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萃山:風能開發、生態環保、扶貧擔當
孟夏時節,薈萃山上,萬木蔥郁。薈萃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鎮境內,距中岳嵩山東約40公里。鄭州地區唯一一座已投運風電場就建在該山上。
河南是我國主要煤炭產區之一,也是我國中部地區風電開發潛力較大的省份。從鄭州市驅車前往薈萃山的路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牌:推廣清潔能源,實現煤炭替代。
薈萃山風電場的建設投產也順應了這樣的大趨勢。
“我們薈萃山48MW風電場每年可提供上網電量10600萬度電,按火力發電標煤消耗量327g/kw•h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466萬噸,實現電費收入約6400萬元,并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和大量灰渣的排放,有助于改善大氣質量。”中廣核新能源河南分公司總經理計文博指著薈萃山上的24臺風機告訴記者。
薈萃山諸峰競秀,植被茂盛,風電場就建在登封市國家公益林區內。根據國家公益林保護相關內容,公益林區內嚴禁亂砍濫伐,嚴禁放牧砍柴、非撫育性修枝,嚴禁在林區內開墾地、采礦、采石、取土、修筑工程設施及其他毀壞林地行為。
建風電場和保護植被之間,如何兼顧?
“既要開發這里的風電資源,又要保護薈萃山的綠水青山。”計文博道出了薈萃山風電場建設前后的生態保護秘訣:選址時要繞開植被茂密的地區,修建過程中盡量避免伐林,林業補償要給到位,工程投產后要花大力氣做環境和水土保護工作。“這個風電場自投運以來,我們在植被復綠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投入就有800多萬了。”
因為水土保持得好,薈萃山成了登封市旅游資源的新名片。“我們建成風電場后,當地的旅游業也做得風生水起了。對老百姓來講,風電場還是稀罕事兒,來拍婚紗照的,來旅游登山觀景的人多了起來,旅游人多了農家樂也就起來了。”薈萃山風電場負責人喬紅告訴記者。
站在風機下,喬紅還介紹了風電場附近的旅游資源,他說:“在我們的11號風機附近,當地政府要建一座玻璃吊橋,吸引游客;山上還有一個古廟,香火不錯;天氣好的時候,在山上還能看到白沙湖水庫,聽說水庫里的魚也很鮮美。”
不難看出,在風力發電機當空舞的同時,薈萃山上仍可朝聞蒼松濤響,夕拾平湖晚霞。
中廣核新能源的風電場給當地帶來了什么?還要聽聽當地人怎么說。登封市宣化鎮副書記王國偉肯定地說:“風電場對我們宣化真有幫助!”
薈萃山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水源缺乏,是河南省有名的貧困區域。“以前交通不便,村民進山出山非常難,現在交通方便了,農產品運輸和外界商戶來了以后市場信息對稱了,深山農產品外銷也方便了。”王國偉講起了風電場給附近鄉村帶來的變化:“我們還組織了農民扶貧車間,把咱原來穿的千層底布鞋發展為產業,帶動附近幾個村的幾十名婦女參與進來,成了咱薈萃山的一個品牌。另外,交通便利還促進農家樂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節假日,很多人帶著孩子來薈萃山看風車,吃農家樂。”
在村民王金定眼里,風電場沒建成之前,薈萃山就是兔子不拉屎的窮地方,人是上也上不來,下也下不去,原來有條小路,很不方便,一下雨就把路沖壞了,冬天一下雪,十幾天就出不了門。
如今,王金定在薈萃山上辦起了農家樂。“風電場建成后,道路幫咱也修了,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就是交通方便了,咱山里空氣好,再加上這風機對咱來說是個稀罕物,就拉動了咱這里的農家樂旅游,鄉里也制定了五年的農家樂旅游計劃。”
“現在這個農家樂有點小了,一年也就收入5—6萬吧,今年我計劃擴建,達到每天能接待500多人,吃住一條龍的。”對于未來,王金定言語間充滿了希望。
關于扶貧,王國偉給出了這樣的數據:風電場沒有建設的2015年初,我們的貧困戶大概235戶814人,經過這兩年風電場的帶動后,我們兩個省級貧困村和一個市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貧困戶大部分都已轉入鞏固、提升階段。2015和2016年已脫貧220戶、786人,15戶28人未脫貧,這些未脫貧的人中,有喪失勞動力的,還有因病返貧的,我們已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
46歲的段會改是薈萃山風電場的廚師,貧困是她揮之不去的記憶:“沒來風電場之前,家里過得老苦了,一家六口人,父母身體也不好,孩子還上學,全靠老頭下窯挖煤養活全家,生活過得緊緊巴巴的。再加上前兩年窯上效益不好,家里有時候都揭不開鍋了。”
“我現在一個月工資2200,平時還發點補助,給家里能貼補不小。”段會改笑著說。
“扶貧,是我們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計文博告訴記者,“我們今年將投入近100萬元扶貧資金,對我們建設的風電還有光伏電站場周圍區域進行扶貧幫扶。”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