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賽維重整落定 昔日光伏巨頭上演沉浮啟示錄
歷經六年,昔日光伏巨頭江西賽維的重整終于迎來了塵埃落定的時刻。
4月23日,媒體消息稱江西賽維已經被贛商科技集團接管,新的管理團隊已經由贛商集團派人出任。時代周報記者隨后嘗試聯系江西賽維,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有效回復。不過,查閱企業信息信用系統顯示,4月10日,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新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由由劉志斌變更為贛商集團董事長甘勝泉。
據悉,此前的2018年1月10日,江西省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權人會議表決結果依法作出裁定,批準上述兩公司的重整計劃并終止對賽維兩家公司的重整程序,禾禾能源科技(江蘇)有限公司、蕪湖華融新亞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賽維兩公司新的重整戰略投資人,將支付對價17.95億元收購賽維兩公司100%股權,并按此對價清償賽維兩公司的債務。
這意味著,繼今年1月重組計劃被批準后,江西賽維最終完成了重大的“停車調整”。不過,對于這個昔日光伏巨頭而言,無論未來將走向何方,其在中國的光伏發展史上,永遠都將和無錫尚德成為2012年在歐美“雙反”打壓下、極速凋零的國內光伏企業的縮影。
而在如今光伏行業擴產之聲不斷、隆基一個月內單晶價格兩次下調,加之美國和印度提高光伏貿易壁壘等相似大環境下,久違的江西賽維重整消息傳出,不得不讓行業思考和擔憂—光伏行業的下一步將如何走?
昔日光伏巨頭沒落
作為江西省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昔日的江西賽維堪稱中國光伏的“名片”,躋身全球最大多晶硅片制造。資料顯示,江西賽維于2005年7月在江西省新余市注冊成立,僅僅兩年的時間便在美國的紐交所成功上市,當時融資達到4.86億美元,是當時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
一時風光無兩的江西賽維對于光伏行業的前景十分看好,加大投資同時上馬多期擴產項目,并側重不同產品形成了龐大的體系。據了解,彼時的賽維子(孫)公司共20多家,其中江西賽維、新余賽維、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伏硅公司”)、賽維LDK太陽能多晶硅有限公司、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為其主要資產。
然而形勢在2011年開始急轉直下,全球光伏市場出現產能過剩、需求降低,導致貫穿產業鏈的持續價格壓力,歐美先后對中國光伏企業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決定征收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其中征稅對象有晶體硅光伏電池、電池板等。
然而,從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統計來看,歐美國家是我國彼時光伏出口的主要對象國,對美國的出口占比為15.56%,而歐美國家共同占據了總出口的70%以上。歐美“雙反”政策對彼時針對歐美市場大量擴產的國內光伏企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而江西賽維也成為這輪“寒冬”倒下的行業巨頭。
據悉,2015年4月1日,紐交所公告宣布,即時停止賽維美國存托憑證(ADR)的交易。這意味著賽維的股票將不能在紐交所主板交易而轉到OTC交易。5月1日,賽維從紐交所退市,并轉至OTC市場交易。隨后,賽維也在開曼法院裁定下,完成了與債權人海外債務重組的交易。
隨后,資產質量相對最好的賽維光伏硅公司,被韓國希恩門(SNM)的蘇州子公司接盤,而賽維LDK太陽能多晶硅有限公司沒有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直接進入清算、資產拍賣。相對上述兩家較為順利的進程,江西賽維與新余賽維作為整體進行重整,則一波三折,懸而未決。
擴產隱憂與貿易壁壘
如今,伴隨著贛商科技集團的入主,江西賽維歷時六年的停擺終于塵埃落定,轉型民企控股后,江西賽維將重新找尋到其新的出發點,可喜的還有,賽維LDK旗下的光伏硅公司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其應收也達到了11億元,根據其擴產計劃,其光伏硅產品也將在2018年7月份以后,產能達到2萬噸的水平。
然而,相比江西賽維往日的風光,如今的光伏行業已經滄海桑田。歷經2012年的“寒冬”之后,國內的光伏產業逐漸恢復發展,并在過去的幾年里實現爆發式地增長。國際能源署光伏電力系統項目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2015-2017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15.13GW、34.54GW和53GW,連續幾年位居全球第一。國內與國際光伏裝機量持續上揚之下,國內跑出了例如晶科、中能、晶科、晶澳能源、天合光能等新的領軍企業。
不過,繁榮之中亦現隱憂。在實現質量提升、平價上網的政策主基調下,一是國內低端產能一直面臨洗牌和淘汰,二是自去年開始的光伏企業擴產潮再度加深了行業的產能過剩隱憂。
據悉,去年開始各大光伏材料企業擴產的消息就陸續傳出,并且在2018年集中放量。資料顯示,保利協鑫宣布在新疆建設的總產能為6萬噸的多晶生產基地,將在2018年完成前兩期4萬噸的投產;通威股份表示,其規劃的包頭5萬噸以及樂山5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也將在2018年各完成一期投產,合計達到產能5萬噸;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也對外宣布,其12萬噸多晶硅項目一期3萬噸投產也將在2018年實現。
國內企業爭相擴產,然而進入2018年,美國與印度則對中國光伏行業再度提高了關稅壁壘。據了解,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實施了征收30%關稅。受此影響,2018年1-2月中國消失在十大組件出口國中。
除此之外,近日工信部也出臺政策對光伏產業進行“降溫”。早在3月1日,工信部就印發《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相比2013版和2015版,其中的一大的變化就是針對新建和改擴建多晶硅制造項目,要求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
此外,4月25日是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對《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管理的意見》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兩個文件進行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而就在4月24日,在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釋放了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多個信號。
光伏寒冬再次降臨?
