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廣西需勇闖“深水區”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再次作了闡述,提出了六大原則、五大生態文明體系,標志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面形成,為在新時代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大理論指導。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環境問題不斷積累,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福建紫金礦業潰壩事件等,一次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路徑抉擇,進而產生什么樣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有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就有什么樣的環境質量;有什么樣的產業結構,就有什么樣的污染問題。
生態環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具魅力、最富競爭力的獨特優勢和戰略資源,得天獨厚的稟賦讓廣西在生態環保方面占領了先機。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總要求是高質量發展,既要實現廣西經濟的快速發展,又要滿足國家對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的要求,廣西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當前,廣西的污染防治工作新舊任務疊加,困難和壓力劇增,已經進入源頭防治的“深水區”。以往被動末端治理已收效甚微,必須實施源頭防治,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解決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如何實現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結合廣西環境保護事業實際,筆者認為應把握好5個方面。
一是堅定綠色發展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反復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因此,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工作中,廣西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按照“五個扎實”的要求,堅持生態立區,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重點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有打好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不等不拖,蹄疾步穩向前推進;也要有打好持久戰的耐心和恒心,不急不躁,堅持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在面對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影響經濟發展的雜音時,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切實認清損害生態環境的增長是對人民美好生活帶來負效果的增長,是影響長遠發展的“黑色增長”,這樣的增長絕不能要。對此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
二是清醒認識廣西環境容量有限,環境治理面臨嚴峻考驗。
盡管廣西的生態稟賦良好,但近年來,廣西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斷增大,在新一輪發展階段中既有基礎有優勢,又有局限有挑戰。廣西污染排放的峰值還沒有到來,鑒于此,我們要有危機感,要有清醒認識,不能沉醉于“山清水秀生態美”的優越感中。環境容量問題,已成為制約廣西開放發展的短板。
根據《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廣西的“環境質量指數”排全國第四位,但在環境治理投入、嚴控環境污染等方面力度還不夠,環境風險仍然突出,技術支撐和相關區域環境風險評估、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也有待加強。
三是生態環境保護需高位推動,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各部門聚力、企業改革升級、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
近年來,盡管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但“大環保”工作格局還未健全,環保工作績效考評“綠色指揮棒”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責任與壓力主要還落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肩上。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必須將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作為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責任底線,明確部門責任清單,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干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持續推進廣西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在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許可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同時,健全環保信用評價等制度,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健全舉報、聽證、輿論和公眾監督等制度,讓每個人都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
四是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廣西可借鑒各方經驗,注重培育綠色問題思維、綠色底線思維、綠色系統思維,以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生態環境問題根子在粗放型增長方式,必須改變過多依賴物質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實現“四增四減”。即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過剩和落后產業,增加新的增長動能;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要倒逼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要加快發展生態經濟,深入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在新興生態產業發展、資源型產業生態化改造、生態旅游、水環境改善、大氣環境治理、土壤修復與改善、生態城鎮建設等10個方面持續發力。用好用足國家加大環境治理投入的難得機遇,參與國家環境治理產業競爭,把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治理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孵化培育一批廣西本土的環保龍頭企業,將環保產業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綠色發展、綠色崛起。
五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為契機,進一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當前,廣西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環境風險不容忽視,必須下更大決心、采取更有力措施,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社會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要把污染防治放在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尊重規律,堅持底線思維,對照國家的部署要求,抓準、抓緊、抓實,細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各項舉措,動員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層層抓落實。要抓緊制定作戰計劃和方案,細化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保障條件,做到按圖施工、掛圖作戰,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確保攻堅戰取得明顯見效。
對于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的七大類37個問題,廣西進行了積極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少數流域綜合整治、自然保護區確界和大氣環境質量等問題亟待解決。
廣西生態環境系統將不懈推進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建立,深入開展“大調研、大幫扶、大培訓 、大督查、大宣傳”活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大污染防治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開展清水行動;扎實推進凈土行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構建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扎實推進環保制度改革,加強環境監測、執法、應急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建設。持續推進環評審批“放管服”,提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
“勝非為難,持之為難”。為了還子孫后代一片藍天白云,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久久為功,向人民交上一份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能體驗到的,充滿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滿意答卷。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