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新考驗:如何計算IT投資回報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IT系統是否有價值這個問題早已經變得毋庸置疑:肯定是值得投資。但這并不防礙企業的CEO和CFO提出另一個疑問:IT投資回報率能達到多少?這也是所有的CIO在提出新的IT投資申請時需要明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IT系統是否有價值這個問題早已經變得毋庸置疑:肯定是值得投資。但這并不防礙企業的CEO和CFO提出另一個疑問:IT投資回報率能達到多少?這也是所有的CIO在提出新的IT投資申請時需要明確回答的問題。
眾所周知,企業的任何投資都希望得到回報,而且越高越好,IT投資也不例外。但遺憾的是不少CIO在被CEO、CFO追問IT投資的效益時,大多數只能籠統地以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擴大客戶群和加強公司管理等模糊的回答來推諉,并且總是強調IT投資回報是難以量化的、是長期的;只有少數 CIO能以一些簡單的計算數字來證明IT投資的價值。因此,怎么樣更好地計算IT投資的投入產出比成為了CIO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 什么是IT投資回報率ROI方法?
(1)測算IT投資回報率的困難之處
IT投資該不該計算回報率?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對于企業和決策者而言,任何投入都必須帶來回報,否則就會被否決。因此,IT投入到底能夠給企業帶來什么回報,是所有的企業決策者在做IT投入決策時最關心的事情。例如,我曾詢問過一些CIO是什么原因最終促使他們上馬IT項目?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認為IT投入會帶來收益。但是到底能夠帶來多大的好處他們并不清楚,他們也無法去弄清楚。因為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衡量企業IT投入與回報的問題相當繁雜,遠不是幾張財務報表所能涵蓋的。
IT系統尤其管理信息系統帶來的回報有多種計算方式,國內外的學者也設計了多種計算模型,但至今沒有一種令人信服的計算方式。原因是IT的價值將超越傳統的觀點,僅采用傳統的有形資產、物質資本的概念是無法正確估量出IT投入產生的價值,難點在于收益的衡量。因為IT投入是真金白銀可量化的硬投入,而產出卻是難以用數字計算的軟回報。有些收益比如提升士氣和提高顧客滿意度,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難用財務術語對其進行量化。
簡單的說,IT投資的收益回報是分散的、難以衡量和評估的。根據知名調研公司IDG的統計,只有不到30%的收益是可見的,其余的都如“海洋冰山”一樣隱藏于水平面之下。因為在評估IT投入回報時,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將回報價值歸結到那些支撐特定應用的IT基礎設施上。在單個IT項目的層次上,很多情況下我們是可以衡量其可量化的投資收益,但是要量化一些軟收益則是非常困難的。比如,可量化的回報表現在庫存降低、減少延期交貨、采購提前期縮短、降低采購成本等,但非量化軟收益主要表現在增強企業動態應變市場的能力、更高的決策水平、更好的客戶服務等。
(2)什么是IT投資ROI計算方法?
對于企業IT投資來說,衡量IT投入回報最困難的環節是在于效益的不可量化,許多潛在的和長遠的效益更是難以貨幣化。因此,傳統的IT投資財務指標評估方法,諸如掙凈現值法NPV、成本利潤法CBA、IT基礎投資回報率法ROIE、總體擁有成本法TCO、盈虧平衡點法BEP等都不適合于現代IT投資效益的評估。于是國內有不少企業在IT投入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陷入IT投資黑洞而不能自拔。那么,有沒有一種衡量IT投資收益的好辦法呢?
IT投入的回報當然是可以衡量的,只是衡量的標準與形式并非那么直接。也就是說,雖然很難找到一套完全客觀的標準來衡量IT投入的效益,但也有一些量化和非量化的指標可以作為評估標準來參考。投資回報率ROI計算法就是其中一種最常用的方法。投資回報率ROI原本是會計學概念,早期用來判定投資工廠或購買物資相關的成本是否合理,現被廣泛使用在各個領域。ROI的結果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即投入產出比,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所投入資金的回報程度。ROI計算公式為:收益/投資×100%或者ROI=(成本降低+收入增長)/總成本。但是在今天愈加復雜的企業環境下,實際的ROI計算要比上述公式復雜得多。
在計算投入回報ROI的時候,IT投入的成本我們可以很容易計算,但是帶來的收益卻是很難預測的。一般來說,收益可以分為定量效益和定性效益兩種:①定量效益,是指可以數量化的效益,比如庫存占用比、庫存資金周轉次數、盤點誤差率、生產周期縮短比、按期交貨率、采購成本比、財務收支差錯和退貨損失等。②定性效益,是指非數量化的定性指標,如客戶忠誠度、提高品牌形象、規范化管理等。因此,ROI不但綜合考慮了可量化指標、不可量化的收益,也考慮了長期因素與短期收益。而且,投資回報率ROI的優點是計算簡單。
二.實現IT投資回報ROI方法的流程和步驟
從上述定義可知,只要使用得當,ROI方法是能夠發揮把IT投資引向回報價值最高的地方的作用。但要做到準確衡量IT投資收益,就不是單單是一個計算公式的問題,它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統籌考慮:
