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建在海上的發電廠——媽灣電廠
李代明了解到當時蛇口港泊有一艘巨大的半潛式駁船,排水量達15000噸,這艘船完全能作為一個施工平臺來預制水泵房。在經過論證后,一種半潛駁浮箱法技術正式形成。建在山洞里的火電廠!
簡單講,就是在半潛式駁船的甲板上,提前預制泵房,建好后再浮運到指定位置,進行充水下沉,沉降到指定位置后,將泵房整平回填,排出壓重水,進行內部施工。
1992年10月30日,蛇口碼頭上一個超過5000噸的,24米*34米*11米的水泵房傲然挺立在半潛式駁船甲板上,并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完成沉降。
這一項技術,大大節省了筑沙及建泵房的時間,不僅搶回了6個月工期,還填補了國內空白。1995年,這項技術也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三等獎。
建設最快!
自1992年媽灣電廠土建工程開工到1993年第一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我們的建設者僅用了18個月的時間,創造了同類國產燃煤機組中國電廠建設速度的新紀錄。這離不開每一位建設者的努力。建在山洞里的火電廠!
當時項目上還有一個電焊“娘子軍”班組,平均年齡十八、九歲,干起活來,絲毫不輸男同志。那時,由于媽灣電廠是填海工程,考慮到海水的腐蝕性,樁基要用的鋼樁都是從德國進口而來,用的都是特殊焊條,這對大家的焊接技術提出了全新的考驗。
考驗也遠不止這些,夏季的施工平臺,溫度超過50度,還有滾滾熱浪,但為了保證焊接時避免電焊弧的傷害,她們必須穿著厚厚的工作服,腳下的平臺還經常會遭遇海水“洗禮”……排名第一的電力微信公眾號精選
在水與火的雙重考驗下,她們為了保持焊條運用的平穩度,反復練習“蹲姿”,一蹲常常就是幾個小時,還必須屏住呼吸練習控制氣息。經過大量培訓和實操,終于用她們的“巧婦之手”,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解決了這些洋鋼樁的“水土不服”,不僅實現打入地下的舊鋼樁和新鋼樁完美拼接,還做到新鋼樁間自然無縫銜接。
1993年1月5日,李鵬總理參觀了正在施工的深圳媽灣電廠。在聽到我們這支隊伍是干過陡河電廠和大亞灣核電站的隊伍時,他說:“你們是很強的隊伍。”
這支娘子軍只是媽灣建設者的縮影,憑借著先進的管理模式及各單位的團結奮斗,中建二局還在這里創造了“發揮優勢、團結拼搏,勇創一流”的媽灣精神。
多年以來,媽灣電廠高度重視環保工作,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于環保技術改造和管理,目前環保排放水平領先于廣東省內其他電廠,達到了國家環保示范電廠——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水平,同時提前達到歐盟將于2021年實施的最新火電廠排放標準。
“同在一片藍天,共享環保成果”。媽灣電廠已按照“深圳藍”行動計劃進行部署,在保障社會安全供電的情況下,保證脫硫效率達到98%以上,脫硫脫硝設備投運率達到99%以上,計劃通過兩三年的持續努力,穩定達到世界最好水平,為大灣區建設做出電力行業的安全、環保貢獻,為“深圳藍”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