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光伏上市公司九成預盈 碳市場交易開啟想象空間
根據光伏上市公司陸續披露的業績預告,2017年光伏行業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32家國內主要光伏上市公司,在29家預盈的企業中,有2家預計扭虧、24家預計出現凈利潤的正向增長,而預計虧損的企業僅有3家。初步計算,上述32家公司預計報告期內凈利潤總和最高可達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逾五成。
盡管仍舊面臨著來自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缺口持續擴大、國際貿易形勢不佳、產業過熱等方面的挑戰,但上市公司的業績“飄紅”折射出光伏行業基本面整體向好的態勢,而新近開啟的碳市場則為光伏行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32家光伏上市公司九成預盈
2017年全球光伏行業增長迅速,高效單晶、多晶產品需求旺盛,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此外,光伏電站裝機的大幅增長帶動了光伏產業中上游制造環節的需求,利好產業鏈上相關企業。
據梳理,太陽能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隆基股份“拔得頭籌”,成為最賺錢的光伏企業;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緊隨其后,上述三家公司報告期內預告凈利潤金額上限分別為36億元、20.49億元、11.07億元人民幣,占32家凈利總和的58%。
隆基股份在業績預告中指出,報告期內,主要產品單晶組件和硅片銷量實現快速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據悉,截至2017年底,隆基單晶硅片產能達到15GW,較2016年底提升100%,單晶組件產能達到6.5GW,較2016年底提升30%;同時,受益于技術工藝的持續改進、設備不斷改良及自建產能的逐步釋放,主要產品成本進一步降低,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
通威股份也表示,受益于多晶硅低成本擴張以及電池片產能的持續釋放與成本的優化,2017年業績預計提升80%—100%。
據了解,通威股份在報告期內多晶硅順利完成了升級技改,產能由1.5萬噸/年提升到2萬噸/年,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多晶硅及配套產品盈利能力持續增強;此外,太陽能電池片產能釋放,成本管控成效顯著。2016年投產的1GW單晶電池項目產能全部釋放,2017年三季度2GW單晶電池項目順利投產,其電池片總產能達5.4GW,預計2017年出貨量3.85GW,同比增長約75%;電池片生產成本持續優化,非硅成本降至0.2-0.3元/W,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由于分布式在2017年的集中爆發也成為了行業增長的新變量。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分布式光伏發電2017年新增裝機超過19GW,同比超過360%,遠超5年分布式光伏總裝機量,在新增裝機占比重超過36%。
專注于新能源發電領域的陽光電源受益于此,分布式電站系統集成業務在報告期內出現較快的增長,這也成為促進其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行業整體向好的環境下,*ST海潤、易成新能、航天機電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虧損。其中,*ST海潤預計去年虧損23.70億元至28.40億元,成為目前A股光伏上市公司的“虧損王”,面臨退市風險。
“平價上網”為期不遠
“生產成本和價格在快速下降,特別是在光伏組件和系統價格方面。在投資成本方面依然處于比較快速的下降的過程,從2007年至2017年可以看到光伏組件和系統價格下降大約在90%左右。”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
據了解,光伏行業高效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2005年—2015年電池片的轉換效率的提升每年約在0.3%,但是近兩年已提升至1%以上。2018年——2020年仍存相當的發展空間。
在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不斷下降的同時,競爭性配置方法在光伏資源配置中得到進一步推廣,充分激發了市場潛力。
“競爭性配置發現的合理電價已成為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的主要參考,與電價下調以循環遞進的方式相互促進。”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程晨璐表示。
據統計,2017年普通光伏電站通過競爭性資源配置降低上網電價10%,2018年的上網電價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下調。目前,在電價下調和技術進步的雙重作用下,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已降至近2元/瓦,系統設備投資已降至近5元/瓦的全球領先水平。
受投資成本下降與發電量提升的影響,業內觀點普遍認為,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為期不遠,甚至會比預期中更快。
“由于國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非技術成本(土地成本、接網費用)也在加速下降,預計部分地區競標電價可進入0.4元—0.5元/度,在資源最好的地區甚至有可能報出低于0.4元的價格。此外,分布式的增速會繼續增長,但是由于2017年的增速太快,相形之下會有所減緩,自發自用的項目比率將有所提高。”王勃華表示。
展望2018年的光伏市場,王勃華認為市場熱度將有增無減,“保守估計國內新增裝機容量將在30GW—45GW之間,其中來自地面電站的22GW已經是確定的,變量在于分布式,但分布式市場較難預測,如果分布式市場有很好的表現,不排除會超過50GW。”
據悉,全球光伏行業自2013年下半年后開始回暖,經歷了中美日市場4年的接力過程,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上述市場增速放緩,接下來像印度、巴西這樣的新興市場是否能夠“接棒”,還需考量。
“目前來看在光伏行業想‘冷’,可能會很困難,行業不似十年前的十倍以上的成本,我們現在甚至開始去向傳統的燃煤電廠發起挑戰,未來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又會產生一個新的‘宇宙’,所謂的寒冬是永遠不可能到來的。”通威股份光伏事業部部長張凡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專訪時表示:“但是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去面對每年以5倍甚至10倍增速擴張的市場,到那時我們不僅要以價取勝,還要以質取勝,而產業過熱帶來的產能過剩從另一角度也是看證明新技術價值、通過技術提升帶來產業升值的途徑。”
碳交易市場開啟想象空間
2017年年末,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發電企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低碳技術、節能、碳減排等領域的領先企業迎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光伏企業等新能源行業的企業自然包含在內。
“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講,過去新能源是靠補貼,但隨著光伏標桿上網電價迎來新一輪下調,之后光伏企業還將面臨部分項目不設底價的競價不設,補貼會越來越少。因此,未來如果新能源發電只是從電價角度來講,自身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張凡對第一財經表示:“碳交易市場能夠對此形成有效地補充。2017年7月我們增加了自愿認證的綠證制度,接下來CCER實質上是強制性的、全民性的認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國家一部分補貼壓力。未來,碳交易加之行業先進企業降本,相信能夠實現平價上網。”
此外,碳金融也被納入碳交易體系中。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從金融視角,運用期現聯動理念來布局碳市場的商業機會,碳金融、碳咨詢、碳核查、碳資管等行業產業鏈的發展都會得到促進。
“結合最近出臺的分布式市場化交易政策來看,實際上政府正在引導整個可再生能源直接向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發展。”張凡表示。
在張凡看來,發電領域被納入碳交易市場,會為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以及逐步替代傳統能源,創造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環境,而不僅限于政策環境。所以對新能源企業來說,碳市場是紅利。如果未來碳價能達到20元/噸,可能會為新能源企業增加0.5%甚至1%的內部收益率,并且這部分的收益是可實時能收到的。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