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大排放高、污染重的煤電機組淘汰力度 逐步關閉企業自備燃煤電廠
(六)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城市建筑施工揚塵整治,全面達到建筑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實現視頻監控和PM10在線監測并聯網。制定建筑施工揚塵管理辦法,建立完善監管機制。實施城市土地硬化和綠化,對城市公共區域、城鄉接合部、臨時閑置土地、城區道路兩側和城區河道兩側的裸露土地采取以綠化為主的覆蓋措施。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提高城市道路和干線公路機械化清掃率,對重點城市的重點路段建立揚塵定期檢測制度。加強工業企業料堆場管理,督促企業落實料堆場揚塵防治措施。積極推進露天礦山揚塵污染整治,對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進行修復綠化。
(七)開展秸稈和垃圾露天焚燒專項治理。按照“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屬地管理、源頭控制,及時處置、嚴厲打擊”的原則,建立健全秸稈禁燒網格化監管機制。在全省平原地區安裝視頻監控和紅外報警系統,實現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監管。加大以產業化為重點的秸稈高效綜合利用力度,控制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比重,提高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水平,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和工業下腳料,開展國省干道、鐵路沿線、城鎮周邊以及其他重點區域、敏感區域垃圾集中整治行動。
(八)實施國土綠化攻堅行動。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提升國土綠化水平,2018至2020年,全省完成營造林1667萬畝。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張家口全域綠化;圍繞建設雄安新區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在雄安新區營造城市森林30萬畝,在保定、廊坊、滄州3市相關縣完成京津保生態過渡帶造林綠化100萬畝。全面構建太行山——燕山防護林體系,完成造林綠化350萬畝。在冀中南平原和冀東沿渤海地區以生態防護為主,完成造林綠化130萬畝。
(九)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與京津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聯合會商和聯防聯控,統一預警分級標準、信息發布、應急響應,適度提前采取應急減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程度。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指導意見,完善應急預案,明確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應急責任,科學確定重污染期間管控措施和污染源減排清單。指導公眾做好重污染天氣健康防護。加強預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2018年底前,省級預報中心具備7天空氣質量預報能力并精確到各城市。采暖季節,對傳輸通道城市鋼鐵、焦化、建材、鑄造、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按照排放績效水平實施差別化錯峰生產,載入排污許可證,嚴禁“一刀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實現超低排放的優質工業企業(只限于實現超低排放的生產線或設備),原則上不實施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期間,對鋼鐵、焦化、有色、電力、化工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的重點企業,實施錯峰運輸。實施夏季高溫時段臭氧超標控制措施,開展涉VOCs企業錯時生產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
六、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統籌飲用水、工業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河流湖庫、地下水、近岸海域、納污坑塘等8類水體治理,開展雄安新區及白洋淀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渤海綜合治理力度,保障飲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減少污染嚴重水體和不達標水體,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的水環境支撐。2018年、2019年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分別達到44.6%和47.3%以上;2018年、2019年劣Ⅴ類水體比例分別下降至35.1%和29.7%以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018年、2019年較2015年分別減少14%、17%,氨氮排放量2018年、2019年較2015年分別減少15%、17%。
(一)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推進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規范化建設工作,全面排查和整治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問題,2018年底前完成設區城市地表水型水源地保護區環境整治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水源地保護區環境整治工作。強化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生態環境保護,保障輸水河流水質安全。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到2020年,質量極差的地下水比例控制在5%以內。做好飲用水水源風險防范,到2020年,單一水源供水的地級城市必須建設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95%,縣城達到90%。加強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的全過程管理。定期監(檢)測、評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2018年起,縣級及以上城市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一次。以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為基礎,完善全省地下水水環境監測網絡,提升飲用水水源水質全指標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化學物質監測及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二)開展城鎮污水和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各地要按規定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盡快調整到位,原則上應補償到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正常運營并合理盈利。到2019年,全省所有重點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2018年,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穩定達標排放,到2020年,大清河流域、子牙河流域、黑龍港及運東流域等執行地方排放標準的區域,現有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各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持續推進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加強城市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減少城市面源污染。
