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大排放高、污染重的煤電機組淘汰力度 逐步關閉企業自備燃煤電廠
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節約優先,加強源頭管控,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以最少的資源能源消耗、最低的污染排放、最小的生態影響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一)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對重大經濟政策、產業布局、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開展規劃環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嚴格控制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環境風險項目。對國家級新區和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進行達標改造。加快城市建成區、重點流域的重污染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2018年10月底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制定專項計劃并向社會公開,原則上禁止新增化工園區。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修訂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
(二)推動產業綠色轉型。認真落實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萬企轉型”行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力壓減過剩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質量、技術、能耗、水耗、安全等6類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嚴禁鋼鐵、水泥、煤炭、焦化、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對確有必要新建的實施產能減量置換。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妥善處置“僵尸企業”。推動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對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企業,開展清潔化改造,建設綠色工廠;引導企業以智能制造為重點,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組織方式變革,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聚焦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未來產業等10個重點領域,建設一批示范基地和產業集群。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機構、眾創空間倍增計劃,改革科技計劃管理方式和科技創新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提高創新能力。
(三)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產品生命周期綠色管理。著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大力提高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培育發展一批骨干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環境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節能和環境服務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第三方治理,積極探索區域環境托管服務等新模式,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
(四)推進能源資源全面節約高效利用。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強化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到2020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5%。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積極推廣民用節能、雙蓄、調峰家用電器,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市開發邊界,加大閑置土地處理力度。健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體系,大幅降低重點行業和企業能耗、物耗,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廣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提高煤炭集中利用水平。促進綠色建筑發展,鼓勵新建建筑采用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新建綠色建筑比例,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著力推動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到2020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扎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統籌深化低碳城市試點。
(五)引導公眾綠色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普及生態文明法律法規、科學知識,提高公共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深化拓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組織開展全民節水行動,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商城、綠色餐館創建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大力推行綠色消費,出臺快遞業、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的規范標準,推廣環境標志產品、有機產品等綠色產品。提倡綠色居住,節約用水用電,合理控制夏季空調和冬季取暖室內溫度。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公眾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
五、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編制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2018年,全省設區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1%以上,較2017年下降6%以上,達到61微克/立方米,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57.5%以上;其中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以2015年度計)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2%以上,較2017年下降6%以上,達到64微克/立方米以下。2019年,全省設區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5%以上,較2017年下降11%以上,達到58微克/立方米,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0%以上;其中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城市(以2015年度計)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6%以上,較2017年下降10%以上,達到61微克/立方米以下。
