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再不懂區塊鏈,你就OUT了?
一幅漫畫秒懂“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是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后都有一個數據庫,你可以把數據庫看成是一個大賬本。目前是各自記各自的賬。
由于沒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存在,讓所有的東西都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自動運行,不僅能夠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而由于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賬本,能確保賬本記錄過程是公開透明的。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多年運行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層技術,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
根據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 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銀行內部都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大概每年能省下 200 億美元的成本。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區塊鏈”給傳統金融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和突破。
云計算通常定義為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但是提供云計算平臺的往往是一個中心化機構。而區塊鏈組成的網絡一般是沒有特定的機構,所以區塊鏈更接近分布式計算系統的定義,屬于分布式計算的一種。
Q幣是一種中心化的電子貨幣,包括總量,發行方式都是由騰訊公司控制的。而比特幣的總量,發行方式都是由程序和加密算法預先設定后,在全世界的多個節點上運行,沒有任何人和機構可以修改,不受任何單一人或者機構來控制。一般稱Q幣為電子貨幣,或者企業代幣。稱比特幣為數字貨幣或者加密數字貨幣。
區塊鏈究竟是什么?
區塊鏈是一個由不同節點共同參與的分布式數據庫系統,是開放式的賬簿系統(ledger)。
它是由一串按照密碼學方法產生的數據塊或數據包組成,即區塊(block),對每一個區塊數據信息都自動加蓋時間戳,從而計算出一個數據加密數值,即哈希值(hash)。
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從創始區塊(genesis block)開始鏈接(chain)到當前區域,從而形成區塊鏈。
看了上面的描述,你也許依然不知所云,但下面這個例子也許可以讓你更加清晰的理解“區塊鏈”這一概念,并且抓住“區塊鏈”應該讀懂的重點!
在沒有微信之前,我們是怎么組飯局的?
所有的人都給一個叫班長的家伙打電話,告訴班長你要參加飯局的信息, 然后班長用個“賬本”來記錄這些信息,這個叫“中心化賬本”。
這個有很多問題,但是在沒有微信之前,我們的確大部分時候是這樣做的。
但有了微信之后,我們通常用“微信接龍”的方式進行召集和記錄。
比如,有個人發了一個帖子召集大家參加飯局,每個人在上一個人的發言后面累加一個序號并加上自己的名字,最后能記錄全部的報名人員和人數,如下:
- 1張XX
- 2陳XX
- 3吳XX
- 4劉XX
- ……
微信組局中的“接龍發帖”,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鏈式數據結構”。
微信組局中的“規則:每個人發帖=上一個帖子內容+下一個編號+自己名字”,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共識機制,根據嚴格規則和公開的協議形成”。
微信組局中的“規則定下來后,大家自發登記”,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去中心化,沒有任何單一用戶能夠控制它”。
微信組局中的“在微信群里登記情況”,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點對點對等網絡”。
微信組局中的“只要聯網就能得知最新進展”,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博弈機制”。
微信組局中的“為了形成 N 個人的報名記錄,至少要有 N 個人發 N 篇帖子,并且群友手機都有存檔”,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分布式、多點備份、高冗余”。
微信組局中的“每篇帖子大家都能看見,更新的記錄是否數字錯了,人重復了,每個人都可以檢查”,對應在區塊鏈中的概念即“共享賬簿”。
微信組局中群里的人大都認識,各有各的名字/代號,在區塊鏈中則“通過非對稱加密技術保證陌生人可信”。
想要進一步理解上述概念,還得了解以下幾個相關知識點。
去中心化
先來考慮一個中心化集中式處理的過程。你要在某寶上買一部手機,交易流程是:你將錢打給支付寶-支付寶收款后通知賣家發貨-賣家發貨-你確認收貨-支付寶把錢打給賣家。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你是在和賣家交易,但是這筆交易還牽扯到了除了你和賣家的第三方,即支付寶,你和賣家的交易都是圍繞支付寶展開。
因此,如果支付寶系統出了問題便會造成這筆交易的失敗。并且雖然你只是簡單的買了一個手機,但是你和賣家都要向第三方提供多余的信息。
因此考慮極端情況,如果支付寶跑路了或者是拿了錢卻不承認你的交易或者是支付寶所在的城市因為開 G20 把所有人都趕走了,那么你就悲劇了。
而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就要顯得簡單很多,你只需要和賣家交換錢和手機,然后雙方都聲稱完成了這筆交易,就 OK 了。
可以看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會更便捷,同時也無須擔心自己的與交易無關的信息泄漏。
如果只考慮兩個人的交易并不能把去中心化的好處完全展示出來,設想如果有成千上萬筆交易在進行,去中心化的處理方式會節約很多資源,使得整個交易自主化、簡單化,并且排除了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風險。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特點,它無需中心化代理,實現了一種點對點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了現實。
這和比特幣有什么關系?
