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什么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什么意思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后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標范圍之內。
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選擇: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如果實際碳排放低于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如果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并且遠高于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設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為試點區域。
在試點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12月發布了首個以發電行業為切入點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實施方案。選擇從電力部門入手的主要原因是該部門產品單一,管理相對規范,排放數據容易獲取,且排放量大。首批試點包括1700多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每年的總排放量超過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占比超過60%。
法律依據: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屬于重點溫室氣體排放單位。鑒于發電行業工藝簡單、燃煤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管理制度相對健全、數據基礎好等原因,全國碳市場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首批將發電行業納入碳交易。

-
全球碳市場2023年值得關注的10大趨勢
2023-01-30全球碳市場 -
碳交易與綠電交易報告!
2022-12-22碳交易與綠電交易 -
貴州首批綠色電力證書頒發
2022-08-10綠色電力證書頒發
-
全球碳市場2023年值得關注的10大趨勢
2023-01-30全球碳市場 -
碳交易與綠電交易報告!
2022-12-22碳交易與綠電交易 -
我國電力行業碳達峰實施路徑研究
2022-03-14碳達峰實施路徑,碳排放趨勢
-
貴州首批綠色電力證書頒發
2022-08-10綠色電力證書頒發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