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風電困局該如何破?
2017年,國內新增風電吊裝容量1958萬千瓦,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僅1503萬千瓦,雙雙較前幾年有所下滑。在產業發展的“十字路口”,分散式風電被認為是撬動產業下一輪爆發的“藍海”。
“當一萬收益的項目和十萬收益的項目審批程序一樣,大家肯定愿意做十萬收益的項目,風電開發也是如此。因此,分散式風電除了技術創新外,模式創新也很重要,需要一個平臺把投資、建設、收益集中起來,形成規模效應。”有業內專家表示。
無論從資源條件、市場環境還是政策引導來看,分散式風電都是大勢所趨,但要大規模發展,仍要破解諸多瓶頸。
分散式風電迎重啟契機
“我國分散式風電并網量只占全國風電并網總量的1%左右,遠遠低于歐洲,其發展水平也總體滯后于我國分布式光伏。”北京潔源新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魚江濤曾對記者表示。
發展滯后的分散式風電起步并不晚。早在2009年,我國就提出了分散式風電概念。2010年開始著手進行相關研究。2011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印發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分散式風電市場正式啟動。當時,批復的18個示范項目只有15個最終建成。而這些建成的示范項目并沒有如預料般帶動整個分散式風電的興起。在“三北”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如火如荼之際,規模小、收益低的分散式風電并不受開發企業和地方政府所青睞。
然而,伴隨“三北”地區嚴重的棄風限電出現,主管部門紅色預警限制投資政策的出臺,風電投資從盛行集中式開發的“三北”地區向中東部和南方地區轉移,風電產業發展模式呈轉型之勢。
分散式風電采用“就地平衡,就地消納”原則,將產生的電力就近接入電網,就地消納。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曉朝認為,在當前環境下,發展分散式風電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助于解決風電介入對大電網的安全問題;二是分散式風電都位于負荷中心附近,利于消納,避免了“棄風”問題;三是解決了遠距離輸送帶來的能源損耗問題。
位于陜西省定邊縣的狼爾溝風電場一期工程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狼爾溝一期項目完成后,陸續開發完成了狼爾溝分散式二期、紅柳溝、白灣子、郝灘、周臺子5個分散式項目,在定邊縣形成了5.8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項目群。
作為狼爾溝分散式風電項目的設計方,中國電建西北院風電設計院院長吉超盈介紹說:“狼爾溝一期風電場接入點的電壓在風場接入前長期維持在8.5—9.3千伏之間,電能質量較差。風場接入后,系統電壓穩定在10.2—10.5千伏之間,有效改善了當地配電網的電能質量。”
在產業轉型的背景下,2017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制定分散式風電發展方案,明確分散式風電項目不受年度指導規模限制。其具體實施細節也在緊鑼密鼓制定中。沉寂多年后,分散式風電或迎來重啟契機。
不能照搬集中式風電開發模式
在業內看來,分散式風電遲遲發展不起來,主要受制于兩方面因素:
① 我國風電開發起步于“三北”地區,大型風電開發企業習慣于通過大規模投資進行集中式開發,單個分散式風電項目的規模小,投資成效相對較低,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② 分式風電項目還在沿用集中式開發的審批要求和流程,導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外,各省區分散式風電規劃編制和電力消納研究滯后,政府的引導不夠,也使得蹣跚前行的分散式風電缺少有力支撐。
那么,規模相對較小的分散式風電開發如何才能吸引投資者?
“一方面,要政策松綁,審批流程要簡便,像分布式光伏一樣為分散式風電提供更寬松的政策配套。目前,在部分地區,分散式風電項目仍需要交納政府基金及相關附加稅,而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無此稅項。”一位國有風電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另一方面,要解決分散式風電規模效益問題。”
而要實現分散式風電的規模化效益,就必須堅持“集中規劃,批量核準,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思路和原則。鑒于分散式風電項目布局分散、單體規模小,必須集中規劃,才能實現經濟、高效管理,并確保項目開發的有序。“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社區風電發展的經驗,通過土地入股、PPP 模式等方式增加地方的參與度,將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與各地旅游開發、特色小鎮建設、民生改善工程等相結合,使當地社區和居民切實從中受益,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一位風電整機商相關負責人建議。
業內比較一致的認識是:分散式風電項目個性化強,不僅受制于風資源,而且受制于當地電網條件,宜采取“先規劃,后開發”,“先找網,后找風”的發展模式,在一定范圍區域內進行統一開發建設。比如,以縣域為單位將項目進行打包核準,從而簡化前期手續,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鼓勵開發企業將位于同一縣域內的多個電網接入點的風電機組打捆成一個項目統一開展前期工作,辦理相關支持性文件,進行項目核準和開發建設。
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文忠認為,建設分散式風電,對于政府和行業的依賴度更高。“過去做大型集中風電項目,開發商可以調動自己的資源去修路,但如果是分散式風電,每一處都要開發商投入去修路,投入產出比會嚴重失衡,因此,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
推動分散式風電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從簡化審批流程、加強規劃管理、加強并網管理等方面協同推進。目前,雖然主管部門出臺了鼓勵政策,但如何在機制上激勵、讓方方面面積極因素參與到分散式風電的熱潮中,顯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對技術解決方案提出高要求
除了政策配套、規模效益等方面的制約外,在技術層面,分散式風電同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有觀點認為,分散式風電項目呈現多樣化,對機組的適應性提出了個性化要求,尤其體現在定制化風機和小型風電標準方面。
“比如,分散式項目接入的配電網網架結構相對薄弱,電壓等級低,電網阻性較強,風電及電網負荷波動對電壓影響很大,常規風機會因電壓問題被迫限電;受制于電網環境和電能質量,風機要經受住電壓三相不平衡等電能質量問題的考驗;接入配電網要求風機具有更高的電壓運行范圍和頻率運行范圍,及更高的電網適應性;配電網故障較多,風機需要具有很強的故障穿越能力。”一位風電整機商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在華能紅柳溝分散式風電項目中,采用常規風機,設計容量為9.9MW的風場僅發2MW有功功率,風場電壓即超標,致使風場不得已限功率至20%。這表明,適用于集中式風電的風機設備和解決方案并不能照搬到分散式項目中。
分散式風電對風機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散式風電市場也成為整機制造企業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的試金石。
據吉超盈介紹,目前,遠景能源已探索出分布式風電接入配電網的技術方案,并將分布式技術成功應用于華能陜西定邊紅柳溝分散式風電場。針對配電網與風機之間的互動特性,遠景能源通過軟件和硬件協同創新,實現了分散式風電項目的安全穩定和最大功率輸出。運用先進的智慧風場能量管理系統EMS、智能風機控制軟件,在不增加任何風場及風機硬件投入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風機的配電網及弱電網適應能力。
“由遠景2MW級智能風機平臺上衍生出來的出口電壓為中壓區間的機型,采用了以雙饋發電機定子中壓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技術方案,由于機組輸出電壓為10kV,因此在分散式風電系統中可直接并入當地配電網,不再需要全功率變壓器。”遠景能源一位負責技術的相關人士透露。
然而,如何最大程度挖掘分散式項目的經濟價值,提升開發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仍考驗著整個產業鏈的創新能力。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表示,為適應分散式風電市場需求,從技術角度看,需要從風資源的精準測量、風場設計、設備定制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
責任編輯:小琴
-
關注丨南網開足“馬力”消納西部水電
-
廣東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土建工程舉行簽約儀式
2018-07-03梅州抽水蓄能電站 -
巫溪西溪河流域竟有33座水電站
2018-07-03巫溪西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