(1)合理計算IT收益,須從全局出發
企業進行IT投資的目標有很多種,如提高產品設計水平、提高庫存管理水平、加強對客戶服務、加強內部溝通效率等,所有這些歸根結底都在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實際上,無論CIO也好,還是CEO和CFO也好,都是為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而工作。因此,IT投資的目標要與公司的戰略方向保持一致。
對于ROI計算最大的難度是量化收益。到目前為止,最容易量化的收益就是降低的成本,很多ROI計算都落入這一窠臼,完全依賴這一部分的收益來計算它們的投資回報。盡管降低成本是一種非常有效和有價值的收益,但是過度依賴于這種單一的收益會使企業錯失一些更大的、可能更有價值的收益,還可能使企業混淆了重點,把精力浪費在解決其他非關鍵的問題上。因為許多IT投資還包含著增加和提高業務收入,只不過不同類型的收益所占比例不同而已。因此,為了準確尋找到對企業ROI計算有幫助的IT收益,需要從全局出發。另外,企業IT投資一般是應用在企業的生產、管理、財務等環節,所以IT投資的收益也就蘊藏在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進和完善中,通過對各個環節的效率改善,實現IT收益的增加。
(2)合理設置定量指標和定性軟收益
在實施IT投資前,CIO要合理設定可用數字指標直接衡量的硬收益指標。包括如下幾類:庫存占用率、庫存資金周轉次數、盤點誤差率、生產周期、按期交貨率,訂單周期天數、采購成本費用以及其它費用指標等。同時,還應該要合理設置IT投資定性軟收益指標,主要是指潛在和連帶的、無法準確用數字指標來衡量的收益。通常包括這幾個方面:領導和管理人員能否及時掌握市場銷售、生產和財務運行狀況,是否有利于提高管理決策水平,是否能獲得更快速的信息反饋,是否能改善客戶服務和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是否能提高客戶忠誠度,是否能提高供應鏈效率以獲得更好的品牌形象,或更高的研發水平以獲得更好的產品質量,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等。
(3)注意收集統計數據,把IT效益梳理出來
許多CIO很難給出令人信服的IT投入回報的真憑實據,是因為這些CIO在IT投入前沒有記錄下“舊數字”,在IT投入后又沒有測算出“新數字”,平時更沒有注意收集說明IT投入效益的相關數據,說不清IT投資效益也就在所難免。因此,在實施IT投入前,CIO要先凍結定量硬收益指標的“舊數字”,在IT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再測量出“新數字”,通過新舊數字的對比,顯示出IT投入的效果,如庫存降低了多少、延期交貨減少了多少等;另一方面,對于難以定量化的IT投資軟收益,CIO要細心從相關部門收集資料,用定性描述來說明IT投入給企業管理上帶來的變化和效率的提高。只要CIO想方設法把IT投入的效益梳理出來,讓決策者看到IT投入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實惠,就能增強企業對IT投入的信心和決心。
(4)充分運用表格工具,直觀顯示計算信息
如果CIO有了充足、可信的數據,戰斗就已經贏了一半了。但是再通過一種好的分析工具把數據轉化為簡潔清晰的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簡潔清晰的信息才是那些做決策的高管們所需要的。遺憾的是因為對數字的恐懼癥或是缺乏統計學知識,又或者是因為不善于使用電子表格工具,使得人們都傾向于避免做清晰直觀的分析,或者過于依賴模板只作簡單的分析。事實上,要想做好ROI計算分析,充分使用工具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微軟的Excel,就可以免去大量冗長、沉悶的工作,還能處理高度復雜的運算。另外如果沒有同類的ROI模板,網上的很多行業模板也是很好的參考例子。
(5)驗證分析回報率,持續改善收益水平
驗證結果是ROI分析流程中的最后一步,但是人們常常會忘了這一步,或因為害怕看到不盡人意的結果而故意將它省略掉。這一步的目的是要證明ROI的計算是否有效、準確、全面,同時還能確定預期收益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因此,在完成一項IT投入回報計算后對其ROI結果進行驗證是很有價值的,有很多理由可以證明這一點。首先,它提供了一個學習和繼續改進ROI計算流程的機會,它能夠發現一些以前沒有預見到的成本和收益,這些數據的搜集有助于人們對以后的成本或收益做調整。其次,它還能夠幫助人們了解產生誤差數據的原因,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再次,驗證ROI結果還有助于改進整體的ROI流程,因為它能夠幫助確定和糾正問題。最后,它還能提高ROI分析方法的可信度。
總而言之,計算IT投入回報收益是需要站在企業全局的動態角度上,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充分考慮IT投入的硬收益和軟收益特點,做到明明白白的進行IT投入回報ROI計算。只要當我們掌握了成熟的ROI計算方法后,我們就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去控制ROI的各項因素,最終提高ROI的收益率,并發揮給IT投資決策提供參考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