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儲能探索與壁壘
根據“儲能100人”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發電企業面對新的考核顯得并不積極。在新能源企業看來,新版“兩個細則”仍然是“零和游戲”,對參與調頻調峰發電廠的獎勵最終也是來自于不達標電廠的罰款。
發電企業認為,新能源電站配置儲能裝置統一接受電網調度,本質上是服務于整個電力系統,理論上整個電力系統都收益,整個系統應該為此買單,新能源儲能電站能否得到抽水蓄能電站同樣的兩部制電價?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相關的政策出臺。
“兩個細則的考核基本上是罰,其實不利用整個儲能的發展,國內的調頻市場機制上有問題,如果都安裝了儲能,那誰免除了這部分責任?電網等于把調頻義務變相地轉讓給了發電企業。”一家新能源企業高管私下向“儲能100人”透露。
儲能何去何從?
相比龐大的新能源裝機,目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儲能示范項目仍然是星星之火。“兩個細則”對儲能產業本是重大利好,但在電網公司和發電公司互不妥協的情況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儲能仿佛走入“囚徒困境”。
根據去年底國家五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允許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競爭,形成“按效果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價格補償機制。從實際效果來看,電網公司和發電公司似乎都是收益者,但誰都不愿意為增加儲能設備而付費。
電儲能是中國能源大轉型的關鍵一環,各路勢力厲兵秣馬,搶灘布局。如今前景雖好,但變數重重。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的剛性需求一直存在,尤其是電化學儲能在調峰、調頻方面相比火電有明顯的優勢。盡管可再生能源配置儲能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國家在頂層設計也確立了儲能的參與身份,但在電力尚未市場化、儲能的成本還無法傳導給最終用戶的情況下,儲能如何變成有價值的投資仍需要合適的市場結構和定價機制。
中關村儲能聯盟秘書長劉為認為,每個地方電網、電源的特點都不一樣,在目前國家層面指導性鼓勵政策的基礎上,聯盟正在協調各方出臺適合各個地方特點的儲能產業政策。
目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儲能探索無外乎以下三種方式:電網側、發電側、第三方獨立儲能電站。由于各企業所處行業位置不同,對儲能的訴求也各有差異。
電網企業:以國網公司為代表,在青海、河南、張北布局電網側儲能。為電網運行提供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需求側響應等多種服務。
發電企業:以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為代表,在光伏、風電基地發電側布局儲能。驗證儲能技術路線,解決棄風限電問題,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第三方企業:以中能智慧、北控清潔能源為代表,在集中式風光電站區域建設獨立電池儲能電站,協調區域內風光電站和儲能電站的運行,與電網、可中斷性用能等企業互聯互通。
未來新能源的儲能配置將以何種方式為主導,尚未有定論。有電網企業建議,未來應該由電網公司以電網資產投資方式統一建設大規模儲能電站,進入輸配電價結算,對所轄區域內的新能源電站提供調頻、調峰服務。
但電網企業進入輔助服務領域引發了其它投資主體的擔心:
處于壟斷地位的電網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將無法保證給予其它市場主體公平、平等的待遇。
在這樣的現實困境下,儲能從業者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更高層面的決策者出臺更為細致的政策來平衡網、源、儲之間的利益,給予產業實質性的推動。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