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企業集體遭遇棄風限電困局 索賠無門有苦難言
在經歷了最初的跨越式發展之后,開發熱度依舊不減的風力發電,不僅出現了棄風限電問題,而且問題越發嚴重,一些地區限電率高達60%。
投資建好的風機,在風力環境良好的情況下,卻不得不停止運行,真金白銀的投資無奈變成了擺設。
一邊是投資熱度依舊不減的西北熱土,一邊是限電率高居不下的殘酷現實。擺在新疆面前的棄風限電問題,亟待解決。
當通道再成為問題
從烏魯木齊驅車前往吐魯番,沿路南行,在通往絲路重鎮達坂城的道路兩旁,上百臺風力發電機擎天而立、與藍天、白云相襯,在博格達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在廣袤的曠野之上,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風車大世界——這里就是著名的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場。
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作為“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之一,一直著力推動以風能、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展,尤其近幾年,大力推進風能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目前,該區風電裝機并網容量達到135萬千瓦,風電項目總規模已達405萬千瓦,并啟動了千萬千瓦級工程和新能源產業園區規劃。在達坂城風力發電場,云集了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以及中節能等“國字號”企業。
然而,人們不難發現:在良好的風力發電環境下,達坂城的許多風機并沒有迎風轉動,而是被迫停運。棄風限電,成為新疆風電人不愿提、但又不得不提的話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所謂棄風限電,就是指風機設備狀態正常,風也很大,但由于電網消納問題不讓風電場發電的現象。
中廣核新疆地區風力發電負責人表示,作為新疆地區的“老風電人”,看著辛苦建好的風機不能發電,真是心疼。每5萬千瓦風機需要耗費7000多噸鋼材(1797,-7.00,-0.39%),再加上土建、運輸,以及各種財務成本,不能發電,是對各種資源的巨大浪費。
他拿著最新的限電數據,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這是中廣核新疆吉木乃風場的限電情況,1月份限電率30.23%,2月份33.6%,3月份47.2%,4月份48%,5月份68%,6月份40%,7月份30%,8月份44%,今年目前的限電率已經達到46%,差不多相當于每兩臺風機就有一臺不能發電,而去年限電率還只有24.8%。”
其他風電場也大致情況相同,中節能風力發電新疆公司總經理戴毅告訴記者,4年前新疆地區的限電率還大致保持在8%左右,今年目前的限電率已經達到31.1%。
“隨著新疆地區在建項目的陸續投產使用,棄風限電的問題在5年內基本沒辦法改變,而且還有愈來愈嚴重的態勢。新疆地區是否還需要更多的新能源項目,這個問題確實應該認真考慮了。”戴毅說。
中電聯近日發布的《2015年1~8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同時顯示,1~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67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增速同比回落3.0個百分點。11省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出現負增長,其中包括去年接收了49億千瓦時甘肅新能源電力的青海,其用電量增速為-12.7%,列全國倒數第一。
之前,棄風限電更多是通道問題,但當通道不再成為問題,外送地區也消納不了這么多電,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索賠無門,限電企業有苦難言
據了解,棄風現象在國外不是很普遍,即使發生,程度也不深,與我國嚴峻的限電形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我國棄風原因主要有3個:
一是由于近幾年風電發展速度過快,許多地區電網投資建設跟不上風電發展的步伐。近10年,世界風電裝機年均增長31.8%,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技術,電網作為傳統產業,投資吸引力遠不敵風電。
二是建設工期不匹配。風電項目建設周期短,通常首臺機組建設周期僅為6個月,全部建成需要1年左右;電網工程建設周期長,輸電線路需要跨地區,協調工作難度大。在我國220千伏輸電工程合理工期需要1年左右,750千伏輸電工程合理工期需要2年左右,在國外,由于管理體制的差異,建設周期更長。
三是風電出力特性不同于常規電源,一方面風電出力隨機性、波動性的特點,造成風功率預測精度較低,風電達到一定規模后,如果不提高系統備用水平,調峰難度就會有所加大。
在我國,棄風限電并不僅僅存在新疆地區,整個“三北”(華北、東北、西北)是棄風限電重災區,尤其以河北省張家口,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等地最為嚴重。
龍源電力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龍源電力除了新疆,甘肅地區也面臨著嚴峻的限電問題,甘肅目前部分月份限電比例率甚至達到60%。10月8日當天,甘肅地區限電比例達到驚人的70%。2014年,龍源電力限電量在26億千瓦時左右,直接損失大約為13億元。就目前情況來看,2015年的損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在新疆、甘肅的各大風電運營企業中,基本都存在棄風限電問題,華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各大風電場幾乎都要靠政府補貼才能維持盈利,中海油在前兩年因為棄風問題,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將甘肅玉門的風電資產轉給了中廣核。”