先不著急,我們會發現上述的例子有一個很大的潛在問題:沒有了權威的中心化代理,怎樣保證每筆交易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呢?
比如:如果沒有了權威的中心化代理,張三某一天借了我 100 塊錢,但是不還錢還不承認怎么辦?這里就引出了區塊鏈的其他特性。
問題 1:類兩軍問題
大致說的是有兩個相距很遠的軍隊要傳遞信息,紅軍派遣一個信使去跟藍軍說:“你把意大利炮拿出來!”。
藍軍收到信息后又派了一個信使去紅軍說:“收到指令!”。然后紅軍又派一個信使去藍軍說:“知道你收到指令了!”。然后藍軍又派一個信使去紅軍說:“知道你知道我收到指令了!”。然后紅軍又派一個信使去藍軍說:“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收到指令了!”……然后就沒完沒了了。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是點對點的通信,雙方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達到信息的一致性。嚴謹一點,就是“在分布式計算上,試圖在異步系統和不可靠的通道上達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
問題2: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羅馬帝國在軍事行動中,采取將軍投票的策略來決定是進攻還是撤退,也就是說如果多數人決定進攻,就上去干。
但是軍隊中如果有奸細(比如將軍已經反水故意亂投票,或者傳令官叛變擅自修改軍令),那怎么保證最后投票的結果真正反映了忠誠的將軍的意愿呢?
拜占庭將軍問題反映到信息交換領域中來,可以理解為在一個去中心的系統中,有一些節點是壞掉的,它們可能向外界廣播錯誤的信息或者不廣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驗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技術的雛形就誕生了。
我們先來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去中心化借貸模型:如果 A 借了 B 100 塊錢,這個時候,A 在人群中大喊“我是 A,我借給了 B 100 塊錢!”。
B 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 B,A 借給了我 100 塊錢!”,此時路人甲乙丙丁都聽到了這些消息,因此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記下了“A 借給了 B 100 塊錢”。
這個時候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系統中不需要銀行,也不需要借貸協議和收據。
嚴格來說,甚至不需要人與人長久的信任關系(比如 B 突然又改口說“我不欠 A 錢!”,這個時候人民群眾就會站出來說“不對,我的小本本上記錄了你某天借了 A 100 塊錢!”)。
去中心化的借貸模型
在上述的模型中,所謂的“100 塊錢”已經不重要了。換句話說,任何東西都可以在這個模型中交換,甚至你可以憑空杜撰一個東西,只要大家承認,你就可以讓你杜撰的東西流通。
比如:我在人群中高喊一聲“我創造了 10 個查克拉!”,我甚至不需要知道查克拉是什么,也不需要關心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查克拉,只要大家都聽到,然后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A 有 10 個查克拉”,于是我就真的有 100 個查克拉了。
從此以后,我便可以聲稱我給了某人 1 個查克拉,只要路人甲乙丙丁都收到并且承認了這一信息,那我就算完成了這次交易,哪怕世界上沒有查克拉。
查克拉模型和中本聰第一版區塊鏈協議對比圖
你現在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了三個字——“比特幣”?沒錯,比特幣正是由區塊鏈技術和這一思想而建立起的虛擬貨幣系統。只不過真正的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技術模型和操作方式比前文的例子要復雜太多,細節也豐富太多。
技術人再不懂區塊鏈,你就 OUT 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互聯網金融剛剛熱了幾年,比特幣的挖礦工和炒家們剛剛結伙成幫。
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已經登堂入室形成“鏈圈”。幣圈一年,地上三年,繁花漸入迷人眼。在不斷鼓噪的一波波概念中,焦慮與急切籠罩在人們心中。
