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價創新高 天然氣冬季保供戰升級
一場嚴重的氣荒正在蔓延。《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隨著冬季煤改氣等需求的集中釋放,近期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加劇,一些地方開始限氣停氣, LNG(液化天然氣)價格也漲至歷史新高。在此之下,保供戰緊急升級
一場嚴重的“氣荒”正在蔓延。《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隨著冬季煤改氣等需求的集中釋放,近期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加劇,一些地方開始限氣停氣, LNG(液化天然氣)價格也漲至歷史新高。在此之下,保供戰緊急升級。
12月4日,在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下,各地發改委召開LNG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企業加強價格自律。而河北等多地也啟動了保供應急預案。更值得關注的是,中石油和中海油正在協調聯手保供。
業內人士認為,告誡會雖然只是一種窗口指導式的監管措施,但也是一個市場信號。隨著南方天然氣更多地運輸到北方,12月份LNG價格將有一定的回落。但要真正解決氣荒問題,在通過進口和國內生產增加供應量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
緊急 一些地區開始限氣停氣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長、“煤改氣”政策影響,天然氣消費一改往年的頹勢,增長重回兩位數。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估計,今年全年的天然氣消費量在2300億/立方米,增量3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其中煤改氣帶來的新增消費量近200億立方米。
雖然10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做好2017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天然氣供需形勢較為嚴峻。如遇持續低溫天氣,矛盾將更為突出,并做了一系列保供安排。但“氣荒”比預期來得更早、更猛烈。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10月份北方部分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吃緊,導致進口LNG順勢漲價。同時,部分工業用氣開始受到限制,最高限氣幅度甚至可達日供應量的20%。而從11月15日北方地區啟動供暖開始,多地LNG液廠出廠價更是以日均200-300元甚至更高的漲幅一路上揚。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12月1日當天個別地區液廠的氣價飆升至9000元/噸,創歷史新高,而今年9月以來全國LNG市場平均價格漲幅已經翻倍。
“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現象越來越嚴重,部分地區一貨難尋,出現了有價無市的情況,北方地區尤為明顯。”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苗瑩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為了保證冬季供暖,中石油等對非居民用氣實行限氣,上游氣源不足。北方目前開工的液廠開工率多在20%-40%,整體產量不高,供應量較低,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河北省發改委近日發布緊急通知啟動天然氣迎峰度冬緊急預案,稱自11月28日起進入全省天然氣供應II級預警狀態,即橙色預警,這僅次于紅色預警,意味著全省供需缺口達10%至20%。要求各地按照保供順序對工業、商業用戶限氣停氣。山東、河南、陜西、寧夏、內蒙古等多地天然氣供應也紛紛告急,限氣停氣愈演愈烈,已經影響到下游終端市場。
監管 冬季保供戰緊急升級
雖然2013年液化天然氣價格管制就已經放開,但近期LNG價格漲勢不停,國家發改委接到了來自各方的質詢。在此之下,其12月1日緊急發布《關于部署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的通知》,提出“防范液化天然氣價格異常波動,確保迎峰度冬期間液化天然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統一部署相關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在12月4日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各液化天然氣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
記者了解到,在這場告誡會上,地方發改委還列舉了一些單位因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嚴厲懲戒的案例。強調各液化天然氣企業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實施其他任何形式的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否則價格主管部門將依據相關法規嚴肅查處。
“LNG畢竟已經市場化,發改委直接干預價格很難,但這個會議對市場是一個信號。氣荒要有所緩解,還是要從供需入手。”苗瑩瑩表示。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河北省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調度氣源保障問題。要求該省天然氣應急調度指揮中心準確掌握全省天然氣動態供需情況。多渠道爭取氣源,全力保證供應。加強供需預警監測,建立健全省市兩級冬季天然氣應急供應調度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多方努力下,中石油與中海油正在協調準備采取在天津互聯互通的方式聯手保供,如果協議達成,這將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保供。
同時,前期受距離、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南方海氣難以到達北方,但是隨著北方與南方價差的不斷增加,目前部分華南海氣已經運輸至河南、安徽、山東南部一帶,而東莞九豐也開始積極與北方貿易商聯系,尋求進一步的合作,預計后續南方到貨量將越來越多。
對策 加快基建和體制改革
“12月份LNG價格將有一定的回落,主要由于市場價格過高導致下游萎靡,且南方貨源已經開始進入北方,對北方的價格勢必造成牽制,預計山西及河南價格將首先回落,跌勢逐漸蔓延到陜西、內蒙古一帶,但是考慮到市場仍是供應緊張的局面,跌勢將控制在1000元/噸左右。”苗瑩瑩判斷稱。
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供需失衡一方面是國產氣源、進口氣源的增長不足以滿足下游需求。另一方面則與國內天然氣管道、儲氣庫等基礎設施能力落后有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景春梅認為,伴隨著氣荒來臨,競價交易出現爭議,上下游利益矛盾凸顯,“表面上是價格問題,背后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體制問題,根源是體制改革滯后。”她強調,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采、進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通過增加競爭來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才能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這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這些問題已得到有關部門的注意。國土資源部正在研究制定油氣管理體制改革的規范性文件,國家能源局已將油氣管網互聯互通相關文件下發至地方,同時將出臺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立天然氣調峰市場機制的意見,并且醞釀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
