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離岸風電報導系列四-產學分進的尖端研發 丹麥經驗將攜手苗栗風場
以美人魚像、奶酥餅乾、麵包聞名的丹麥,近年來隨著各國聚焦離岸風電,躍升為風電大國的「丹麥經驗」成為各國效仿對象。實地造訪可發現,產、學界不斷投入最新科技研發應用,是丹麥離岸風電產業一直走在前端的原因之一。
位在哥本哈根北側的丹麥科技大學(DTU),是丹麥風機研究重鎮,從1979年展開風機研究,全丹麥擁有4座風場測試中心,是世界唯一擁有風機葉片制造能力的學校,甚至擁有最高風速達每秒105公尺的風力測試裝置(颱風時風速約每秒60公尺)。
丹麥科大風力能源學系副主任Peter Hjuler Jensen分析,丹麥是唯一從1979年代至今不斷開發離岸發電的國家,持續不間斷的市場,造就丹麥風機制造技術不斷進步。
為維持領先地位,丹麥科大不斷投入最新領域研發,目前全球最大風機是MHI Vestas制造的9.5MW風機,然而,校方早在2006年就已展開20MW超大風機研發,在其測試場中還可看到造型酷似「變形金剛」的四合一特殊風機。
目前學校4成收益來自產業界,4成來自研究測試費用,也從丹麥政府和歐盟獲得研究經費,Jensen指出,因持續投入研發,這幾年風機測試研究收益也逐漸在增加中。
不只學術研發走在尖端,產業界也是。同一時間,離岸風電龍頭的沃旭能源(Orsted)宣布將在臺灣啟動風場量測計劃,規劃將在英國的3D雷達移至苗栗,收集海洋風場(Formosa 1)周邊颱風、地震資訊。
沃旭能源研發部門主管Christina Aabo指出,透過收集的資訊,開發商能掌握當地特性,進而要求風機系統商設計出更符合當地所需風機。
Aabo表示,臺灣常有地震、颱風的獨特風場環境,希望透過建置3D雷達,引入3D風力量測技術。
最早期風場開發商是透過測風塔取得資訊,現在開發商多利用監測范圍約300公尺的光學雷達(Lidar)量測,而沃旭是唯一引進3D雷達的開發商。Aabo表示,3D雷達監測范圍30至35公里,量測范圍更廣、更精準,海洋風場離岸約6公里,風場將完全涵蓋在雷達監測范圍中,若必要也可移至海上收集資料。
Aabo接著說,3D雷達在英國風場已完成2年任務,計畫今年6月從英國拆下運至臺灣;透過雷達收集到風場風從哪邊來、風速等資訊,這對臺灣來說也是個絕佳機會,希望在明年夏季前準備好,至少可捕捉兩個颱風季資料。
責任編輯:小琴
-
棄水問題得到高度重視 水力發電行業走出低谷
2018-04-19水力發電行業 -
2018年1-2月全國分技術類型新增裝機情況及各省比較
2018-04-19 -
走進“工程界的諾貝爾”-- 溪洛渡水電站
2018-04-19溪洛渡水電站
-
【設計】光伏發電用0.1MW單元逆變器-箱變一體化裝置
2018-04-19光伏發電 -
18家美國太陽能企業計劃減少部署或裁員
2018-04-19太陽能企業 -
優秀逆變器應有的十八般武藝
2018-04-19光伏逆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