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難點讓分散式風電難取經分布式光伏!
電機組意味著風電場初始投資不會小。目前主流風電機組單臺容量在2MW左右,即使只安裝一臺風電機組,光設備購置成本就在800萬元左右(金風科技數據,2.0MW風電機組市場投標均價維持在每千瓦3,900-4,000元左右),這投資已經可讓裝機容量為1MW的光伏電站并網運行了(光伏電站建設成本約在8000元/千瓦)。
還有就是分散式風電場的投資門檻較高。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建成發電的15個示范項目中,單體項目最小規模為0.9萬千瓦,最大為5萬千瓦。目前風電場建設成本在7800元/千瓦左右,按照分散式風電場裝機容量0.9萬千瓦建設,投資成本在7020萬元。即使按照20%由投資人出資,80%由貸款解決,初始投資也需要1404萬元。
而相比之下,分布式光伏的投資門檻可以低至3萬元左右,這是分散式風電難以比擬的。
投資單一:國企當主角,對分散式無感
雖然分散式風電起步很早,但遺憾的是,發展到現在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北京潔源新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魚江濤認為,國內風電投資主體單一,絕大部分是國有資本,對投資少、規模小的分散式接入風電投資積極性不足,影響了分散式風電的發展進程。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各省區分散式風電規劃編制和電力消納研究滯后,政府的引導不夠,導致分散式風電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有專家表示,分散式風電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分散式風電的推動沒有和縣域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尤其是和廣大農村、農戶的利益沒有切實結合起來,未得到地方政府支持
維斯塔斯公共關系總監孫揚表示,分散式風電是風電發展的“自然模式”,關鍵是要把分散式風電和當地社區的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推動各方落實項目。
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文忠認為,建設分散式風電,對于政府和行業的依賴度更高。比如,過去做大型集中風電項目,開發商可以調動自己的資源去修路,但如果是分散式風電,每一處都要開發商投入去修路,投入產出比會嚴重失衡,因此,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
2016年中國風電開發企業新增裝機市場份額
正是因此,包括秦海巖在內的很多業界人士都表示,分散式發展速度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目前我國開發商的投資思維還沒有轉變過來,還停留在過去“抱西瓜”的狀態。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也說,國企內業績的考核導致開發商只想抓大的,看不上小的。
土地難:中東部60.465萬畝土地哪里找?
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曾直言:“分散風電就土地資源來講是非常有限的,分散式風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中東部這么貴的地方,地是受限制的。”
“找到專門一塊地用來建兩個風機,要把土地變成建設用地,一塊一塊分散的土地從哪兒來?電網規劃上允許不允許?這些都是問題,”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表示,“中東部發展分散式的風機,電網消納不是主要的問題,因為本地有需求,難就難在土地資源比較稀缺,而且如果土地特別貴的話,這個事情能不能做起來有待考察。”
金風科技的總裁王海波認為,用地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理論上,分散式風電的接入條件較好,可以選擇平坦的,離用戶近的地方就地而建,不像在山嶺上開發的風電要修路。而現實是,不需要修路的地方大部分是基本農田,如果要在基本農田上做風電項目,需要一級一級地打報告。另外,中國現有的規定是分散式風電機組不得距離居民區少于500m,這就導致了很多資源好的地方沒辦法建機組。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認為,在農村開展分散式風電發展,土地所有權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土地是農民的,開發商給農民一部分收益農民是很高興的,但在我國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民沒有動力把農用田讓出來給風電企業。
此外,分散式發展速度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目前我國開發商的投資思維還沒有轉變過來,還停留在過去“抱西瓜”的狀態。
那么,分散式風電需要多少土地?
根據相關研究測算,目前中東部地區風電已開發規模僅為其風能資源技術開發潛力的四分之一,未來十年中東部地區仍有較大的開發規模,分散式風電市場潛力較大。截至2016年底,中東部地區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合計達到2907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20%。那么理論上,中東部地區技術開發潛力還有8700萬千瓦以上,規模不可謂不大。
我們以華能陜西定邊狼爾溝分布式風電場二期9MW工程可以進行簡單推算,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為62.55畝。其中永久占地面積為19.43畝,主要包括風機基礎、箱變基礎、桿塔和檢修道路;臨時占地面積為43.12畝,包括吊裝場地、臨時場內道路、直埋電纜,占地類型主要為荒草地。
如果中東部地區的分散式風電全部開發的話,則需要土地60.465萬畝,這些土地哪里來?
但分布式光伏基本上都安裝在工商業屋頂、農村屋頂等場所,可以說并不占用農業用地,因此只要產權明晰,就不存在用地問題。
技術難:分散式風機技術路線需要重新設定
在2012年列入計劃的18個項目中,85%以上的開發者來自大唐、華能、龍源等國字頭企業,是概念中“不差錢”的代表。比如龍源電力就拿到19.8萬千瓦的項目,占到總共83.7萬千瓦的20%。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集中式風電開發初期的情況。但不同的是,大規模風電雖然也是依靠政策推動的市場,但開發量大、市場參與度高。而分散式風電發展至今,政府表現出的態度都是“慎之又慎”。其中原因在哪里?
在業內人士看來,技術成本高是最大的問題。眾所周知,在對風電的分散式開發中,主要是利用低風速資源。但根據業內人士的研究,適用于低風速地區的風電機組制造成本,必然高于目前用于中高風速地區的風電機組,整機制造商必須花費大量資金,對當前風電機組的設計進行創新,甚至翻新。
但這對分布式光伏來說并不是問題。
光伏的“小”指的是光伏電站的基礎單元——組件,正是由一塊塊組件拼接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光伏電站。光伏組件的小巧,借助于不同類型的支架讓光伏電站出現了多種類型,如山丘電站、水面電站和屋頂電站等。
與單臺風電機組動輒需要上百萬的成本相比,單個光伏組件的價格在幾百元,3KW的光伏電屋頂電站投資也就需要不到3萬元。光伏電站的投資門檻不到3萬元,裝機容量可以按照資金多少進行調節。不管是自然人投資者還是企業,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靈活投資,且安裝地點更為靈活。
光伏的“小”讓運輸很便捷。不管是吉瓦級、兆瓦級,還是千瓦級電站,都可以用“螞蟻搬家式”運輸解決。
在并網消納方面,分布式光伏可以按照裝機容量接入各個電壓等級的電網。一塊光伏組件功率在280W左右,可組成任意的裝機容量的電網,甚至單塊組件與儲能設備相連能夠提供野外照明。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