做為技術專家和極客們不斷創造著晦澀的名詞來建立行業壁壘,弄得云里霧里,普通人都開始了不同的論壇沙龍,如饑似渴的吸取知識與營養,唯恐落后于智能時代的底層。
區塊鏈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與思考邏輯。區塊鏈的廣泛應用會讓無數學習者和創新者夯實通往區塊鏈的條條大路。
我們也許難預測區塊鏈社會的未來支撐點,但它對我們現存社會的生活方式的顛覆將是確定無疑的。而且,我們不再是對區塊鏈做定義,而是如何了解和進入區塊鏈社區。
作為技術人的你我,該如何做?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
- 無須信任任何陌生人,就可與之進行交易。
- 無須信任銀行,就可安心地把積蓄儲存在那兒。
- 無須信任政府,因為你知道它不得不公平公正。
- 這個想象中的世界,正是區塊鏈的愿景。
“ 區塊鏈技術遠比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更加重要。——金妮·羅曼提,IBM 總裁兼 CEO”
區塊鏈如何拯救信用危機?
在部落時代,或許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會被打成熊貓眼,而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為什么大家愿意去相信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個賣衣服的商家,并且給他付款呢?
因為在這個交易過程中,我們把信任托付給了國家機構或者大型企業,我們和賣衣服的人之間仍然是不信任的,但是,由于國家或大型企業的背書,我們愿意讓其做個見證,這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增加互信的方式。
在那么多讓人們增加互信的辦法中,有一種拯救信任危機的利器正是區塊鏈。區塊鏈是比特幣金融系統中的核心技術,它的實質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分布式結算數據庫,能完美解決信息系統中的信任危機。
它起源于下面的問題:你憑什么相信一個陌生人?別人憑什么相信你?
區塊鏈用算法證明機制來保證這份信任。借助它,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與費時費錢的其他工具技術相比,它能實時自動撮合、強制執行,而且成本很低。
與其相信人,不如相信技術。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是一種智能化信任。我們舉個例子,洪都拉斯政府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套新的房地產契約登記和交易制度。
因為之前洪都拉斯一直動蕩,政府工作人員偷懶,以致登記不詳或記錄丟失,這類糾紛在全球都很普遍。有了區塊鏈技術的安全加密保駕護航,人們就不用再擔心政府腐敗會導致自己的產權被篡改了。
未來,數字化的信息都可以加入區塊鏈。只要能入鏈,信息產權就可以明晰,就可以設定保護條件,就能自動發起和強制實施交易合約,你也無須擔心信任驗證和信任的執行,因為區塊鏈都幫你實現。
2015 年,有一家 P2P 公司把所有的規則都一起打破,它起于亂世,卻死于瘋狂的擴張和令人瞠目的犯罪手段,震驚了整個中國,這家公司的名字叫作 e 租寶。
在被調查之前,e 租寶在各大衛視黃金時間進行了大量的廣告投放,相當于利用公信力對具有高風險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背書。當一群缺乏投資知識的投資人遇到了一群沒有敬畏之心的投機者,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現實社會中,人與人、人與公司、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易需要公信力提供支撐。
公信力意指在社會生活中,公共權力面對時間差序、公眾交往以及利益交換時,所表現出的一種公平、公正、公開、人道、民主與責任的信任力。當前社會,公信力一般由政府、國家機關或政府授權的第三方組織來提供。
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滿足公信力需求,并把公信力抽象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而不是由政府或第三方組織掌控的存在,形成政府、大眾、區塊鏈與公信力互相監督的“公信新格局”。
信任是建立在區塊鏈上的,而非由單個組織掌控,從而公信力可以被多方交叉驗證與監督。
未來,區塊鏈都有哪些應用場景?