不過,苗瑩瑩表示,目前提出的加快儲氣庫建設、鋪設管道等,都非短時間內可以達成,因此隨著煤改氣的持續推進,當前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供應短缺的情況,在未來兩三年內都難以改變,冬季短缺情況更為嚴峻。
12月4日,在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下,各地發改委召開LNG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企業加強價格自律。而河北等多地也啟動了保供應急預案。更值得關注的是,中石油和中海油正在協調聯手保供。
業內人士認為,告誡會雖然只是一種窗口指導式的監管措施,但也是一個市場信號。隨著南方天然氣更多地運輸到北方,12月份LNG價格將有一定的回落。但要真正解決氣荒問題,在通過進口和國內生產增加供應量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
緊急 一些地區開始限氣停氣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長、“煤改氣”政策影響,天然氣消費一改往年的頹勢,增長重回兩位數。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估計,今年全年的天然氣消費量在2300億/立方米,增量3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其中煤改氣帶來的新增消費量近200億立方米。
雖然10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做好2017年天然氣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天然氣供需形勢較為嚴峻。如遇持續低溫天氣,矛盾將更為突出,并做了一系列保供安排。但“氣荒”比預期來得更早、更猛烈。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10月份北方部分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吃緊,導致進口LNG順勢漲價。同時,部分工業用氣開始受到限制,最高限氣幅度甚至可達日供應量的20%。而從11月15日北方地區啟動供暖開始,多地LNG液廠出廠價更是以日均200-300元甚至更高的漲幅一路上揚。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12月1日當天個別地區液廠的氣價飆升至9000元/噸,創歷史新高,而今年9月以來全國LNG市場平均價格漲幅已經翻倍。
“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供需失衡現象越來越嚴重,部分地區一貨難尋,出現了有價無市的情況,北方地區尤為明顯。”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苗瑩瑩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為了保證冬季供暖,中石油等對非居民用氣實行限氣,上游氣源不足。北方目前開工的液廠開工率多在20%-40%,整體產量不高,供應量較低,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河北省發改委近日發布緊急通知啟動天然氣迎峰度冬緊急預案,稱自11月28日起進入全省天然氣供應II級預警狀態,即橙色預警,這僅次于紅色預警,意味著全省供需缺口達10%至20%。要求各地按照保供順序對工業、商業用戶限氣停氣。山東、河南、陜西、寧夏、內蒙古等多地天然氣供應也紛紛告急,限氣停氣愈演愈烈,已經影響到下游終端市場。
監管 冬季保供戰緊急升級
雖然2013年液化天然氣價格管制就已經放開,但近期LNG價格漲勢不停,國家發改委接到了來自各方的質詢。在此之下,其12月1日緊急發布《關于部署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的通知》,提出“防范液化天然氣價格異常波動,確保迎峰度冬期間液化天然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統一部署相關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在12月4日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各液化天然氣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
記者了解到,在這場告誡會上,地方發改委還列舉了一些單位因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嚴厲懲戒的案例。強調各液化天然氣企業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實施其他任何形式的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否則價格主管部門將依據相關法規嚴肅查處。
“LNG畢竟已經市場化,發改委直接干預價格很難,但這個會議對市場是一個信號。氣荒要有所緩解,還是要從供需入手。”苗瑩瑩表示。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河北省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調度氣源保障問題。要求該省天然氣應急調度指揮中心準確掌握全省天然氣動態供需情況。多渠道爭取氣源,全力保證供應。加強供需預警監測,建立健全省市兩級冬季天然氣應急供應調度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多方努力下,中石油與中海油正在協調準備采取在天津互聯互通的方式聯手保供,如果協議達成,這將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保供。
同時,前期受距離、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南方海氣難以到達北方,但是隨著北方與南方價差的不斷增加,目前部分華南海氣已經運輸至河南、安徽、山東南部一帶,而東莞九豐也開始積極與北方貿易商聯系,尋求進一步的合作,預計后續南方到貨量將越來越多。
對策 加快基建和體制改革
“12月份LNG價格將有一定的回落,主要由于市場價格過高導致下游萎靡,且南方貨源已經開始進入北方,對北方的價格勢必造成牽制,預計山西及河南價格將首先回落,跌勢逐漸蔓延到陜西、內蒙古一帶,但是考慮到市場仍是供應緊張的局面,跌勢將控制在1000元/噸左右。”苗瑩瑩判斷稱。
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供需失衡一方面是國產氣源、進口氣源的增長不足以滿足下游需求。另一方面則與國內天然氣管道、儲氣庫等基礎設施能力落后有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景春梅認為,伴隨著氣荒來臨,競價交易出現爭議,上下游利益矛盾凸顯,“表面上是價格問題,背后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體制問題,根源是體制改革滯后。”她強調,只有加快體制改革,把競爭性環節放給市場,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參與天然氣開采、進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通過增加競爭來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才能還原能源商品屬性,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這是促進天然氣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
這些問題已得到有關部門的注意。國土資源部正在研究制定油氣管理體制改革的規范性文件,國家能源局已將油氣管網互聯互通相關文件下發至地方,同時將出臺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立天然氣調峰市場機制的意見,并且醞釀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
不過,苗瑩瑩表示,目前提出的加快儲氣庫建設、鋪設管道等,都非短時間內可以達成,因此隨著煤改氣的持續推進,當前國內液化天然氣市場供應短缺的情況,在未來兩三年內都難以改變,冬季短缺情況更為嚴峻。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