產能待考、貿易壁壘,國內政策收縮,諸多因素的接連加碼,似乎是2012年前夜的再現,而2018年會成為國內光伏寒冬的降臨時刻嗎?
對此,業內人士的看法不一。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光伏行業出現諸多不明朗因素,如果裝機量不能延續前幾年的增長勢頭,那么高歌猛進的國內光伏企業將騎虎難下,2018年的新增裝機或將迎來近五年中國光伏發展的首次下滑。
有媒體報道指出,這一現象在國內的單晶龍頭隆基股份近日發布的一季度報告已經顯現。據悉,隆基股份2018年4月27日發布的2018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7億元,同比增長29.14%,凈利潤5.43億元,同比增長23.57%。但近年來在產能擴張的道路上高歌猛進的隆基股份在一季度存貨激增77%,較營收增速高出近50個百分點。
事實上,為解決庫存增速過快的問題,隆基股份2018年以來已經行多次降價。資料顯示,公司自2018年4月26日起,P型M2、180μm厚、0.8-2.6Ω.cm電阻率的單晶硅片價格下調,其中國內由4.5元下調至4.45元,海外由0.62美元下調至0.61美元,幅度分別為1.11%和1.161%,是繼3月26日以來第二次下調該規格的硅片價格,累計降幅超過2%。除此之外,2018年以來隆基股份還曾三次下調P型180μm厚度單晶硅片的價格,累計降幅更是高達近16%。受原材料漲價和產品出廠價格下調的雙重影響,隆基股份2018年一季度綜合毛利率為21.91%,同比下降9.4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5.01個百分點。
面對行業產能過剩的隱憂,一國內著名光伏企業有關人員此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只要避免產品的同質化,那就不用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
不過,光伏行業人士王淑娟在針對分布式光伏政策分析中則認為,鑒于2017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18年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的調降辦法,因而之前全國備案了大量的全額上網分布式,如果他們不在備案期內完成,那項目即將被廢除。此外預計2018年底光伏電價肯定還要下調。
“因此,該文件如果執行,毫無疑問今年12月31前會迎來一波盛況超前的、‘全額上網’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搶裝潮,疊加領跑者并網潮,盛況將超過之前兩年的630搶裝。2018年底,企業搶裝的理由比2017年底更加充分、也更加緊迫,在此條件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20GW根本不是事!2018年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很可能會突破30GW,總裝機突破50GW。”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海外貿易方面,PV InfoLink分析師認為,一季度中國組件出口整體出口量低于原先預測,目前看來印度近期不會執行大幅貿易關稅落地課征,需求將可延續到Q2,再加上中國630搶裝,二季度整體市場需求有望優于預期。
“近年中國廠商漸將市場拓展的目光由需求平穩或萎縮的日本、歐洲等國,轉向高度成長的南美、中東及部分中亞、非洲國家,至2017年這些新興國家已占據中國主要出口市場近半數席次。多數新興市場都擁有強力的政策支持或是在氣候地形上極具發展優勢,需求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將會吸引更多的廠商投入發展、尋找各自的利基市場,預期墨西哥、巴西、中東等新興國家在2018年仍會繼續成長并成為中國組件出口的重要市場。”
責任編輯:蔣桂云
-
中水電1到16局的來龍去脈 一次全搞清楚了!
2018-05-02水電 -
中國水電站特色之最 你知道多少?
-
水電站有哪些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