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體。開展黑臭水體點源、面源排查整治,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切斷農村生活污染、種植業等污染源頭;加強內源污染治理,清理河道垃圾,科學實施底泥清淤;推進城市水生態系統修復,提升城市水體自凈能力。2018年底前,各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盡早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三)強化工業污水限期達標整治。推進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嚴格執行流域排放標準。開展涉水“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推動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嚴格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監管,加強治污設施建設,規范治污設施運行,有效提升治污能力。加大超標排放整治力度,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依法查處,一律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由所在地政府依法責令限期關閉。依法嚴肅查處偷排偷放、數據造假、屢查屢犯的企業,對企業超標現象普遍、超標企業集中地區政府采取掛牌督辦、公開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2018年底前,全省重點涉水排污單位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強化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加快完善省級工業集聚區配套管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自動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2018年底前,現有省級涉水工業集聚區全部完成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能按期完成的,撤銷省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等資格。到2019年,全面實現工業廢水和集聚區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四)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省行政村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到2020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形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垃圾污水、衛生廁所、村容村貌治理體系,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面源污染明顯削減,畜禽養殖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動,建立長效管控機制。開展農村積存生活垃圾專項清理整治,推進農村垃圾就地分類、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置”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支持農村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2018年底,90%以上村莊建立日常維護機制,及時清掃、收集和處理農村生活垃圾;2020年,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重點區域,梯次推進,對城鎮周邊的村莊,優先選擇接入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集中處理;距城鎮較遠、居住分散的村莊,加快農村生活供排水、污水收集、旱廁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全省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具備條件的村莊建成集中或分散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廁所糞污得到全面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推進農村坑塘污染治理。以工業廢水、養殖廢水和混合廢水納污坑塘為重點,突出廢酸、廢油、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污染物,加快完成集中治理和生態修復,建立驗收評估標準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農村水系連通工程建設。2019年6月底前完成納污坑塘整治。
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制修訂并嚴格執行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嚴格控制高毒高風險農藥使用,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積極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完善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全省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不低于80%,力爭實現廢棄農膜全面回收利用。
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就地就近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空間,深入推進生態健康養殖,開展重點河流湖庫及近岸海域破壞生態環境的養殖方式綜合整治。到2018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五)加強河流湖庫流域綜合治理。深化河流水污染防治。以灤河、白河、黎河等28條水質較好的河流(段)為重點,維護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并持續改善。圍繞洨河、府河等58條重污染河流(段),強化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垃圾清理、河流岸線管制、人工濕地建設等措施,持續攻堅,推進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強化37個不達標水體所在控制單元環境治理,對癥施策,完善限期達標規劃,2020年全部按期達標。
強化湖庫水質保護。秉持“從湖心到山頂”理念,建立由重點水域優先保護區、濱岸緩沖帶、陸域生態涵養區構成的分區管控體系,開展全流域污染隱患、水質狀況大排查,避免開發建設活動對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造成損害。以黃壁莊水庫、崗南水庫、桃林口水庫、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陡河水庫、大黑汀水庫、岳城水庫等15個水質較好水庫和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湖庫為重點,編制并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維護水環境質量并穩定改善。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保證河湖濱岸的連通性,不得建設破壞濱岸緩沖帶的項目;已經損害保護功能的要建立退出機制,明確時間表。優先在白洋淀、衡水湖、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等重要湖庫及其主要入湖(庫)河流推進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工程、人工濕地工程和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進一步削減入湖(庫)污染負荷。
保證合理生態流量。建立河湖生態水量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南水北調、引黃入冀及重要跨界河流補水機制,加大河流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力度,逐步消除主要河流斷流河段,恢復河流湖庫生態功能。
完善水質監測監控。建立河流湖庫全流域水質監測體系,從入境到出境,分市縣明確考核斷面和監測要求,定期通報考核,嚴格落實生態補償金扣繳制度。
(六)深入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強地下水管理,實施“節、引、調、蓄、管”等綜合措施,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南水北調、引黃入冀補淀等現有水利工程設施為骨架,織密平原河湖水網,提高地下水漏斗區水源統籌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全面排查機井狀況,嚴格地下水開采管理,加大機井關停管控力度,嚴禁地下水違規開采。建立多水源統一調度機制,引足用好外調水。充分利用河流連通工程和河湖洼淀,在確保防洪安全的條件下,科學調度,做好雨洪資源利用。加大再生水、微咸水、海水淡化、雨洪水等非常規水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拓展超采區替代水源。按照《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到2020年,關停南水北調受水區集中供水范圍內的自備井1528眼。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與強度雙控行動,推進農業、工業和城鎮節約集約用水,積極推廣中水回收利用,持續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75以上;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修正值控制在10%以內,城鎮公共建筑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農村達到3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85%。到2020年,退減地下水超采量51億立方米。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