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海外融資潮起落
2017年多家海外上市光伏企業陸續選擇私有化退市,事出何因?在回歸國內市場之后,迎接他們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融資環境?2017年12月11日,阿特...
2017年多家海外上市光伏企業陸續選擇私有化退市,事出何因?在回歸國內市場之后,迎接他們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融資環境?
2017年12月11日,阿特斯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特斯”)發布公告,董事長兼CEO瞿曉鏵將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于瞿曉鏵及其配偶張含冰女士的在外普通股。此舉意味著阿特斯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這是繼11月中旬晶澳太陽能宣布私有化之后,再一次出現了選擇私有化退市的光伏企業。
近兩年,光伏企業從海外退市已并非鮮見。在此之前,已有天合光能、昱輝陽光等多家光伏企業相繼發布私有化消息。
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能在海外上市是優質光伏企業的一種明智選擇,因為此舉可為他們帶來資本支持和品牌傳播效應。而如今,局勢明顯已大不一樣。
在海外上市的優質光伏企業為何會選擇走上私有化之路?一旦回歸國內市場,他們面對的又是怎樣的一個融資環境?
被低估的市值
“資本市場和產業發展最好協同,主動退市是公司發展的戰略選擇。”于2017年3月初正式實現私有化,從美國紐交所退市的天合光能如上回復《能源》記者的采訪。
早先曾有中電光伏因股價連續跌落被責令退市,抱憾離場。英利綠色能源也曾多次遭到美國的退市警告,一度陷入窘境。而如今,從海外退市回歸國內市場已然成為一種主流,不過這卻是光伏企業的自主選擇。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能源》記者:“光伏優質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目前來講確實是一個主流趨勢。而產生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優質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值被嚴重低估。”
在海外不受資本熱捧,企業融資就十分困難。以阿特斯為例,作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商、建設運營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阿特斯自2006年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僅融到3億多美元,光伏中概股在美股的生存處境可見一斑。
與之相比,在國內A股市場,光伏板塊估值持續走高。公開數據顯示,隆基當前市值已經能達到715億元,而阿特斯的最新市值為10.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12億元,兩者市值足有十倍之差。
“隆基的市值能達到700多億,是因為在國內上市,得到了高市值。其實從出貨量和銷售額來看,隆基可能比不上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北京君陽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彭立斌接受《能源》記者采訪時坦言,“從美國退市后準備在國內上市的企業,往往想得到一個更高的市值。”
光伏企業在海外市值之所以如此之低,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市場對這些光伏企業不了解,價值被低估。即使同行上市公司的技術、產品等各方面沒有他們好,但是市值依然要比他們高。
另一方面也不乏做空中概股的情況。據業內人士分析,在海外本身對中國光伏企業缺乏認知的情況下,信息存在不對稱問題,迎合投資人對中國企業不信任的觀念加以利用并不是一件難事。
引發光伏企業回歸熱潮的另一重要因素則是國際市場格局的變化,發展至此,國內光伏市場的容量早已今非昔比。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裝機容量達102GW,累計光伏容量達到405GW。其中,中國市場新增裝機53GW,累計裝機達到130GW,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光伏市場如今的地位不言而喻,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2018年若維持去年裝機水平,中國仍然支持全球新增裝機的半壁江山。
“之前歐美市場是全球光伏市場的主要陣地,在美國上市能夠更好地幫助天合在歐美市場發展。但十年過去,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市場的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回歸也是天合發展的戰略之選。”天合光能方面表示。
事實上,光伏真正的大規模市場目前都已在國內。與此同時,受雙反、美國201措施等影響,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也越來越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當前國內市場下游光伏裝機已經占全球半數以上,在海外的品牌效應已經沒有那么強,而品牌效應正是當初光伏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談及光伏企業這一波退市潮將持續多久,彭澎認為,持續情況主要看國內和國外金融市場之間對中國優質公司的估值是如何判斷的,國內股市溢價高自然就會出現回流的趨勢。
回歸之后
光伏企業退市后如何回歸國內市場?目前來看,國內A股上市似乎是最優選擇。
A股上市對光伏企業有極大的利好。2017年12月下旬,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計劃分拆最核心的光伏硅材料業務,并獨立A股上市,這對大幅提升保利協鑫執行股權融資和降低負債比率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光伏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無疑也看到了中國資本市場對這些新興戰略產業中的佼佼者企業有超高的溢價。這些企業的股價在國內市場上市必然會有更好的表現,尤其是A股。
“如果有一個上市公司,本身A股就可以成為一個融資平臺,可以進行發債券或是其他產品,多方面都會受到更好的優待。”彭澎說。
回歸到國內市場的光伏企業,會再次面臨融資情況。A股上市公司與銀行和金融機構洽談融資時會有更強的優勢,即使這些退市企業自身絲毫不遜色于國內A股上市企業,但在融資時與之相比還是會有所不足。
天合光能此前表示,退市后,如果選擇回歸A股,主要意義在于希望與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和亞洲光伏市場的發展協同。
“從中國資本市場本身來說,需要一些非常良好的領軍企業來發展。天合光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一個實體經濟的主體企業,目前各個方面對于我們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是很歡迎的。”天合光能在回復《能源》記者的采訪時如上表示。
目前,通過天合光能引入多家新股東等一系列動作,不難看出其正在積極推進國內上市進程的意圖。
需要關注的是,雖然這些退市企業毫無疑問是優質的光伏企業,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在國內A股上市沒有難度。
“A股上市是企業的一個主觀愿望,要看國內市場的行情,以及企業自身條件能不能達到A股上市的標準。”蘇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顧泉向《能源》記者表示,相比于海外上市,國內A股上市對公司的利潤、規模,要求會更嚴格。
也應看到: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大起大落的光伏產業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監管機構對光伏企業上市的態度十分謹慎。
“另外,如果直接從國外退市,再從國內上市,相當于一種資本套利,也不是一種被支持的方式。”顧泉進一步分析。
誠然,A股上市將為企業帶來種種實際利好,但是否選擇上市終究是企業自身的戰略選擇。在2017年11月17日以3.62億美元達成私有化協議的晶澳太陽能,之前一直被猜測勢必會回歸A股,而其在12月初發布聲明,則明確表示目前沒有關于國內上市的計劃。
對于從海外退市的光伏企業回歸國內市場之后是何走勢,《能源》記者也會在后續的報道中持續關注。
融資困局不再?
