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中院駁回自然之友對國網甘肅公司棄風棄光訴訟:條件不符
環保組織針對甘肅“棄風棄光”問題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有了新進展。
相關閱讀:“棄風棄光”被環保組織索賠3億 寧夏電網:做不到全額收購
自然之友:“我們的目的是讓棄風棄光問題進入各方視野 正視這一困局”
近日獲悉,8月14日,甘肅蘭州中院針對原告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簡稱自然之友)與被告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簡稱國網甘肅公司)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作出裁定,認為國網甘肅電力作為電力購銷和調配電力供應的電網企業,并非發電企業,其本身沒有實施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故駁回自然之友的起訴。
“我們依然認為,被告是適格的被告,因此法院應當受理。”8月20日,自然之友法律與政策倡導部門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正準備材料擬進行上訴。
風電、光電行業作為 “肩負”減排使命的朝陽行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因電力公司未能全額保障性收購,從“風光”無限跌入“棄風棄光”的尷尬局面。
根據今年2月份國家能源局通報,去年我國棄風電量419億千瓦時,棄風電量雖同比減少78億千瓦時,但依然無法滿足《可再生能源法》對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的要求。
以棄風問題突出的“三北”為例,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古、黑龍江5省份的風電棄置率超過10%,其中甘肅棄風率雖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但仍高達33%。
自然之友選擇了西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甘肅、寧夏等地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希望以此起到示范警示作用。
“棄風棄光原因很復雜,也包括有政府政策的原因,但《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電網公司在全額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收購方面負主體責任,所以在甘肅、寧夏這兩起公益訴訟中把電網公司作為被告。”原告代理律師劉湘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
2017年6月6日,自然之友提起環境公益訴訟,起訴國網甘肅公司,并在甘肅蘭州中院立案。
自然之友認為,甘肅電力公司沒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對其省內的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進行全額收購,未被全額收購的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由燃煤發電所替代導致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造成環境影響,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自然之友訴請:判令甘肅電力公司停止對環境的侵害,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項目上網電量;判令甘肅電力公司支付由燃煤發電替代未全額收購的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對環境造成的損害17.18億元;判令甘肅電力公司在國家級和省級媒體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并承擔全部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
蘭州中院民事裁決書 受訪者供圖
8月20日,澎湃新聞獲得的裁定書顯示,甘肅蘭州中院經審查認為,根據《環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對定,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是指對已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后果或者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潛在后果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提起的訴訟。
蘭州中院認為,其中,“已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是訴訟前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是受案范圍限制,此二者共同構成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起訴條件的審查基礎。
“國網甘肅電力公司作為電力購銷和調配電力供應的電網企業,并非發電企業,其本身并不能具體實施本案所指向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蘭州中院裁定,自然之友的起訴不符合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起訴的條件,應予以駁回。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