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大龍:國能汽車不走尋常路,選擇智能電力公路方案(高管訪談)
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
東方IC 圖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已經有了退出機制和退坡機制,這就說明,未來企業與行業的發展如果單純依靠補貼是不現實的。同時,靠增加電池重量來實現續航里程的增加也不現實,原材料、充電時間、成本、電池體積與重量等都是問題,未來電池原材料價格也會上漲,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日前,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電池技術實現革命性突破之前,受制于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純電動汽車只能在少數場景應用,很難全面替換傳統燃油車。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新能源汽車推廣者轉而開始研究其他方案,其中,國能汽車就選擇了智能電力公路方案。
智能電力公路系統
蔣大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瑞典Gunnar Asplund教授于2009年創建了瑞典智能電力公路公司,其開發的智能電力公路系統可以實現純電動汽車在行駛中取電、充電。通過該系統,純電動汽車將比現有汽車更有效運行。
當前,行業內高端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基本在400公里左右,即便基礎設施再完善、充電技術有所提升,但在面臨長途出行場景時,純電動汽車依然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而智能電力公路的技術解決方案可以將純電動汽車接入智能電力公路系統,從而使得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可以不斷充電,不需要沿途停車再充電。通過此種方法,普通轎車只需要50公里的純電動續航里程就足以從北京行駛到上海。
如果采用這種智能電力公路技術,汽車就可以快速實現電動化,擺脫發動機和傳統化石燃料。此外,電動汽車可以比傳統燃油汽車更便宜,運輸成本也更低,沿途也不存在停車充電的問題。
“再加上自動駕駛功能,不管是一千公里還是兩千公里,司機只需要十分簡單的操控,行駛途中還可以休息。這樣,我們就走了跟別人不一樣的發展道路。”蔣大龍表示。
在確定這種技術路線后,蔣大龍先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的造車技術,讓國能汽車擁有了整車制造能力。隨后,蔣大龍又收購了Gunnar Asplund的瑞典智能電力公路公司,將其移植到中國市場。
“當然,汽車智能化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未來汽車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并具備深度自我學習功能,所以數據庫技術就非常重要。在數據庫技術上,國能汽車收購了瑞典著名的數據庫開發公司MIMER公司。”蔣大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資料顯示,MIMER公司從1983年就開始了數據開發工作,研究人工智能深度自學,是全球尖端的數據庫公司以及企業解決方案、工業/嵌入式解決方案及移動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搭建“三網融合”平臺
來自國能汽車的資料顯示,目前,智能電力公路項目在瑞典已經有了近10年的路試經驗,其中還成功地進行了每年冬季的低溫環境測試。
蔣大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國內,我們的基地很快也會開始鋪設實驗路段,同時在交通部公路院實驗中心,我們也要進行路試。配套設施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設備的國產化,相關項目也會優先選擇國內的廠家來進行合作,從而助力產業鏈上其他企業的發展,為未來行成產業鏈聚合效應做好準備。”
6月20日,智能電力公路“三網融合”平臺暨上海國能新能源汽車基地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
據了解,智能電力公路“三網融合”平臺旨在推進交通網、能源網和信息網的“三網融合”,從而引領和改變新能源汽車發展。
蔣大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過去六年,國能汽車通過完成收購瑞典薩博汽車公司,聯合瑞典智能電力公路公司、瑞典Mimer公司等全球著名企業,已經站在了‘三網融合’的前沿。”
據了解,目前國能汽車掌握的道路改造技術基本上可以實現一條龍服務,現在通過自動化設備能達到一小時鋪一公里的施工進度。蔣大龍直言,“在實現大范圍的鋪設之前,我們還是會將更多精力聚焦在國內的試驗性測試上,未來幾個月,國能預計能在三個不同氣候特點的區域建成試驗路段。”
據蔣大龍透露,接下來,國能汽車將在年底之前能夠完成技術標準的制定,并與設備制造企業實現對接,在技術與配套的工作完成的基礎上,智能電力公路項目將向全國鋪設推廣。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