自光伏電站開建以來,融資難題便如影隨形。而今,隨著各路資本競相涌入,融資被動的局面或將悄然轉變。
“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能看到未來幾年這個企業能帶來一種什么樣的回報的時候,根本不用去愁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紅煒對光伏融資環境信心滿滿。
當光伏產業面臨融資困境找不到出路時,紅煒曾發表過一系列文章對光伏產業融資難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而如今,在其看來,光伏融資已非“差錢”的階段,更多的是“誰牛錢跟誰走”的問題。
同時,紅煒強調,基金也好,融資也罷,往往不會直接去操作,而一定是依附于那些有獨特商業模式的企業,為其提供金融服務。
據了解,在2017年,就有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東旭藍天等多家光伏企業,通過與“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公司以合資成立產業基金/合伙投資公司”的方式進行融資。
同時,融資渠道的多樣化有目共睹。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擴張,光伏金融產品迎來一個蓬勃的局面,基金、債券等新產品層出不窮,金融機構在光伏方面的業務也在逐漸擴展。
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例,自2011年以來,在光伏方面一共發放貸款1200億,共支持600多個光伏項目,并計劃在2018年繼續加大對光伏產業的融資支持。
在這一活躍的市場,大量的參與主體和資金流動似乎讓人眼花繚亂。不過細看之下,就會發現這個看似雜亂的市場的資本運作很好地依照“有需有求”進行著,“逐利”依然是不變的主題。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何選擇自己的融資方式?紅煒認為,更多的資本運作還是圍繞著自身進行,要具體從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項目來看。
“還有緣分,就比如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但是地域或時間沒到也不行,融資也是如此,要具體分析。”紅煒打了個形象地比喻。
活躍的光伏市場融資環境看起來一片大好,對此,顧泉卻不以為然。“整個光伏行業存在一個債務鏈條,國家補貼欠下游企業,下游企業欠中游企業,中游再欠上游。”顧泉認為,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信貸融資并非易事。
同樣對于海外退市回歸國內市場的企業,在顧泉看來,情況也不容樂觀。“回歸國內市場的這幾家上市公司多是賣產品給下游電站的,一些企業在西部電站受限電和補貼拖欠等影響,實際收益率并沒有太好。”
對此,彭澎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光伏融資并不是無需擔心資金問題,而是不同開發群體享受不同的金融待遇。整體來講,光伏產業的融資水平依然利率偏高。
此外,從不同主體來看,大型國有光伏開發集團一般沒有融資問題,而融資問題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中小型光伏開發公司中。
新模式涌現
長期鉗制光伏發展的融資枷鎖或將迎來松綁時刻,在國家政策的利好誘導下,多種融資新模式競相涌現。
近日,由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和廣州碳排放交易所共同牽頭,聯合中國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個針對新能源資產投融資及其價值與風險評估的專業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營。
新的投融資平臺作為一個媒介,連接的是開發商與投資商。一方面為投資者尋找有價值的新能源項目,另一方面解決新能源項目融資難問題。同時還有為新能源項目提供專業評估的第三方服務。
彭澎向《能源》記者表示,新投融資平臺對與光伏市場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依次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新投融資平臺的成立反映了目前市場存在的一種需求,同時能夠看到,想要解決融資難題,其中的一個要點就是風險控制。
“只是盲目地用光伏去圈錢,然后風險控制又做得不好,反而會讓光伏企業死得更快。”在彭立斌看來,除了需要一定的資本金外,企業融資面臨的考驗一是管理能力,二就是項目風險控制。企業做好自身的風險控制是未來融資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未來金融機構對這一市場的投放會更加細化。如果發起一項投資,只投向加工環節,或者只投向于分布式市場中的屋頂電站,一定會細分。”
談及細化,分布式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市場,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其自身項目小,散戶多的特點,對分布式而言,大量的融資則是通過融資租賃進行的。
據業內人士分析,分布式融資主要是中小項目,做融資租賃相對會更容易。與地面電站相比,分布式的收益率會更高,好的分布式項目收益率能達到10%-15%,對于實體經濟來說收益率相對比較客觀。
“只要分布式項目做得好,融資就不成問題。”彭立斌坦言,散戶對項目對判斷可能不夠專業,所以會出現融資問題,相比較而言項目條件好一些的話,是不存在融資問題的。
在顧泉看來,從整個光伏行業來看,想要解決目前所面臨的難題,改善光伏融資環境,需要從企業自身和外部融資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在利潤、現金流方面要均衡把控,不盲目追求產能和裝機規模;另一方面,金融機制需要創新,比如能否有第三方評估機構和保險機構先進來,這樣其他各類金融機構有信心較快跟進。另外,項目貸款也需要突破。
值得關注的是,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光伏企業未來的發展動力需要依靠其他成本的下降。如組件等硬性成本的壓縮空間畢竟有限,如何壓縮土地、并網等軟成本就十分關鍵,融資成本的下降對光伏行業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未來2-3年內,還是希望能通過有效的機制,或是市場管理機制的成熟,將全行業的融資成本降下來。”彭澎說。
原標題:光伏海外融資潮起落
責任編輯:李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