他同時表示,面對棄風困境,風電企業盡管利益受損,但往往也只能是“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有苦難言。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出現了棄風限電問題,應該是當地能源部門的責任,因為基本上風電項目的審批、建設,以及后期的發電、調度都由這些單位說了算,說白了無非就是監管協調不到位造成的,企業基本索賠無門。
據了解,按照國家能源局現在的政策,對于棄風限電較嚴重的地區,在問題解決前原則上不再擴大風電建設規模。國家能源局也曾發布通知要求,棄風限電比例超過20%的地區不得安排新的建設項目,且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風電并網運行情況,研究提出促進風電并網和消納的技術方案。
“國家能源局連續3年采取宏觀調控措施,嚴格限制棄風限電嚴重地區的新建規模,加快風電外送通道建設,部署風電消納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由于在建風電項目規模大,局部地區存在風電送出的‘卡脖子’問題,導致棄風率有所上升。”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目前風力資源和開發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要把西部的風電一下子送到中東部非常困難,未來將優先開發有電力市場優勢的東部地區的風能資源。
標本兼治,鼓勵電網消納新能源
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發展基本遵循“擴張保供”的思路,在電力高度緊張時期對保障電力安全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風電和太陽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區,由于當地經濟欠發達,電力市場容量不大,消納能力較弱。因此可再生能源集中大規模發展需要解除跨區輸電通道,將多余的電能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但這種發電模式正顯示出其局限性,如果不積極緩解限電問題,“十三五”時期風電規劃或將遇到更大瓶頸。
如何破解棄風限電困局,成為了擺在各風電開發商、電網公司以及國家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對此,相關專家建議:一方面,要加大外送通道建設,解決風電能源地與電力消費優勢市場的距離問題;另一方面,要開拓多種風電消納市場,探索就地利用方式。
廈門大學[微博]能源經濟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認為,目前大風電基地普遍距離用電市場較遠,并網速度跟不上,可探索就地利用方式。
龍源電力相關負責人也同樣指出,采取多種手段推進電源市場的電力市場建設是目前可以采取的解決方式。他認為,東北電力市場的一些探索實踐,完全可以在全國推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東北能源監管局積極協調東北電力跨區域外送,將東北富余風電電量送華北交易,擴大了新能源的消納范圍;同時建立火電企業補償機制,極大調動了火電企業調峰的積極性,很多火電廠主動要求降到最低技術出力以下,為新能源電量消納創造了空間。
新疆各地區也正在積極嘗試。據悉,自治區人大代表馬銳亞˙哈布都拉曾提出建議,將棄風限電用于供熱項目的建設,從而將棄風問題從“兩難”變為“雙贏”。
但風電供暖對于大規模限電地區來說仍屬杯水車薪。隨著達坂城區更多風電項目建成并網發電,“棄風”情況將進一步顯現,不僅造成風電落地困難、資源利用率降低,還無法惠及當地民生。
根據東北地區的實踐經驗,新疆地區在新能源消納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據了解,新疆范圍內自備電廠占比較高,截至目前,新疆地區各類電源總裝機容量3908萬千瓦,其中自備火電廠容量為1309萬千瓦,占總容量的1/3。2015年上半年,新疆地區自備電廠發電利用小時數為2945小時,預計全年為6000小時上下,遠遠高于公共火電廠利用小時數,自備電廠已嚴重擠占其他公共電廠消納空間。
龍源新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應公平對待自備電廠與其他電廠,尤其是在四季度供暖期到來之后,應讓自備電廠和區域內的公網電廠參與深度調峰,并為之建立起合理的補償機制,保障新能源消納。同時,要積極利用現有疆電外送通道,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相關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做好全疆風電“十三五”規劃,適度控制新能源發展節奏,促進疆內風電行業健康發展。從短期來看,限電問題可能無法完全解決。政府和電網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拿出更多措施和辦法緩解新能源限電問題。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規劃,讓新能源發展與整個電力系統發展相協調,不盲目上項目,保證優化發展。對于電網,建議國家電網[微博]以促進新能源保障性全額收購為前提,優化調度考核方式、適當提高斷面穩定極限值。同時,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央9號文及電改配套文件精神”,應當保證全額全價收購新能源電量,就當前嚴重的限電情況來看,與相關文件精神并不符合。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