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南極設計風力發電機 用PCV管材制作水下機器人百名學霸云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4月22日(浙江在線記者 張吉 通訊員 郭葉銘)圍繞科技創新這一主題,兩百多名“學霸”帶來了哪些“腦洞大開”的想法?昨天,第32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浙江柯橋中學迎來終評,來自省內各市的11支代表隊的200多名參賽選手將自己的發明創造帶到了比賽現場,機器人、無人機、新型風力發電裝置等一系列“黑科技”引來圍觀。
王賢、金祺然演示發電裝置
“現在南極的供電多使用柴油發電機,容易給極地環境帶來破壞,而究其原因,是現有的風力發電機無法承受南極惡劣的氣候環境。”在大賽封閉答辯與評審現場,浙大附中參賽選手王賢、金祺然詳細講解了“基于垂直變向的風力發電裝置”的設計理念,“為充分利用南極地區豐富的風力資源,我們利用了伯努利原理設計了這臺沒有扇葉的新型風力發電裝置,并通過制作模型驗證了可行性。”記者從帶隊老師白小珍處獲悉,目前兩位參賽選手已為該設備申請了發明專利并已獲批,接下來還將與新能源企業進行溝通接洽,進一步發掘該項目的產業化前景。
在公開展示區,記者看到了更多“腦洞大開”的想法。
利用普通的PVC管和無人機飛控系統制造出性能不遜于專業級的水下機器人——這件事,杭州學軍中學的胡競科做到了。“結合平時航模制作的經驗,我使用了PVC管材作為機器人的主要架構,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推進器外殼等部件,自主研發了姿態保持系統。”胡競科介紹說,通過利用身邊最為常見的材料打造主要結構,再基于相關知識自主研發控制系統,這臺機器人的造價被控制在了1萬元以內,而性能卻毫不遜色:最大作業深度100米,最大運行速度1.5米/秒,最大續航時間1小時,具備水下姿態反饋和自穩定功能。“未來有望廣泛應用于水下地形觀測、水下水體采樣、水下污染源觀測、水下考古等場景。”
與胡競科一樣,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大問題的,還有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的何樂遠——利用成本僅為幾百元的傳感器解決了學生被遺忘在校車內的問題。據介紹,這個機遇Arduino平臺搭建,由單片機、磁力傳感器、紅外熱像儀、超聲波傳感器等組件構成的報警裝置,能夠及時發現被遺留在校車內的學生并向校車監護人發送短信。
昆蟲達人陶家駿講解標本制作
除了工程機械類作品,展示區自然少不了自然科學類項目。“首先將昆蟲尸體去內臟,其次做臨時保存,通過還軟、針插、整姿,最近進入干燥和防腐程序后,一個完整的昆蟲標本就完成了。”昆蟲達人陶家駿一面跟觀眾講解著如何制作昆蟲標本,一面還不忘將自己制作的標本整齊的擺到桌子上,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標本就鋪滿了桌面。陶家駿告訴記者,他帶來這次帶來的參賽項目是《小學生如何自救制作昆蟲標本》,“我收集標本是為了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昆蟲、喜歡昆蟲,接下來,我將研究昆蟲在城市的生存困境,及如何破解生存困境相關問題。”
據了解,第32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浙江省科協、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科技廳、共青團浙江省委聯合主辦,是一項面向全省中小學生開展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成果展示與交流活動。經過初評,今年有167項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入圍終評參加現場問辯和展示,178幅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畫、35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20項科技輔導員創新作品參加終評展示。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