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碳交易試點的碳價如何形成?
導讀
碳價格的形成在碳交易機制中處于核心地位。本文以 2013—2016 年七省市碳交易試點期間形成的碳市場為研究對象,以碳價格影響因素與碳價形成機制等環境經濟理論為依據,通過實證、層次與定性分析,建立了試點碳市場碳價影響因素與碳價格形成機制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識別并衡量了碳價影響因素,研究確定了碳交易試點的碳價形成機制。
1 試點碳市場運行概況
1.1 具有一定市場規模和活躍度,交易集中度高
2013年6月18日至2014年6月19日,七省市碳交易試點相繼啟動運行。碳市場從無到有,交易規模逐年增長,年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從2013年的340萬t、2.03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6年的7108萬t、11.74億元1,市場初具規模,見圖1、圖2。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七試點累計碳配額交易量超過1.39億t,交易額約34.7億元人民幣,其中公開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占48.4%和48.5%,協議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占38.5%和27.5%,配額拍賣量和成交額分別占13.1%和24%。但相對于七個試點年度配額總量12億t的規模,碳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仍然很有限。交易活動集中于少數試點地區,廣東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占全國試點總量的34%和36%,湖北分別占比30%和26%,與兩個地區的排放量和配額規模成對稱關系。
1.2 交易品種以地方配額現貨為主,出現類金融產品
試點期間的交易品種為地方配額現貨和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現貨,以地方配額為主導。有些試點還鼓勵節能量和林業碳匯項目減排量等品種的交易。湖北和上海兩個試點分別于2016年4月和12月推出了基于配額現貨的遠期品種。截至2016年底,湖北碳配額遠期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分別高達2.49億t和60億元。隨著碳市場規模擴大以及活躍度上升,金融、投資機構探索開發了以配額、CCER為標的的回購、質押貸款、抵押貸款等碳金融產品,為控排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風險控制提供了機會。
1.3 碳價格逐年下降,區域性差異顯著
發現價格是市場機制的重要功能。2013—2016年期間,七試點碳配額年平均價格分別為59.6元/t、40.5元/t、25.5元/t和16.5元/t,碳價波動幅度大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表2。試點碳價格呈現明顯地方差異。以各試點年度均價為例,2014年,碳價格從20元/t(天津)到65元/t(深圳)不等;2015年,碳價區間為14元/t(天津)到41元/t(北京);2016年,碳價格從5元/t(上海)到32元/t(北京)不等。
1.4 交易主體、方式多樣,市場參與度有限
試點地區均規定遵約企業、投資機構、中介和個人可以參與碳交易市場。履約是交易的主要目的,控排企業是碳市場的交易主體。碳市場還吸引了國外投資機構、銀行、證券業等金融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和中介服務機構等參與。根據七個試點覆蓋企業數量和各交易所開戶量估算,試點碳市場交易主體的數量理論上有近萬家。然而市場表現為日成交量小,交易間斷時有發生,說明交易主體的市場參與度仍然不足。
交易模式分為場內公開掛牌交易和協議轉讓兩類。公開交易又包括整體和部分競價、定價交易等方式。協議轉讓價格談判空間大、條款靈活,適合關聯和大宗交易,不同試點規定了1萬t、10萬t或20萬t以上交易須采用協議轉讓方式。
1.5 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配額價格形成聯動
初始配額分配采用有償拍賣方式有利于樹立企業的碳排放成本和資源有償意識,并為市場提供價格信號。
廣東和湖北采用拍賣方式進行少量初始配額有償分配,上海和深圳曾在2014年履約截止期前拍賣部分預留配額以促進控排企業履約。截至2016年底,七試點配額拍賣總量為1824.4萬t,拍賣總金額約為8.31億元,其中廣東在這兩項中的占比分別高達88.5%和95%。廣東和湖北初期采取政府定價方式,拍賣價格分別為60元/t和20元/t。廣東實行常規化拍賣,已進行13次一級市場配額有償發放,定價機制經歷了完全由政府設定底價到完全與二級市場聯動、并設定政策保留價的過程,而深圳和上海拍賣均以二級市場價格為基礎制定拍賣底價。配額分配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價格形成聯動,政府定價不斷弱化,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得以發揮。
1.6 CCER交易后來居上,承擔部分履約作用
