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樣本:大唐南電大步跨入智慧1.0
「導語」
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和指導思想,必然是腳踩香蕉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來源:能源雜志 作者:余娜)
“小周,現在的燃燒情況,二次風門需要開多少?”由于當日機組摻燒的低熱值煤種比例較大,干了幾十年運行的值班師傅老吳對鍋爐燃燒的調整有些不放心。
“放心吧師傅,我都是按照‘智慧燃燒’系統的推薦值調整的,目前鍋爐燃燒情況穩定。”徒弟小周信心滿滿地回答道。
小周口中的智慧燃燒子模塊,正是大唐南京發電廠智慧化建設系統中的八大智慧模塊之一。
大唐南京發電廠(以下簡稱“大唐南電”)的前身為金陵電燈官廠,始建于1910年,是中國第一家官辦發電廠,同時也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和南京市首家全面完成“超低排放”的電廠。
“2017年,為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南電開始超前謀劃智慧化電廠的建設。”大唐南京發電廠技術部副主任錢玉君介紹,“在數字化電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生產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人工干預、及時正確地采集生產過程數據,從而科學地制定生產計劃,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在其看來,如果傳統的數字化、自動化電廠生產控制系統代表著智能電廠時代,那么基于大數據分析、系統自動決策和兩化深度融合環境下的優化運行模式已然成為智慧電廠的1.0時代。
概念不清晰,猶如踩香蕉皮
近年來,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大數據分析、互聯網+、工業4.0的概念走進了現實生活。
作為大唐集團公司首個示范電廠工程、首個超低排放電廠,以及首批創新型企業之一,2016年,大唐南電就迅速啟動了智慧電廠建設。
不過,問題立刻擺在眼前:什么是智慧電廠?如何建設智慧電廠?智慧電廠建設要達到什么效果?
“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和指導思想,必然是腳踩香蕉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大唐南電一位技術人員做了個形象的比喻。
對此,為理清建設思路,更好地推進智慧電廠建設,大唐南電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了廣泛的外出調研、深入討論;另一方面,加強與東南大學、南京科遠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共同研究探討智慧概念、模塊建設和技術實現可行性。
“思維是人類模擬、認知和作用于客觀世界的抽象工具。換言之,人的思維結構,應該與客觀世界相匹配,才能與客觀世界互動。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智慧起來,才能駕馭智慧電廠,把人機交互的智慧發揮到最大。”大唐南電黨委書記王忠清說。
在充分調查“智慧電廠”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大唐南電不斷完善建設總體框架,確立了鍋爐CT、鍋爐燃燒優化調整及三大項目智能摻配、汽輪機冷端優化、三維數字可視化立體設備模型、遠程診斷中心建設、人員定位安全管理系統、智能排放系統、智慧型電廠大平臺建設等為技術核心的八個建設模塊的初級版,保證建設任務明確、功能清晰。
在煤電企業,一次風煤粉濃度的均勻與否對提高燃燒穩定性、鍋爐安全性和鍋爐效率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的測量方式無法實現實時測量、分析結果滯后,無法及時應用到鍋爐燃燒調整中,適應不了大數據分析的要求。2016年下半年開始,大唐南電的經濟煤種摻燒比例不斷加大,為了不讓吃“雜糧”的鍋爐“鬧肚子”,自動控制系統的優化必須得到這一數據。
“經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其他電廠確實有能測得比較準的技術改造項目,但是投入比較大,維護成本也不低,綜合效益不劃算。”因此,該廠采取了“曲線”測量的方案,在磨煤機出口煤粉管加裝風粉在線測量調節裝置,測量一次風煤粉濃度并加以調節,解決了電廠由于煤粉濃度分配不均而導致燃燒不穩、效率下降的情況。
與此同時,為了在有限條件下,提升電廠“感知”能力,大唐南電還將現有的數據采集系統評價為三類,第一類是不滿足“大數據”要求,必須重新建立數據采集系統的;第二類是在原先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一些技術改造,使之滿足工業大數據要求;第三類是可以直接利用的,原先這些數據存儲在SIS系統中,直接用于計算和分析就可以挖掘這些數據的潛力。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