持續減少燃煤消費,采取綜合措施,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對新增耗煤項目實施減量替代,完成散煤清潔替代的區域劃定為“禁煤區”,除電煤、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2018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7%;2019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8.4%;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10%左右。多渠道拓展天然氣氣源,加快推進外電入冀工程建設。提升清潔能源比重,拓寬清潔能源消納渠道,大力發展非化石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開展淺層地熱能及地熱、風電、光伏和生物質能源利用試點項目建設,促進用能結構日趨合理。落實好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加強開發建設與輸送消納協同管理,到2020年基本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加快實施冬季清潔取暖,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光熱能、淺層地熱能與地熱能等能源供給取暖方式。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建設中石化鄂安滄一期工程、中海油蒙西煤制氣管線、曹妃甸新天液化天然氣公司新建曹妃甸LNG外輸管線、中石油中俄東線;建設儲氣設施項目37個,總規模22.65萬水立方米,滿足全年日均5天、采暖季日均3天用氣需求;加強管網互聯互通,保證氣源供應。在清潔能源不能覆蓋的地方推廣潔凈煤,建立市縣鄉潔凈煤保供責任體系,不得燃燒劣質散煤。到2020年,8個傳輸通道城市的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強化劣質散煤管控,嚴控工業和民用燃煤質量,嚴厲打擊銷售(包括網上銷售)和使用劣質散煤違法行為,到2020年底,全省散煤煤質網點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加快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對35蒸噸/小時以上保留燃煤鍋爐進行提標改造,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推廣清潔高效燃煤鍋爐。
(一)強化散煤治理和燃煤鍋爐整治。
制定實施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地方標準,對具備改造條件的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
(二)著力推進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和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入實施工業企業排放全面達標行動,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開展常態化執法檢查,對超標排放的企業嚴懲重罰。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集中整治,減少排放總量和強度,建立監測監管體系,實行自動在線監控。到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20%。開展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實施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鋼鐵、焦化等行業為重點,對標世界一流水平,造。城市建成區焦爐實施加罩封閉,對廢氣進行收集處理。在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實施有色煙羽治理,使排放績效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深入開展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去產能攻堅行動,加大排放高、污染重的煤電機組淘汰力度,增加外購電比例,逐步關閉企業自備燃煤電廠,2018-2020年,全省壓減退出鋼鐵、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焦炭、火電產能分別為4000萬噸左右、3000萬噸、2300萬重量箱、500萬噸、1000萬噸、150萬千瓦。加快城市建成區、重點流域的重污染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加快調整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重點推進鋼鐵、焦化、石化、建材、醫藥、紡織、火電等行業退城搬遷改造。2020年底前,設區市主城區或縣城及周邊具備條件的鋼鐵企業基本完成退城搬遷,沒有搬遷意愿或不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要逐步關停或轉型轉產;鼓勵焦化、鑄造、玻璃企業全部退出主城區,沙河市主城區內平板玻璃生產線全部退出。
(三)
(四)徹底整治“散亂污”企業。全面整治“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實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制定整治和驗收標準,堅決關停取締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推動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定期開展“回頭看”,堅決防止死灰復燃和虛假整改。對用地、審批手續不全并難以通過改造達標的污染企業堅決關停;對可以通過改造達標的企業限期治理,逾期治理或拒不治理的依法關停。2018年底全面完成整治工作,到2019年開展排查整治追責問責專項行動,實現“散亂污”企業徹底“清零”。
(五)打好機動車(船)污染治理攻堅戰。以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整治為抓手,統籌開展油、路、車治理和機動車(船)污染防治。抓緊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推動貨運經營整合升級、提質增效,加快規模化發展、連鎖化經營。嚴格落實機動車污染防治屬地管理責任,嚴厲打擊生產銷售排放不達標車輛、排放檢驗機構檢測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完善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建立“天地車人”一體化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通過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加大對入省、過境重型柴油車現場抽測力度。加快淘汰老舊機動車。試點開展高排放車后處理改造升級,滿足改造條件的重型柴油車安裝顆粒物捕集器和催化還原裝置。建立機動車排放違法聯合處罰和責任追究機制,實行“環保取證、公安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嚴格落實重點用車企業(自有或日用20輛以上重型柴油車的企業)和物流企業的治污責任,督促其建立機動車環保達標保障體系,并定期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使用車輛環保達標情況,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嚴禁使用不達標車輛。2018年9月底前,全省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自2019年1月1日起,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必須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非標車(船)用燃料行為,徹底清除黑加油站點。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嚴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2019年底前完成。嚴格實施船舶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大氣排放標準,鼓勵淘汰老舊船舶、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
加快推進港口綠色發展,鼓勵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改善道路貨運結構,提高鐵路貨運能力和運輸比例,2020年底前,鐵路貨運比例較2017年增長40%,鋼鐵、電力、焦化等重點企業要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鐵路專用線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2020年鐵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完善碼頭設施和集疏港體系建設,2018年底前,全面實行集疏港煤炭鐵路運輸,秋冬季唐山、秦皇島、黃驊港口全面禁止重型柴油貨運汽車運輸。2020年采暖季前,唐山、黃驊港口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運輸。提高港口集裝箱鐵路集疏港比例。加快推進“4+2”城市繞城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或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車或清潔能源汽車,傳輸通道城市2020年達到80%,其中石家莊市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