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玻璃建材陰天能發電,成都公司研制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在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開幕式的主會場——成都菁蓉匯7號樓的右側外立面,有一面黑色的玻璃幕墻,面積約有30平米。這并不是普通的玻璃幕墻,而是由約14塊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組成的。
↑用“發電玻璃”制作的幕墻
陽光照射在這些發電玻璃上后,可以轉化為電流,為建筑內的電力設備供電。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晶硅發電玻璃相比,這些玻璃就算在較弱的光強下也可以發電,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突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
而這種“黑科技”發電玻璃,誕生于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已在公司位于雙流區的第一條生產線上實現了量化投產,成為目前世界上能夠量產化的最大尺寸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
陰天也能發電
新技術打破傳統太陽能發電局限性
“你看,我們的一塊玻璃是1.92平米,和打補丁一樣的晶硅玻璃相比,美觀多了。”站在玻璃幕墻前,成都中建才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蔣猛頗為驕傲地向記者介紹。
但更為“亮眼”的一點是肉眼看不到的——這些采用碲化鎘發電的玻璃,即便在弱光、低溫條件下,也能將光能轉化產生電能,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這打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
↑蔣猛介紹“發電玻璃”
這樣的優質特性源于碲化鎘發電玻璃的核心技術——碲化鎘。蔣猛向記者通俗地解釋了發電玻璃的構造,“就是在普通浮法玻璃夾層中鍍一層4微米厚的碲化鎘薄膜,因碲元素的材料特性,將碲化鎘鍍到玻璃上。”蔣猛表示,鍍上碲化鎘的發電玻璃成本低、能耗小、無污染,生命周期30年,是可以替代磚頭、普通建筑幕墻等的綠色、可回收、可發電的建筑材料,為大規模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蔣猛介紹“發電玻璃”
目前,碲化鎘發電玻璃的實驗室光電轉化效率已高達17.8%,也就是一塊1.92平方米的碲化鎘玻璃,每年可發電260~270度。理論計算就是三四千塊玻璃產生的電量,相當于一口普通油井一年產油轉化成的發電量。“現實應用中我們的光電轉化效率大概在12%-13%,低于晶硅發電玻璃,但是我們在弱光條件下也能發電,在高溫情況下的轉化率下降較慢,所以最終的發電量并不比晶硅發電玻璃少。”蔣猛表示。
研制都在成都
“這里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
“我們的研發團隊在成都,第一條生產線也在成都,今年4月開始投產使用的。”蔣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目前裝設了這種“黑科技”發電玻璃的第一批示范項目已經出爐,包括位于成都雙流的公司廠房以及金融城的一幢辦公樓。其中,頂面和立面幾乎都被碲化鎘發電玻璃包住的公司廠房,在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已經能負責20—30%的公司用電。
↑成都菁蓉匯7號樓外用“發電玻璃”制作的幕墻
在成都走過8年研制之路,最終又在成都設立了第一場生產線。為什么是選擇的是成都呢?蔣猛自己拋出了這個問題,又自己做了解答。“這里有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
資源優勢,指的是位于雅安石棉的碲礦。蔣猛表示,碲作為碲化鎘最重要的材料,在這里藏量豐富。“四川省對碲很重視,攀西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富集區,碲就是區域內富藏的戰略性資源之一,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除了硬性需求,成都的創業環境和人才優勢更是打動公司創始人的原因。蔣猛補充,做碲化材料,全國排名第一的學校就是四川大學,“我就是川大畢業的”。川大材料物理專業的優秀人才儲備,也直接影響了公司將第一條生產線放在成都的決定。
有望實現平價量產
扎根成都 打造全球最大碲化鎘生產基地
今年4月量化生產,目前每天從蔣猛手里過的訂單已經讓他發愁。“我們廠里,一點庫存都沒有了。”
蔣猛認為,此次科技帶來的產品更新,推動了新能源產業,也掀起了建材產業的革命。“建筑的外墻不再只是水泥磚頭、不再只產生建筑垃圾、不再是沉淀的資金,而是可發電的墻體、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住戶和業主的免費發電機。”如此明朗可見的應用場景,自然將引起極大的市場需求。
擴充生產線提上日程。蔣猛告訴記者,成都中建材將扎根成都,打造全球最大的碲化鎘生產基地。“我們規劃要在全國布局50條生產線,其中10條都在成都。”
從科技成果到產業化,到底能不能實現?也有人提出了碲化鎘發電玻璃的局限性——碲是稀有金屬,以碲為核心原材料的發電玻璃產量是否有天花板?以及在價格方面,是否能與平價的晶硅發電玻璃有力爭搶市場?
對于這些質疑,蔣猛也都直接地進行了回應。“這個產品確實會受碲的影響,但目前行業都已經建立了一個共識——碲資源要循環利用。比如我們的電池板在達到使用壽命后,可以進行再提純,保證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至于目前碲化鎘發電玻璃的價格高于晶硅發電玻璃,蔣猛則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大問題。“當我們產能再進一步提升的時候,我們的系統成本也會同樣降下來??梢蕴峁┑囊粋€信息是,碲化鎘發電玻璃的生產成本可以跟晶硅發電玻璃不相上下。”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