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新聞揭曉:2013我們共同見證

資料圖片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在圍繞“三通兩平臺”建設的頂層設計框架中穩步開展,在以應用為導向,以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突破有、案例在,無論是自上而下的戰略部署,還是自下而上的“摸著石頭過河”,點滴的改革與創新在信息化尚未成星火燎原之勢的教育領域更是彌足珍貴。我們深知,改革必須攻堅。《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體要求,明確提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的具體要求。因此,改革創新依然是未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詞。回顧過往,展望未來。在新年伊始,本刊特聯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教育技術學科網、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發布2013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新聞,以期用鉛字記錄下中國教育信息化在過去一年的點滴進程。——編者
■周偉濤
1. 建立全國統一學籍信息管理制度
中小學生“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2013年9月1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施,中小學生學籍號與身份證綁定,一人一號,終身不變。年底,覆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統一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并實現全國聯網運行,14320萬學生數據進入全國系統并經過審核。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學生學籍檔案內容包括:學籍基礎信息及信息變動情況;學籍信息證明材料(戶籍證明、轉學申請、休學申請等);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含學業考試信息、體育運動技能與藝術特長、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情況等);體質健康測試及健康體檢信息、預防接種信息等;在校期間的獲獎信息;享受資助信息;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學籍“終身制”將有力杜絕“虛假學籍”、“重復學籍”亂象,電子學籍系統通過全國聯網實現對全國中小學學生數據的動態更新和監管,有助于解決高考移民、跨區擇校等問題,推動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建立,標志著中小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 建設全國教職工管理信息系統
教職工基礎信息“一人一號”入庫
2013年9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全國教職工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正式拉開全國教職工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的帷幕。此次信息采集涉及全國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師和職工的個體信息,數據量龐大,是一項從無到有的開創性工作,是建設全國教職工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作。建設全國教職工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教職工基本信息入庫,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國教職工動態數據,對于提高教師工作服務水平、支撐教師工作科學決策、規范教師管理、加強教育監管、針對性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到2013年底,全國1713萬教職工數據已上傳入庫。數據質量是管理信息系統的生命線,教職工基礎信息入庫建立了數據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嚴格遵循數據錄入、審核、報送的流程規定,做到“誰填報誰負責、誰審核誰負責”,確保責任到人,保障數據質量和安全。
3. 6000萬師生同聽太空授課
遠程教育遙及太空
2013年6月20日,在距離地面300公里的“天宮一號”里,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太空為全國學生授課,共同完成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這是我國第一次嘗試利用航天飛行開展科普教育。放飛科學夢,追逐中國夢,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感受了科學的魅力。“天宮一號”與地面的音視頻信號傳送“網速”達到2兆左右,圖像質量達到了DVD水平。本次太空授課創全世界太空授課時長之最、受眾人數之最、圖像傳輸高清晰之最。
4. 啟動教育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
提高教育戰線教育信息化認識水平
2013年6月25日,全國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專題培訓班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正式開班。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工作的啟動與實施,對于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沒有領導干部教育信息化的高認識,就不可能有科學、有效、得力的教育信息化行動。教育部啟動全國縣級以上教育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計劃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對全國縣級以上教育局長進行一輪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戰線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進一步深刻認識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的內涵、核心理念和思路,深入了解國際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態勢,深刻領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工作目標、總體部署和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和舉措,更新工作理念,堅定信心,切實提升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而通過真抓實干加巧干,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切實取得實效。
5. 啟動“提升工程”
推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全面提升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三通兩平臺”效益,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育部2013年10月作出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是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采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工程”的實施將全面提升廣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破解教育信息化發展瓶頸問題,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教師終身學習,有效促進專業自主發展。提升工程的核心是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學時。
6. “慕課”引發技術變革教育新熱潮
清華、北大、交大、復旦開網絡公開課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2013年中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首選熱詞,帶來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沖擊波,它與翻轉課堂、微課程一起成為引發教育觀念變化的重要力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也紛紛加入“慕課”。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學首批大規模在線網絡開放課程(“慕課”)在edX平臺開課,面向全球免費開放,首批4門課程開課后即受到國內外學生的追捧。這是中國內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網絡公開課平臺開課,也是在線課程在我國高校課堂的首次應用。隨后,清華大學正式推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成為全球首個中文版“慕課”平臺。慕課熱潮也波及中學,全國20余所高中聯手創建C20慕課聯盟在線公共課,旨在推動中國高中開發大規模在線公開微視頻課程,促進“翻轉課堂”的實施,改善人才培養模式。
7. 虛擬仿真實驗提升到國家關注層面
1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各具特色
2013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文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遴選,計劃分年度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持續推進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推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學科專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對象,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實驗,實現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完成的教學功能。高等教育司希望在涉及高危或極端的環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綜合訓練等情況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提供可靠、安全和經濟的實驗項目,并且充分體現虛實結合、相互補充、能實不虛的原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內容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管理和共享平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管理隊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管理體系。
8. 舉辦全國教育信息化競賽、現場觀摩和展示
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教育部舉辦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現場觀摩活動,集中組織觀摩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為目標的新型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生動展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度融合,以及在課堂教學主戰場中常態化應用,特別是促進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和創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央電化教育館將持續十六屆的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更名為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賦予其新的內涵,給信息化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將起于2012年的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進一步完善,逐步成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名片,大大推動了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與有關協會聯合主辦全國微課程大賽,旨在搭建展示交流和推廣微課程應用平臺,提高一線師生的微課程制作能力,推進我國微課程資源建設。
9. 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
全國教育信息化專家組織進一步優化
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為我國教育領域成立的第一個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這種革命性影響的關鍵是對教育模式、學習方式的影響。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立,有利于在教育部領導下對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促進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更好地以信息化引領職教現代化。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更名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與方法專業教學委員會。如此更名意義重大,因為技術變革教育不僅僅在技術層面開展,更多地是在方法層面上進行。此次更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揮該專業及其培養的專業化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10.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正式上線
200門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正式公布
2013年6月26日,首批120門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正式通過愛課程網(www.icourses.edu.cn)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首批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的上線是一個開端、一次契機,將全面帶動更多高校積極加入優質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校5000門資源共享課向公眾開放的目標。精品資源共享課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工處理后的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不僅有課程全程教學錄像,還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等教學活動必需的基本資源。200門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正式公布立項,這批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立項,對于提升我國教師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葉雨田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