區塊鏈有三個基本階段:
- 區塊鏈 1.0 階段,電子貨幣,包括比特幣、瑞波幣等等。電子貨幣階段可以做最簡單的去中心化交易。
- 區塊鏈 2.0 時代,也就是我們目前所處在的時代,以區塊鏈為重要標的的階段,最重要的是智能合約、數字資產還有去中心化的各種商業應用,包括認證、支付等。
- 區塊鏈 3.0 階段,是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形成的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社會網絡,如果能夠達到這一點,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形成社會的信任關系,從而使整個社會運行成本大幅下降。
區塊鏈技術一旦走進大眾的視野必將帶來一種趨勢。我們來看看區塊鏈在未來的運用場景吧...
銀行金融業:世界經濟論壇金融服務行業主管 GianCarlo Bruno 在該報告聲明中說,“區塊鏈技術不再是金融行業的邊緣領域,而是會占據核心位置”。該報告估計,全球約有 80% 的銀行將會在明年啟動分布式賬本項目。
巴克萊銀行和以色列一家初創公司日前共同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交易。通過區塊鏈技術,傳統需要耗時 7 至 10 日的交易處理流程被大幅縮短至僅不足4個小時。
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各大銀行會在區塊鏈基礎上發行加密貨幣,股權市場會通過區塊鏈加強股權管理,貨幣、債券、股票的清算也會通過區塊鏈解決方案進行。
商業積分:積分是一種商家為了吸引用戶二次消費的營銷手段,當前的積分體系下,每個商戶都是獨立的,商戶之間的積分體系也是孤立的。
對擁有積分的用戶來說,所在商戶提供的商品沒有兌換欲望,用戶積分消費的觀念很難形成,積分幾乎是沒有價值的。
對商戶來說積分無法帶來二次消費,且還需要費時費力建立積分發行與兌換體系,花費巨大卻達不到營銷的效果。
一家叫摩令技術的公司正在利用其區塊鏈為基礎的技術為銀聯商務提供的積分平臺,可以實現“通換、通兌”,幫助用戶自由兌換積分合理消費的同時,刺激用戶的積分消費欲望,挖掘積分背后所隱藏的經濟效益。
投票系統:很多商業機構正在積極的打造區塊鏈投票系統,全球證券交易巨頭納斯達克于去年 2 月宣布,它正在開發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股東電子投票系統。
納斯達克首席執行官鮑勃·格雷菲爾德(Bob Greifeld)宣布“我們打算將代理投票放置在區塊鏈上,在這種不可更變的總賬系統上,人們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進行投票,并永遠記錄于區塊鏈之上。”
想象一下,如果今年美國大選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系統,美國人可能就不太會擔心選舉舞弊而選擇人工重新計票。
能源系統:美國的能源公司 LO3 Energy 與比特幣開發公司 Consensus Systems 合作,在紐約布魯克林 Gowanus 和 Park Slope 街區為少數住戶建立了一個基于區塊鏈系統的可交互電網平臺 TransActiveGrid。
平臺上每一個綠色能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平臺上不依賴于第三方自由的進行綠色能源直接交易,包括碳排放的交易也可以在全世界的網絡上進行。
打車服務:Uber 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但在歐洲很多國家 Uber 是非法的,他們認為 Uber 的出現破壞了出租車的市場規則。
有家創業公司在利用區塊鏈做真正的去中心化拼車,做法就是發明了一種幣,司機只要把自己的資源貢獻出來就可以獲得這一種幣,其實就像挖礦一樣的。
實際上就是這些出租車司機擁有這個公司的股份,理性的解決了 Uber 在歐洲市場面臨的問題。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日趨成熟,未來的網絡安全、銀行業、支付轉賬、選舉、股票交易、司法公證等都會用到區塊鏈技術。
當然,區塊鏈的技術發展不會一蹴而就,這些應用場景的真正使用也需要其他各種條件的跟進,包括法律、模式、運營、使用習慣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