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多晶硅成本真的能到4萬/噸?
10月31日,飼料大王、多晶硅大王、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包頭宣布的消息,讓中國光伏發電價格進一步下降,實現平價上網甚至低價上網充滿了希望。
他不無驕傲的說:
通威包頭多晶硅項目生產成本將降至4萬元/噸以下。
4萬元/噸是個什么概念?對于下游硅片、組件及其太陽能光伏電站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在目前8萬元/噸的多晶硅市場售價基礎上,仍然有巨大的降價空間。
多晶硅處于光伏產業鏈最上游,其價格將直接決定光伏發電在整個能源市場中的競爭力。
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成本普遍每噸都七八萬元以上。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統計,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已經經歷了三輪下跌周期。
第一波下跌周期是3月份,低點降至11.96萬元/噸。受5月底光伏新政影響,7月份第二波價格低點降至8.78萬元/噸。
從9月開始到10月份再次進入第三波下跌周期。9月初太陽能一級致密料成交價9.11萬元/噸,隨后進入下行通道,以每周環比跌幅1-3%的速度,一路下跌到10月底的7.98萬元/噸。
按照硅業分會的觀點,盡管目前多晶硅產能日趨集中,但是現在多晶硅價格已創歷史新低,甚至貼近一線大廠的成本線,二三線企業只能勉強維持生產。
10月份,國內七家企業多晶硅月產量在千噸以上,分別為: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特變電工旗下新特能源、大全集團旗下新疆大全、通威集團旗下四川永祥、洛陽中硅、東方希望、亞洲硅業,產量共計1.6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6.2%。這也是目前國內最主要的多晶硅企業。
為了提升光伏行業競爭力和企業的優勢,過去幾年,以協鑫、通威為代表的多晶硅頭部企業被迫向新疆、內蒙等低成本地區轉移,在那里興建新的多晶硅產能。
在9月份協鑫新疆多晶硅基地投產儀式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說:
目前在西部地區新建的多晶硅產能綜合成本可控制在6萬元/噸的水平,從能源成本的角度來講,新疆地區的優勢最為明顯。
按照劉漢元的說法,趙家生對于多晶硅成本的判斷顯然是偏于保守的。
但是事情真的如劉老板那樣樂觀嗎?
按照通威集團的口徑,2017年9月,通威在包頭市投資80億元建設高純晶硅項目,規劃年產能5萬噸。目前項目一期2.5萬噸已進入生產調試階段,預計下個月可全線投產。
但是根據能見了解,協鑫在新疆新上馬的多晶硅規劃產能為6萬噸,但是總投資為59.98億元,配備60萬千瓦超臨界煤發電坑口電廠,電費只有0.24元/千瓦時,內部的說法是,項目明年滿產后成本可能降到4萬元/噸。
而通威規劃產能為5萬噸,總投資卻高達80億元,電價甚至比協鑫在新疆的項目略高幾分錢,又如何做到4萬元/噸的成本?
雖然通威在包頭項目中規劃的產能是5萬噸,但是按照劉漢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說法,包頭一期實際產能有望提升到3萬-3.3萬噸,即便按照兩期全部達產實現6萬-6.6萬噸實際產能,80億元也是明顯高于協鑫在新疆的投資。
按照投資攤銷算,如果協鑫能做到4萬元/噸的成本,那么通威可能性就不大,如果通威能做到4萬元/噸,那么協鑫的成本可能會更低。
無論如何,新上馬的低成本多晶硅對中國光伏行業的未來影響都將意義深遠。
十多年前,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兩頭甚至三頭在外的困境,高純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環節,歐美在相關技術方面一直對我國采取技術封鎖,我國高純晶硅長期依賴進口。
按照劉漢元的說法,經過國內廣大同行多年的共同努力,2016年,國內多晶硅供應首次在全國占比超過50%,目前占比已突破60%,我國多晶硅產業全面邁上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