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棄風棄光電量超某些國家一年用電量 將鈔票往火里扔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一路飆升,風電、光電、水電已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綠色發動機。清潔能源源源不絕,卻無法充分有效利用,大量棄電問題猶如一道緊箍咒,制約行業發展、產業轉型和環境優化。喧囂多年,
堅強的電網是遠距離輸送電力的保障,但電網和電站分屬不同部門審批,建設周期差別較大,容易出現電站已經建設完成,而電網線路還未實現配套的問題。
截至2016年底,“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合計1.63億千瓦,但電力外送能力只有3400萬千瓦,僅占新能源裝機的21%。
清潔能源發電上網難,還有電力系統穩定性方面的原因。
有人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稱作“垃圾電”,這種說法雖有失公允,但可再生能源發電確實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可能導致電網側調峰能力不足。
如何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提高現有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充分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已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此外,清潔能源消納還存在地區“壁壘”。在電力整體富余的情況下,有部分地區出于地方經濟增長、保障就業等方面考慮,消納外來清潔能源電力的意愿不強。
需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日前聯合發布《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這是國家層面首次提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時間表和量化指標,彰顯能源低碳轉型的堅定決心。
清潔能源的發展對傳統能源管理、技術、市場提出新要求,許多新問題需要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解決“三棄問題”,首先應重視發展規劃制定,滾動編制、嚴格執行,在整體規劃下建立規范市場,不以局部利益影響全局,由政府主導并吸納專業人士參與。
清潔能源入網,提升電網調峰能力是關鍵。綜合具備水、火、風聯合調峰和高安全穩定性等特點的智能電網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新能源的發電量吸納、送出,并保證接入后電網的安全運行和調度。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形成以華北、華東、華中特高壓同步電網為接受端,東北、西北電網為輸送端,連接全國各大煤電、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的堅強電網結構。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保證風電、太陽能發電優先上網,火電就要變成調度電源。大范圍調節有可能提高發電成本,需要提前謀劃對策。
此外,還要著力加大對儲能產業的支持。針對目前支持政策缺乏、市場機制尚未建立、研發能力不足的現狀,應給予儲能設施全面參與市場的許可、適當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優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針對清潔能源消納的地區“壁壘”,要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外送通道和跨省跨區交易,建立新的電價機制和清潔能源配額制度,加快構建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推進可再生能源電力參與市場化交易。
今年10月,張家口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交易在冀北電力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受到電力企業歡迎。交易過程中共有28家風電企業的37個風電項目參與摘牌,申報交易電量達2350萬千瓦時,相比掛牌電量1930萬千瓦時,多出420萬千瓦時。
可再生能源企業雖然有政策鼓勵、資金扶持,也要避免陷入盲目發展。從長遠看,清潔能源必將走向市場。在我國完善發電補貼標準、建立補貼逐步下調機制的背景下,清潔能源企業如何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
原標題:這個行業為什么“將一捆捆鈔票往火里扔”?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