為降低履約成本,七個試點均允許企業使用一定比例的CCER用于抵消排放,抵消比例在5%~10%之間,并進一步對項目類型、時間和地域等進行限制。雖然CCER于2015年初才開始上市交易,但市場供需兩旺、交易較活躍。截至2016年12月底,累計交易量達到7933.96萬t。交易活動相對集中于上海和廣東,分別占總量的45%和25%,見圖3。據調研統計,CCER價格依項目類型、履約適用性以及區域而不同,價格區間為1~30元/t,多數交易價格在10元/t以下。對CCER最大的需求來自試點履約,截至2016年履約期,各試點累計履約上繳955.1萬tCCER,其中廣東占比46%。
2 碳價形成影響因素分析
碳價格形成應由碳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供給與需求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國內外學者多以較成熟的歐盟碳市場和清潔發展機制交易市場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和量化分析后認為,碳價格受配額分配、宏觀經濟、能源價格、允許使用的減排量抵消、市場勢力、市場信息對稱和異常天氣等因素影響。有少數國內學者對近年試點碳市場的碳價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分析,認為中國區域碳價受匯率、國內外經濟環境、石油價格、短期市場不均衡和重大事件等因素影響。本文識別并總結了碳價形成的影響因素,通過對試點碳市場4年運行和碳價格變化趨勢的實證和定性分析,確定了碳交易試點的價格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
2.1 配額分配與管理
配額分配是碳交易制度的核心,為碳市場和碳價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條件。四年來試點碳市場運行顯示配額總量、分配方法、拍賣定價、發放方式、調節措施等都對碳價產生了直接影響。
為了減少實施阻力、循序漸進開展總量控制和交易制度,試點地區初始設定的配額總量較寬松,七試點合計年度配額總量約12億t,覆蓋了地方30%~6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據保守估算,各試點年度配額供給大于需求約1%~10%。2013—2016年期間,試點碳價年均下降率為24%,符合配額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情況。
配額分配方法將影響配額總量的確定,有少數試點通過實行較嚴格的配額分配方法,如北京采用歷史強度法中較大幅度的年度下降系數以及對新增產能實行高標準的行業先進值等方法分配,形成配額供給相對較緊缺的局面,碳價相對最高(4年平均37.3元/t)、下跌幅度較小(年均12.6%)。
配額有償分配代表企業獲得碳配額的成本,間接影響碳配額的價格。試點初期,廣東和湖北采取政府制定配額拍賣底價的方式,對二級市場起到了很強的價格引導作用。
配額發放及其存儲和借用方式會影響企業每年履約和上繳配額的靈活度,從而影響配額交易的活躍度和價格。大部分試點采取配額年度發放、允許跨年存儲不允許借用的方式,個別試點采取一次性發放3年配額的方式。2016年上海和湖北曾出現的碳價格加速下跌情況都與其配額發放和存儲方式相關。
配額調節一般指政府根據市場配額供應量的富余或稀缺程度,向市場回購或投放配額的市場調控方式。北京、天津、深圳和湖北等試點進行了相關規定,北京還公布了價格調控區間,對穩定和平抑碳價有較強的作用。湖北還規定控排企業年度碳排放量與初始配額相差20%以上或者20萬t二氧化碳以上的,將對差額部分收繳或免費追加,以此間接調節市場配額供需。
2.2 抵消機制
抵消機制增加市場供給,起到降低碳價、減少控排企業履約成本并最終降低社會減排總成本的作用。由于配額分配總體寬松,各試點在允許使用抵消比例的規定下又進一步做了限制,供應量從理論上的1.2億t/a降至1100萬t/a。CCER是全國性市場,簽發量較大,而需求集中在體量較小的七個試點市場,造成CCER本身價格不斷下跌。自2015年CCER入市以來,加劇了試點配額市場的供需不平衡,導致配額價格加速下跌。
2.3 經濟周期
宏觀經濟形勢決定控排企業的實際排放量,進而決定對配額的需求,因此經濟因素是影響碳排放權交易價格的重要因素。2013年以來各試點省市GDP增速明顯放慢。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等致使試點地區納入的控排企業產量下降、排放減少,造成原本就寬松的配額總量進一步過剩,加劇碳價下跌。
2.4 交易制度
交易制度包括交易平臺、交易方式、交易規則等組成部分。七個試點規定了不同的交易制度,形成了七個獨立、分割的市場和碳價格。各試點的交易方式基本相同,分為場內公開掛牌交易和協議轉讓兩類。兩種方式形成的碳價也有較大差異,協議轉讓價格明顯低于公開交易,見圖4。
注:數據來源于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31日累計的均價
交易方式和規則還受到國發38號和國辦發37號文對于碳排放權不能采取包括集合競價、連續競價等在內的集中交易方式的限制規定,因此只能采用非連續性交易、“T+5”等模式,造成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低。交易所眾多、地方保護傾向以及非連續機制交易等因素稀釋了流動性,降低了市場主體的參與意愿,難以形成活躍有效、價格發現充分的碳交易市場。
為防范碳價格劇烈波動,七試點均設置了配額價格漲跌幅制度以直接調控價格,一般為每日10%至30%。2015年6月和2016年7月,為遏制碳價暴跌的局勢,上海和湖北又分別調整了漲跌幅區間。
