過程中需考慮臺風、防腐等技術要求,需要增加設備成本。風電機組的選型并不是單機容量越大越好,應結合海上風資源、風機機型技術成熟度、機組效率、風機設備的運輸安裝和易維護性等條件綜合比較,選擇有代表性的風機及不同風機組合進行詳細的經濟比選。
樁基。不同風電場基礎造價受到海深和基礎形式的影響會有明顯的差別,應具體進行造價對比分析。以江蘇沿海為例,現階段鋼管樁制作費用在4000元/噸左右。鋼管樁鋼材價格的波動對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有較大影響,僅從2016年1月——2016年5月,價格就有30%左右的上漲。高樁承臺鋼管樁數量有6——8根,現階段制作費用在2500元/噸左右。鋼管防腐與單樁基礎相同。如果樁重在120噸以下,國內能施工的船機較多,超過120噸后,國內的施工船機相對來說較少。
海纜。海纜結構特殊復雜,自重和機械強度大,為了適應海底的復雜環境,海纜的設計要考慮海水的滲漏和腐蝕,因此海纜造價遠高于陸上電纜。風電場風機之間一般采用35千伏海纜,海上升壓站至登陸的主海纜一般選用110千伏或220千伏。采用三芯海纜還是單芯海纜,剔除輸送容量因素,主要受制于施工船機設備和登陸距離的影響。
海上升壓站。電壓等級、上部建筑結構體積重量、升壓站基礎形式對所用鋼結構工程量影響較大,陸上升壓站建設規模的大小以及所有海纜敷設路由是否合理、舾裝的標準、材料采購來源的遠近對工程費用的影響程度等也是影響造價的內容。
海上風機運輸和吊裝要用專業的駁船和巨型浮吊,并需要采取相關輔助措施,遠高于陸上風機吊裝費用。目前國內專業船舶數量較少,導致吊裝所需時間偏長,增加了整體吊裝成本。
此外,海洋資源十分寶貴,風電機組布置應按照節約用海原則,在技術可行的范圍內盡量減小風電場涉海面積,以減少項目建設用海(地)費用。
通過國內特別是江蘇和福建陸續開工建設的一批海上風電項目,主機設備的可靠性、施工裝備、施工工法等都逐步成熟,為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打好了基礎。
目前海上風機機組基本已經實現國產化,隨著海上風電的迅猛發展,大量風電機組的批量生產、吊裝、運行,國內風機廠家競爭越來越激烈,機組和零部件價格會逐漸下降。另外,海上升壓站、高壓海纜等價格隨著產業化程度提高,也顯現了下降的趨勢。隨著施工技術逐漸成熟,海上風電施工成本也將大幅降低。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單位千瓦投資一般在15000——19000元之間,至2020年建設成本預計可小幅下降。
由于我國海上風電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因而缺乏專業的施工隊伍,施工能力較弱,隨著眾多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建設,我國海上風電建設隊伍的施工能力將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批專業的施工團隊。同時,根據市場的需要,未來將出現一大批專業的運維團隊,專門從事風電機組、塔筒及基礎、升壓站、海纜等設備的預防性維護、故障維護和定檢維護。海上風電的裝備標準和認證體系也將逐步完善。海上風電項目在今后的快速發展中,相關配套產業也將不斷完善。
責任編輯:仁德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