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將迎強勁增長 雙重困境仍掣肘產業春天
我國海上風電正處于從"項目示范"向"快速開發"的轉折時期.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技術創新是根本,需要加快研發更大容量的機組,更大直徑葉輪的風機.同時要建立起產業體系,包括價格政策/市場規模等。此外,要有完整的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的通力合作。
當陸上風電建設漸入佳境時,資源充沛且易就近消納的海上風電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具有風力資源豐富、不占用土地、發電利用小時數高、適宜大規模開發等諸多優勢。在煤炭、石油、光伏,以及陸上風電等一次能源出現過剩的情況下,海上風電成為我國“十三五”新能源發展重點。然而,相對于陸上風電的急速發展,海上風電為何難題重重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統計,2015年,我國新核準海上風容量約201萬kW,新增裝機容量約30萬kW。可見,新增裝機的速度已在加快。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近2GW,累計裝機容量逾13GW,其中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增加了592MW,累計容量達到1627MW,比2015年增加近60%。
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曾明確提出,“2020年前海上風電開工建設1000萬千瓦,確保建成500萬千瓦”的目標。眾多業界人士指出,能否把開發成本降低到市場可以承受的程度,是實現這個規劃目標的關鍵。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李鵬副處長表示,海上風電進展緩慢,一方面受到政策的制約,另一方面是市場機制自發起作用的結果。
投資風口之下,是海上風電項目成本幾乎倒掛的事實。眾所周知,海上風電的高成本對行業的發展尤為不利,由于海上風電環境特殊,對于風電機組、輸變電設施、運行維護都有特殊要求,導致無論風機設備還是運維成本都要高于陸上價格。據彭博財經數據統計,中國現有大部分海上風電項目的度電成本約為0.98—1.41元/千瓦時,遠高于煤電、氣電和陸上風電的度電成本。也高于國家發改委規定的海上風電上網電價
對此,上海東海風電場場長榮立人曾指出,“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通常是陸上的兩倍以上。以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為例,僅一期投資額為23億元,共34臺3兆瓦機組,平均每臺投資額逾6000萬元。五年質保期滿后,運行維護的年費大概是設備價格的1%左右。”而在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看來,隨著海上風電項目逐步向更遠的外海轉移以及選址的復雜性,海上風電項目的初始投資成本將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項目審批難也是導致海上風電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與陸地風電通常建設在人煙稀少的丘陵地帶不同,海上風電常建于潮間帶和近海,海洋、海事、環保等眾多部門均對此有不同程度的管轄權利。說起海上風電的審批,“現在還沒有一個十分規范的審批流程和規范,拿到項目的海上風電運營商可以說都是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手段才拿到的。”一位地方政府的官員無奈地說道。
那么,面臨諸多挑戰的海上風電在十三五到底會有怎樣的發展?業界普遍認為,與內陸地區風電能源需求不足的情況不同,盡管當前國內海上風電的制約因素比較多,但是海上風能對于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而自主技術創新是發展海上風電降成本的根本,需要加快研發更大容量的風電機組、更大直徑風機,屆時海上風電產業各方都會走向成熟和共贏。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