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風電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距離產業“天花板”尚遠
武鋼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董欣采訪
2017年,國內新增風電吊裝總容量1958萬千瓦,新增并網風電裝機1503萬千瓦,均較前幾年有所下滑。經歷過爆發式增長的風電產業如今是步入瓶頸期還是進入下一波爆發前的蓄力期?
兩會間隙,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電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距離產業“天花板”尚遠。在他眼中,風電未來發展的路線圖又該是什么樣?
產業主攻三大方向
武鋼稱,中國風電未來發展有三個方向:
其一,海上風電市場;
其二,低風速市場;
其三,國際市場。這也是未來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重要方向。
數字化、智能化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將有效提高風電產品開發以及運營維護的效率和質量,有利于降低度電成本,為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去年,首批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正式啟動。作為新能源先行者,風電正為整個新能源行業探路平價上網時代。
“風電平價上網是方向,按照國家戰略,2020年將基本上實現風火同價,留給風電產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武鋼表示,“在試點過程中,須積極總結經驗,重要的是通過提升產品性能降低度電成本,而不是一味地壓低設備價格。風電度電成本的降低最終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來實現。”
消納問題“有解”
實際上,近年來風電度電成本保持了較快的下降速度,但局部地區嚴重的棄風限電現象蠶食了風電項目的經濟性,也阻礙了風電度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互相鼓勵、理解和支持。”武鋼說。
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領軍者,武鋼坦言,可再生能源發展離不開化石能源。“二者應該攜起手來,互相協同,共同攻克產業難題。”此外,再加上主管部門針對性政策和措施的引導調節,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有望得到有效解決。
“當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依然不高,部分地區棄風棄光問題仍亟待解決,這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考核仍以目標引導為主,缺乏強制性。”武鋼表示。
對此,武鋼建議,將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分解到各級政府、電網和發電企業,使其成為強制性考核目標,明確相關主體應承擔的義務。具體而言:
首先,應盡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考核管理辦法;
其次,開展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再次,構建以可再生能源電力為核心的運行調度機制。
簡化分布式能源項目審批
我國集中式大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已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分布式能源與丹麥、挪威等歐洲國家的發展相比,技術水平和商業化能力存在較大的差距。
在風電產業發展的“十字路口”,分散式風電被認為是下一片藍海。武鋼表示,風電機組由發電機、輪轂、葉片等大量旋轉部件組成,安全要求高,相對分布式光伏而言,分散式風電項目審批手續更加復雜。
為此,他此次專門帶來了《關于推進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提案》。據介紹,現階段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過程中,在項目核準、并網方案、土地、工程建設、就近消納交易機制、項目融資等方面手續復雜,影響了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目前實施的分布式能源項目多是兩種及兩種以上能源組合的形式。開發商在辦理核準手續時,要將一個分布式能源項目拆解成多個子項進行核準。例如,風電走一套核準流程,光伏走一套核準流程,三聯供再走一套核準流程,受理的主體、條件、手續、流程差異較大,導致了總體項目核準周期較長。”武鋼說。
為此,武鋼建議,通過規范簡化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建設審批手續、制定并完善分布式電源市場交易方案、制定多能互補能源控制(調度)標準、構建多元化社會資本投資渠道等手段,推動我國分布式能源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