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大中型水電站安全生產管控及應急管理培訓在蓉舉辦
日前,國家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成立,對于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整合優化應急力量和資源,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等,將發揮更大的國家功能作用。為了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強化安全生產防控及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部署,推動傳統能源行業的技術革新與能源轉型,助力提升電力企業在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工作領域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4月12-13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在成都舉辦了“2018全國大中型水電站安全生產管控及應急管理培訓”會議。會議邀請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IBM大中華區等國內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新興科技產業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背景下電力安全生產工作在應對多項復雜性問題時的系統解決方案及如何借助新型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水平等對與會人員展開了系統培訓。來自電力企業、流域公司、建設管理、科研院所及水力發電廠等近30家單位130余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美國聯邦應急指揮學院訪問學者于鳴平以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為例,對綜合應急管理的重要性與安全形勢作了詳細分析。同時以美國、日本在應急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先導,指出當前中國應急管理工作面臨著“高動態、多維度、復雜性”等問題和矛盾。在應急預案編制上,要注重可操作性和演練,指出“演練不是演戲,沒有問題的演練是不成功的演練”。于教授推介的“無腳本演練”模式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
國務院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劉鐵民,結合多年從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工作的豐富經驗,解讀了新時代背景下安全管理科學最新進展與面臨的挑戰。劉院長指出,雖然我國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總數呈逐年下降的態勢,但是重特大事故發生的風險仍然較高。他還細致剖析了安全生產與事故致因理論,指出安全管理要從傳統安全管理向現代風險治理轉變,應將系統論的觀點結合并運用至安全管理工作中。
清華大學教授、博導林鵬以“基于微信的土木工程安全管理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全面梳理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安全生產事故所面臨的防治挑戰、工業信息化改革三方面理論背景,對安全管控理論的結構搭建、對策與實踐進行了詳細解讀。林教授還分享了清華大學科研團隊開發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安全隱患排查系統,該系統在水電工程建設施工區域隱患排查、閉環處置、效率提升、應用交互、客戶體驗上均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國務院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鄧云峰就非常規突發事件中應急準備組織內容作了介紹。他指出新形勢下綜合應急管理工作正從單災種應急向多災種綜合應急方向發展,應急管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做好應急準備,且應從風險分析、資源管理、預案體系完善和應急意識提升等方面入手。強調在事故處置中安全管理人員的處置流程和溝通技巧是重中之重。
IBM大中華區業務發展事業部總監呂新杰圍繞大數據技術重點闡述了大數據分析在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與應用,分享交流了IBM中國“綠色地平線”技術團隊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在光伏、風電和電網等領域實施的部分成功案例,該系統技術對大氣污染防治、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方面的海量大數據具有實時分析和處理的能力。
學會風險管理專委會專家介紹了在應急管理方面的主要業務,智能電站3D數字化廠房、流域安全管控平臺等的建設成果,重點就水電數字化模型構建、虛擬仿真技術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在完成烏東德水電工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項目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分析、GIS等關鍵技術的流域級綜合管控平臺。結合長河壩、猴子巖、烏東德等典型應急管理項目案例,提出了水電企業應急管理體系構建的全新系統解決方案和技術工作流程。專委會將充分依托學會的行業平臺和發揮專家智慧技術團隊優勢,努力為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提供專項服務。
在交流討論環節,與會人員就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安全管理權責、企業面臨科技進步的機遇與挑戰等關鍵問題向培訓專家進行了咨詢和探討,會場氣氛熱烈,互動交流效果良好。
學會風險管理專委會秘書長時斌在作培訓小結時,對各行業單位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厚愛表示感謝。指出此次培訓取得了預期效果,后續專委會將根據大多數行業單位倡議通過學會平臺向有關部門和科研管理機構申請立項,組織編制《大中型水電站應急管理體系規范》和建設“水電企業安全與應急分級管控信息平臺”,積極推動提升行業和企業安全與應急管理專業化水平。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