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建設方案恐成空話,死結何在?
國家能源局9月21日對外發布的通報顯示,我國海上風電建設總體進展較為緩慢。國家能源局去年12月對外公布了《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將總容量1053萬千瓦的44個海上風電項目列入開發建設方案。到今年7月底,納入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已建成投產2個、裝機容量6.1萬千瓦,核準在建9個、裝機容量170.2萬千瓦,核準待建6個,裝機容量154萬千瓦,其余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一、規劃與已建成投產數量差距懸殊,建設方案恐成空話,原因何在?
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方案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距,事實上等于去年的海上風電建設方案被擱淺。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幾方面因素不容忽視:海上風電的技術瓶頸依然存在,海上風電建設標準以及經濟綜合效益還有待進一步論證;在未形成充足的市場需求時,如果現階段主要依靠國家政策口號推動而沒有實實在在的財政支持,動力顯然是不足的;投資、收益、補貼、風險承擔不明確,風險權重過大,未形成良性清晰的產業利益鏈。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海上風電項目的風險權重過大,建設方案被事實擱淺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二、偏低的新的海上風電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陸上風電的電價實行區域標桿都在0.5元/度以上,最高可到0.6元/度左右,而新的海上風電價格并不是陸上電價的2倍以上,但是,海上風電的投資建設成本是陸上風電的2倍左右,偏低的新的海上風電價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一,由于項目開展方的報價所致,海上風電項目是能源局主推的政策性能源發展方向之一,項目參與方企業的特殊性質使得自己唯能源局馬首是瞻,也可以理解。其二,立足于長遠來考慮,未來可以肯定的是海上風電成本會將進一步降低,項目開展方出于占領市場的考慮可能會大于目前的海上風電在技術、價格、環境等各方面的限制。其三,新的海上風電價格,表面上看似低,但是被電網接入使用的的機會就多了,如果新的海上風電的價格過高,市場的接受程度就會降低,即便政策推動,有價格導致的可能阻力也會不小。其四,出于對相關的補貼政策的誘惑與期待,或者是項目開展方對未來綜合收益的判斷趨向樂觀。
三、偏低的海上風電價格,是否會導致企業收益低?
我們知道風電的發展決定因素取決于風電本身的經濟性,而風電的經濟性取決于風力風力發電成本,其主要因素包括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風能資源條件以及電網消納能力等。海上風電因為遠離海岸,惡劣環境下技術條件要求更加苛刻,投資建設、運行維護等成本比陸地風電更高。
那么按照常理而言,成本是陸上風電兩倍的海上風電,理應在價格方面也成比例的2倍左右,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這將會直接制約企業收益狀況。
短期內,企業收益低一定會影響海上風電的發展速度,但是這不應當是阻礙海上風電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因為即便在數字意義上的企業收益高,如果企業拿不到實際收益,企業也不愿意投資海上風電,因此說,數字上的高收益不代表企業實際的高收益。
另外不容忽視的海上風電的電能供應特點,海上風電項目以幾乎固定的價格接入電網,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接入電網,就會大大減少像陸上風電那樣的“棄風”現象的發生,那么如果能在風能達到滿額供應、電能全額輸送到電網的情況下,海上發電項目的收益還是不小的,投資回報時間也可能相應的縮短。
四、現行的海上風電補貼政策能否提高其競爭力?
國家能源局在補貼政策上給予支持,短期內有利于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也會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長遠來看,僅靠補貼政策因素提高海上風電的市場競爭力是不可行的。
不過,以目前的市場情形,補貼政策是提高海上風電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補貼政策應當更加注重公平性,注重受益面的平衡,無論是國企,抑或是民企,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都可以通過公平合理的補貼政策調動市場積極性,不應當刻意傾斜。
五、推動海上風電建設,主管部門應如何監管?
我國海上風電項目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海上風電收益低的客觀現實,決定了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在把做好本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實施進展的協調工作方面有所傾斜,注重海上風電市場的培育,掃除海上風電項目開展過程中一些不合理的阻力障礙。
在監督和檢查方面,應當更加注重項目的落地實施、項目驗收等,使補貼政策能夠落實到實處,財政補貼款項做到及時的同時,也應保證每一分錢補貼得當,不應當為了監督而監督,檢查而檢查,那樣不僅不能夠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而且還會打擊企業在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積極性。
六、未來海上風電項目是否值得期待?
“十三五”將原先規劃展望的到2020年風電2億千瓦調至2.5億-2.8億千瓦,海上風電的機會有可能增加。
我國“十三五”規劃,在能源方面,實際上就是實現能源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未來五年內,在能源結構上,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發展將會獲得相應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傳統能源的利用比例將會下降。在風電領域,2013年統計數據表明,世界風電裝機容量為3.2億千瓦,大約占了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6%,未來五年,風電市場值得期待,將原先規劃展望的2020年風電2億千瓦的目標調整為2.5—2.8億千瓦,也表明了政府在未來能源發展過程中的傾向性。
目前陸上風電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而海上風電項目由于前期政策導向的不明確以及投資、收益、風險間的懸殊太大,發展緩慢。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如果政策上的推動作用能夠落實到實處,海上風電在風電中的比例將會有所提升。這與我國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有關,我國擁有廣闊的海岸線,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遠離生活區,對人們的生活干擾小,有效發電時間長。因此,從風電的實際效能和社會影響來看,未來人類還是更傾向于海上風電。當然,目前海上風電的技術瓶頸和投資成本高的事實依然存在。
總體看來,世界風電的成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08年,中國風機價格大約是6300元/千瓦,2013年,大約是3500元/千瓦,預計2015年接近3000元/千瓦。如果能源局能夠在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建設上立足現實,舉措得當,預計到2020年,保守估計,海上風電成本造價可能會降低30%以上,規模化效益一旦形成,海上風電的市場競爭力就會凸顯出來。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