2.5 信息對稱
實現公平交易的前提是交易各方掌握的信息對稱。試點地區在碳交易基本政策、規定、技術標準以及市場交易方面的信息披露基本完整,但部分信息不公開透明。例如配額總量是碳市場供需的基本信息,但七個試點中僅有廣東和湖北正式公布年度配額總量。缺乏官方披露的全面準確的碳市場基本信息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和交易主體的參與意愿,較大程度阻礙了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2.6 能源價格
碳交易體系管制的電力企業對煤炭、天然氣等不同發電燃料的選擇對其排放配額的需求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會影響碳市場價格。如歐盟碳市場第一階段初期,煤炭價格下降、天然氣價格上升,使電廠選擇燒更多的煤炭,導致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電力生產商對碳配額的需求增加,碳價格上漲。我國碳交易試點期間,煤炭價格從2012年的頂峰到2016年下跌了65%,與碳價趨勢相同,與歐美碳市場情況不同。加之碳交易試點覆蓋的電力等高排放行業燃料替代性較低,目前缺乏證據證明我國碳價格與主要能源品種價格的關聯性。
2.7 減排成本
理論上,碳價格是由配額供給和需求相互影響形成的均衡價格,等于企業的邊際減排成本,實際成交價格將圍繞此均衡價格波動。隨著碳市場的推進,企業減排空間減小、減排成本提高,碳價格逐漸上升。根據近年國內減排成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減排目標和模型方法計算全國、地區或行業的邊際減排成本區間為38元/t~2000元/t之間,最低區間與試點市場早期碳價接近,見表3。總體來說,試點市場碳價格與邊際減排成本研究結果差距較大,碳價尚未反映社會減排成本。
2.8 其他因素
市場勢力。試點市場某些時段曾出現個別擁有較多富余配額的控排企業拋售配額,形成了單寡頭市場,造成市場價格急劇下跌,如上海和重慶等。
國際碳市場。2013—2016年,歐盟碳配額(EUA)現貨價格大體在4歐元/t~8歐元/t區間波動(約折人民幣30元/t~60元/t,下同);美國RGGI配額區間為2美元/t~7.5美元/t(12元/t~46元/t);加州碳價區間為11美元/t~14美元/t(62元/t~87元/t);韓國碳價區間為人民幣44元/t~100元/t。中國試點市場與歐美等碳市場之間沒有任何形式連接,政策、社會經濟環境迥異,覆蓋范圍差距大,雖然價格區間與試點有重合之處,但趨勢走向完全不同,國際碳市場對試點碳價影響很小。
本文對以上因素在試點碳價格的影響程度上進行了衡量和評估,認為影響試點碳市場碳價格的強因素有配額分配、經濟周期、抵消規定、交易機制、信息對稱和市場勢力等,見表4。其中經濟周期是宏觀經濟的產物,與碳交易政策關系不強;其他強因素和中等影響因素皆為政府政策產物,說明政策制定和政府調控在試點碳市場的價格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市場勢力對個別試點碳價產生較大影響,說明碳市場規模小、流動性低、脆弱度高,受操縱的風險大。弱因素包括減排成本和能源價格等,說明碳市場尚未實現充分競爭,價格發現不充分,未能反應社會減排成本。
3 試點碳市場碳價形成機制
目前對碳價形成機制方面的研究文獻并不多見,國外研究大都集中在對相對成熟的EUETS交易體系的實證研究,國內學者提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碳配額交易價格形成機制[6]以及包括碳排放權價格的決策主體、形成方式以及調控方式等三方面內容的價格形成機制[7]。本文以后者為分析框架,在研究試點碳市場運行、識別和衡量碳價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總結了試點碳市場的碳價形成機制,見表5。
4 結語
基于以上對碳價格形成的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當前七省市碳交易試點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活躍度的碳市場,碳價格形成基本反映了市場供需關系。政府采取直接和間接調控等干預措施對市場產生影響,參與了碳定價過程。目前碳價偏低并未體現邊際社會減排成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
試點經驗說明,政府制定的總量目標和配額分配不僅是碳交易政策能否實現環境目標的關鍵,也是碳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基礎,因此對科學決策的要求更加突出。全國碳交易體系建設需要打好數據基礎,提高數據質量,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制定配額總量目標,合理地分配和管理配額,并利用配額調節措施進行動態調整。
在市場建設方面,應以建設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且碳價格能夠反映邊際社會減排成本的碳市場為目標,建立集中統一的交易平臺和交易品種,改進交易規則,公開披露信息,保持政策連續性,加強市場監管,提高全社會參與度,減少政府直接干預,不斷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活躍有效、價格發現充分的碳市場。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